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教师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9-12-24邓双喜欧小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农村

邓双喜 欧小军

目前,我国传统的农村教师文化在通往现代性的征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农村教师文化模式已经失范,其制约和规范作用也十分有限,这种主导的文化模式由稳定期进入怀疑期、紊乱期,并产生了一定文化冲突和危机,本文试从社会宏观、学校中观、教师个人微观三个层面探讨农村教师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1.教育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发以来,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国家颁布了许多关于提高教师工资方面的政策文件。笔者翻阅了《新编基础教育文件汇编》一书,该书汇集了1999年到2002年国家所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文件,其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有21项,关涉到中小学教师文化塑造的教育培训发文只有7项,占此项总数的33.3%。再者,从1978年来,尤其1993年以来,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提升很快,为我国农村教师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对教师文化,尤其是对农村教师文化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管理和引导。另外,国家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偏向“城市中心”,由于没有周密考虑农村的特殊性,导致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2.经济方面的影响

钟启泉认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的教育几经波折:一时“嫁”给了“政治”,现在又“嫁”给了“经济”,始终丧失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近年来,中央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渐加大,但一些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渠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依旧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由于政府财政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完全保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功利主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的失范。

3.传统落后文化方面的影响

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他们更多地带有农村传统落后文化的印迹。传统文化中“统一”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教师强调整体,排斥个体,忽视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传统文化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容易使教师用统一标准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传统文化“中庸”的思维倾向容易使教师形成一种随大流的文化心态,缺乏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落后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我国农村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农村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传统落后文化对农村教师文化的影响是很深的,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制约,教师逐渐形成了孤立、保守的文化心态,工作中“单兵作战”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支持。

二、学校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培训制度较滞后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有较宽厚的教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许多农村教师学历表面上达标,实际上却名不副实。农村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育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只好通过函授、自考等职后学历培训的形式取得了合格学历,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训练,再加上主考学校往往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实行宽进宽出的政策,致使所取得的文凭含金量大打折扣,而多数教师参加学历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多地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以免影响学校评估、教师评估及本人的晋级加薪。由于学历教育与老师的晋级、工资挂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培训,老师不够重视,可有可无,除非评职称需要,教师才勉强去学习几天;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即使进修学校每年通过教育局给每个学校下达一定的培训任务,学校领导经常以学校经费紧张或编制紧张等各种理由不让教师参加;而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差,培训形式化严重,培训效果不显著,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基本上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学习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即使教师参加培训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促进也不大。

2.教师评价内容较单一

目前,农村教师的评价基本是以校长为评价主体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主要是注重绩效式的终结性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忽视教师个人的需要,其目的是为教师的奖惩提供依据,通过评价的压力和一定的物质诱惑,达到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农村学校这种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内容、以奖惩促教师管理的教师评价制度,片面地强调了教师个人之间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教师之间实行业务封锁,造成教师关系的疏离,容易形成教师中的专业个人主义,在工作中互不配合,互不合作,互不相融,最终产生封闭保守的个人主义教师文化,不利于农村教师文化的和谐发展。

3.教师人事出入欠正常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这本来是农村学校吸引优秀师资的最好时机,但是县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极力压制学校教师的进入编制。因此,每年能到农村去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还是相当少。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每年的教师准入编制极少,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和县属高中的连年扩大招生,高中师资极缺,城市中学到县属高中,县属高中到乡镇初中挖走许多年轻优秀教师,造成农村年轻优秀教师不断外流。这一非正常流动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教育生态平衡。这种极不正常的教师出入机制严重破坏了农村教育的正常运转,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不断外流,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又很难引进,这也是农村教师文化发展陷入困境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

三、教师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文化自觉性欠缺

我国的教育改革大都是在制度、器物层面的改变,大都是把新的制度纳入到旧有的观念体系中。从文化变迁的阻力看,器物和制度层面的变革阻力较小,而一旦涉及思想、感情、精神,原有的教师文化的惰性就表现出来。教师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师,由于文化自觉的缺失,一旦改革的计划停止,教师文化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教育价值观的改变,这就务必要求教师形成新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信仰,形成与新的教育价值观相一致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以及教师文化的革新和形塑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努力,而农村教师深处农村,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受农村文化氛围长期熏陶,生活节奏缓慢,在农村传统文化的生活背景下,养成了甚为浓厚的社区意识或“乡土观念”。农村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图式,很难弘扬教师文化中的主体精神,也很难以主动显示教师文化品位,也更加缺少文化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正因为这样,现阶段的农村教师文化主体性、文化自觉性还比较欠缺,教育思想不够活跃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文化自觉性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文化的正常发展。

2.师德修养不够

师德是教师主体在自觉自律下对教育规范的尊重和他律的一种超越,是社会认知和角色行为的统一,是教师进行职业交往、解决利益冲突和矛盾的重要准则。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一些教师放松了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也不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对教师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规范了解不多,少数教师人心浮躁、随波逐流,在物欲和名利的驱动下,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师生关系的世俗化,敬业精神的弱化,在价值利益的调整中容易使主客体偏离以致出现错位现象,而且较多教师对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出现的问题,不愿从自身找原因,不愿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

3.教师“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在教育领域内,大家有一个共识:考试是一种教育评价手段,其本身并无过错,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但教育的目的不是考试,更不纯粹是考试的结果。而应试教育取知识中心主义,将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剥离出来,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农村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无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文化”的熏陶下,农村教师形成了一种适应性的教师文化,教师在这种教师文化下形成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阻碍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许多教师不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只关注学生的分数高低;不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只关注知识的单向传授。这种不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错误的教学行为是有悖于教育规律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产生消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日]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嘉等译校.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新编基础教育汇编.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 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教育发展研究,2002(1).

[4]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2005.

[5] 肖桂云等主编.农村社会学.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6] 肖川.教育的视界.长沙:岳麓书社,2003.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培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赞农村“五老”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