APP下载

让课前演讲更精彩

2009-12-25吴民益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材料课文语言

吴民益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历来都讲究“积累”二字,“一蹴而就”显然在这门学科中是行不通的。特级教师陈忠梁先生用了一个别具风格的比喻来形容语文学习,他说,语文就像“威士忌”,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

“每堂课前3分钟演讲”显然是语文教师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的主要抓手。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开展这一活动,但在教学实际中,“课前演讲”却普遍存在“热闹有余,收获不大”的现象,即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但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却不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形式单一。“每节课前一位同学发言,最多加几句老师点评”。当前“课前演讲”固守这一模式,陈旧乏味,燃不起学生的激情,更别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过程随意。“课前演讲”在小学六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的系统的安排,总是随学期的推进,教师的变化,或开展或不开展。这种“短期行为”或“间断行为”是不能体现演讲的效果的。

目标孤立。“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以致常有“班级演说家常常考试不及格,而学习优秀者又常常不演讲”的“说”“学”分离的怪现象。

点评肤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点评都仅止于:学生的仪容仪表,音量音色,流利程度,准备情况等。千篇一律,未能挖掘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启迪。

走过场。有些公开课将此作为“花絮”:选择一位朗诵高手或深情朗诵,或激情演说一段文质兼美的但与本堂课训练内容无关的精彩片段,博得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为了赶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点评泛泛而过,错失了欣赏品味的良机,使听者不无遗憾。

为消除弊端,使“课前演讲”真正发挥作用,笔者回顾近三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课前演讲”的训练,就活动方式、操作流程、材料选择、评价标准作以下实践建议。

一、 活动方式

1.竞争式。围绕同一话题,花五周的时间,每位同学选材、组稿、演讲,并参与评价:谁的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谁材料选得好,有意义、有内涵、有启示。打分,记录,最高分享受“点名演讲”(即下堂课谁来演讲由他做主)的权利,这无疑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2.辩论式。有些内容,学生的理解角度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点不同,教师煽情,便可有一番唇枪舌战。每节课都会有精彩场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语文课真成了“漫谈式”、“茶馆式”。

3.板演式。板书是教师的专项用具,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楚,记得更清晰,笔者提倡学生板书说明。如在欣赏唐宋诗词时,要求学生将诗抄录在黑板上,作适当的注释,圈、点、画出妙词佳句。学生摇头晃脑,俨然一师者也。

4.随感式。由身边的小事引发一点感慨,抛出一个话题,让在座的讨论交流,实现“听”与“讲”互动。

5.欣赏式。围绕经典课文,做简短的赏析:或写作特色、或主题思想。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方式,同时再安排一位“主持人”,每一节课的演讲都有新的信息、新的感点,每次都能使同学激情昂扬。

二、 操作流程

1.思想动员。以古今中外的实例,向学生宣传口才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兴趣。

2.安排顺序。由班长与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排出课前3分钟轮流演讲表(每节语文课前一人)(第一轮由课代表、班干部带头,下一轮开始按学号)。

3.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或收集材料或自行撰写并做好充分准备。

4.教师审稿。宣布轮流演讲名单,用一节课时间作方法指导,鼓励动员,宣布从某节课开始;要求学生选择材料后就给教师审稿,课代表督促检查准备情况。

5.正式开始。上课铃响,教师进教室找一空位坐下,如学生一般聆听台上演讲,学生可自告奋勇担当主持人。

6.师生互动点评。教师由示范点评至学生自主点评,教师或鼓励或点拨或作“换位”教育(师生互换、生生互换),随时作适当的正误、优劣评价。

三、 材料选择

演讲的内容有这样一些来源。

1.优秀演讲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演讲的材料必须有质量,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初学者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将他人的与本次主题相吻合的优秀演讲稿“拿来”,与同学分享。这样与人与己都是学习的良机。

2.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身边小事。故事的文字吸引人,意味深长,是较好的课前材料,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或松散,或紧张的注意力,从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3.经典短文。欣赏文质优美的短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舒缓、清丽、短小、含蓄又富有哲理。

4.名人小传。名人之所以成名,必有其超越常人之处,从其生平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些启示,构建自己的人生。

5.唐诗宋词赏析。语言精辟,内涵丰富,为平时的写作增添感染力、说服力,文学功底在此铸就。

6.自己写的大、小作文,随笔。这些作品必须修改成演讲稿,语言要精炼、上口,听者易懂。

7.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可作为新课导语,如作者的生平,课文作者的其他短篇作品,写作此文时的历史背景等。

8.课文后要求积累的词语。根据新课文后面要求积累的词语,自选五个,串成一段有内容有思想的文字,进行演讲。

总之,所选材料多以励精图治、理家治国、揭示人生哲理等催人奋进者为主,有内涵,有意义。体裁包括:童话、小说、散文、传记、诗歌等;主题包括: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博爱、仁义道德等,力求短小深刻,在短短几分钟里,积累语言,提高思辨能力,了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感悟人生,积淀思想。

四、 评价标准

演讲者:

仪表大方,姿势端正;

声音宏亮,发音清晰;

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语气合理;

选材生动,能吸引听众;

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选材有教育意义,富有内涵者加分

听评者: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进行点评。(初级)

迅速抓住印象深的一点,展开评价。(中级)

迅速捕捉到材料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阅读、感悟经历,作出富有哲理的赏析。(高级)

语言干净不拖沓,见解明了,批评含蓄不伤人。(高级)

应该让学生多点评,点评的理由最初来自事先确定的评分标准,到八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围绕印象深刻的内容发表个人独特的观点。老师启发引导,把握是非,来一些画龙点睛之语,以提高学生语言的质量。

猜你喜欢

材料课文语言
可爱的小瓢虫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材料
摇摇鹅
我有我语言
赠送折纸材料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