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课堂意外

2009-12-24殷雨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化解

【摘 要】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我们要欢迎意外,善待意外,化解意外。还应做到化意外为亮点,给课堂增光添彩。

【关键词】课堂意外 欢迎 善待 化解

2009年9月,湖北省正式推行国家新课程。新课程更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习方式由以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变革是脱胎换骨的。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师生交往,相互探讨,充分互动;在这里,师生对话,思想碰撞,思维多维、开放而又多元地流动;在这里,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在教师预设之外的“意外”。如何应对这些越来越多的教学意外呢?

一、欢迎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外的出现证明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能提出问题,而且是与语文有关的问题,说明他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呈现他原生态的学习过程,这是很可贵的学习状态,对此我们应该欢迎。此时教师不能垄断课堂的话语权,不能粗暴地断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学习的重点之列而加以否定,也不能喝住争论的学生,只当什么没发生过一样,依然顺着原有的思路授课。因为这样来个“高挂免战牌”,来个“回避肃静”,学生提出的问题决不会因此而消逝。只有呵护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与探究意识,学生才敢再提出疑问。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最终培养出来的只是惟命是从的“奴才”,我们民族的创新自然无从谈起。

二、区别对待,切实解决课堂意外

一方面,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应该有甄别的眼光,区别对待的策略。

对于那些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的问题,比如一些事实性的知识,可以放到课外处理。比如有时上课,学生提出“阴”与“荫”的区别是什么,或者某个生僻的字应该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发动同学课后自己查字典解决。因为不能影响整个教学进程的推进,而且教师也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对于这样的课堂意外,只要教给学生解决的方法就可以了。

而对于那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问题,就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停下来。具体可以采取下列做法:

1.“意外”之时回归文本

课堂上出现意外时,首先可采用“缓兵之计”,即回归文本。一方面引导学生再次读书思考,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争取了思考的时间。同时回归文本也是解决教学意外的根本所在。文本是阅读、理解、感悟的起点站和终点站,离开它的感悟是无稽之谈。在学生感悟走向歧途时,应指导其通过回归文本寻找答案。

例如有一次笔者在教授莫泊桑的《项链》时,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对小说除了批评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是否也批判了资产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有不同的见解。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毅然决定偿还,因此负债累累,然后辞退女仆,亲自干粗笨的活赚钱,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的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其实还赞美了主人公人性中的闪光点:敢于面对现实、诚实的品质。从玛蒂尔德夫妇参加教育部舞会时那些丈夫在外边等自己的妻子及舞会上人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作者的确批判了资产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

总之,“意外”之时回归文本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研读文本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意外”之时可以把问题当作“绣球”再抛给学生或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有时可采取学生自己辩论的形式

笔者有一次在教授庄子的《秋水》时,课文学完后,再做《世纪金榜》上的练习,上面有课本节选的内容。有学生发出疑问:“课本上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人是持否定态度的,就是对孔子是赞美的态度;而练习上又说‘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认为伯夷和仲尼是自我夸耀。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庄子自己的观点呢?”我马上组织学生结合庄子和孔子的经历及思想展开讨论。学生最终明白了庄子其实是不赞成孔子奔走天下游说诸侯的做法的,因为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要无为而治……也就是练习上说的才是庄子的观点。学生通过讨论,对道家、儒家思想的不同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做,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的积极思维得到了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感受到自己思维成果在课堂上的价值,从而不断产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兴趣。而此时,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更可以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更正事先不正确、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这就是教学相长。

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如果处理得当,那么意外就会变成精彩的亮点,这样的课堂令人击节赞叹。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预设教学流程。

把课堂意外化为教学精彩,不但需要教师沉稳的课堂心理素质,更有赖于教师课前充分周全的精心“预设”。因此,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法尤为重要。只有透彻理解新课标精神,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在学生中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才能预测到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想到更为复杂的“可能”,预设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只有具备了精心的课前预设,面对越来越多的课堂意外时,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第二,要有教学机智与实事求是的精神。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想把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失误弥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还要积极施展教学机智,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意外”。

此外,有些问题教师备课时确实没有想到。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可以自我调侃,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严肃与尴尬。对于我们拿不准或不会回答的问题不妨如实承认:“这个问题我也拿不准,等查了资料再回答你。”但不应该“忽悠”学生,只求一时糊弄过去,而应该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第三,要不断加强教学积累。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水从哪里来?要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来。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是积累,参与教学观摩和研讨也是积累,教师的课外读书、爱好、生活也是情感体验的积累……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没有足够的文学积淀,就不可能有深厚的教学积累。当“意外”发生时,自然会“惊慌失措”,哪里还顾得上处置契机的把握?

为此,我们平时要注意通过报刊杂志、互连网、电视媒体、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特别是在课堂出现意外时才能从容应对,化险为夷。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新课堂常有这样的“旁逸斜出”。让我们欢迎意外,善待意外,化解意外。化意外为亮点,给课堂增光添彩。

作者简介:殷雨濛,湖北省江汉油田广华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化解
如何在刑事申诉中发挥控申职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班主任如何化解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
化解我国房地产库存对策研究
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困境及化解
闽台旅游业合作制约因素及其化解
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及化解
化解学生之间矛盾的几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