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鲶鱼效应”
2009-12-24李本松
李本松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运用“鲶鱼效应”,是管理者有效激发管理对象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效应对于学校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构建竞争型团队
所谓“鲶鱼效应”,其实就是让个别充满活力并具竞争力的人加入到群体中,使群体内部紧张起来,惰性得以改变,进而使整个群体充满活力。学校管理其实也是这样。营造竞争氛围,构建竞争型团队,有利于打破一所学校“一潭死水”的局面,在教师和教师之间形成不满足现状和不甘平庸的态势,产生“鲶鱼效应”,为学校工作注入活力;有利于挖掘潜力,激烈的竞争形势能使下属的精神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其有如履薄冰之感,因而能在拼搏和压力中激活自身潜能,点燃智慧之火,有利于增强合力。良性的竞争能有效地培养下属的团队精神,强化其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的力度,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增强合力的效果。
培养鲶鱼型人才
在用人方面,只有在教师队伍中发现并提升能干的人才,其他教师才会紧张,才会有压力,自然也就会拼搏进取,由此一来,整个团队就会生机勃勃。
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种极具凝聚力和建设性冲突的组织氛围,挖掘和提升鲶鱼型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把压力和紧迫感传递给沙丁鱼型教职员工,唤起他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也有助于树立和增强学校管理者在广大教职员工中的威信。
在学校管理中运用“鲶鱼效应”,还包括不断地引进新方法、新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保持我们所管理的学校能在激烈的竞争风浪中,增强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推行绩效管理
推行绩效管理,就是要把广大教职员工的薪酬、晋升或淘汰与其绩效紧密结合起来,用机制创造“鲶鱼效应”,让广大教职员工紧张起来,真正起到“奖龙头,斩蛇尾”的效果。
绩效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者不断帮助下属明晰其工作,辅导下属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过程,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所需的具体领导行为,因此,绩效考核在考核下属的同时,也是在考核管理者本身,不仅让下属动起来,也让学校各级管理者行动起来。
(作者: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樊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