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生活化
2009-12-23李广学
李广学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26—01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活为中心,把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信息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时代特征、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可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回忆有关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师从学生的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人和事出发,用图画文字、录音录像等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并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予以点评并导入新课。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从而顺利拉开教学的帷幕。教师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立足生活,设置问题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理念。这也要求政治课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政治课讲的就是身边的事,解决的就是自己眼前的困惑。要想使设置的问题体现生活化的要求,则需要政治课教师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精心准备,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思考提问的角度,应做到立足教材想热点,根据热点想教材,围绕热点想角度。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从本地区,特别是从学生身边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并营造出一种冲突的情境,使问题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知识学习的强烈渴望。
三、探究生活,感受新知
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合理地寻求对生活现实的体验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预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最终让学生学有所得。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并把其作为自然创设的生活情境,化不利为有利,以进行生活化教学。俗话说:“变化大于计划。”实际教学中发生的意外变化,教师在教学前是不可能料想到的。但意外的发生,教师应该把它视为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资源。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创造出了生活化课堂。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重建,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产生。
四、感悟生活,提升情趣
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合作探究是由生活具体现象上升到一般理论知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再把得到的一般理论演绎为生活现象,那么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知识的感悟无疑将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本源。由于思想政治教材的理论大都是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因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针对所学书本理论知识进行大胆设想,大胆演绎,并把演绎的内容通过文字、绘画、口述等形式表达出来,将书本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热爱之情。
五、回归生活,增强素质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指导行动。思想政治课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而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只有指导实践才能体现价值,并得到检验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知识回归生活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强学习知识、技能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