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09-12-23杨永发
杨永发
〔关键词〕 阅读教学;创新;动机;意识;精神;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19—01
阅读创新,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为核心,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独立探求、独立创造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操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需注意。
一、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创新动机
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相信、尊重每个学生,热爱、鼓励每个学生,允许他们自由发表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向老师挑战,向课文作者挑战。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独特性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只有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他们的观察、想象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丰富。
二、鼓励质疑问难,诱发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打破了课堂教学中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谈骨气》一文时,有学生大胆提问:“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这是有骨气的表现。但从求生角度来讲,都快要饿死了,为什么不先吃了嗟来之食呢?更何况大丈夫男子汉能屈能伸呢?”许多学生针对这种看法谈了自己的观点,有同学找出了课文依据:“从‘不吃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这句说明了作者也不排除其消极意义。”这种活动让学生既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思维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进行质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质疑、讨论、释疑,不但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而且还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
展。
三、启发丰富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这样既能让学生利用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最终的结局没有具体的描写,只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这里可结合孔乙己的性格及当时的社会现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想法、新发现的一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有些文章或诗歌具有极强的画面感,阅读教学中,可让学生为文、为诗配画。如《春》中描写春天的美景读后令人心神荡漾,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让学生动手用水彩笔画下来;学生还可以展开想象,画课文中文字没有表现出来的。有的文章具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有趣。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角色,进入到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如教学《孔乙己》时,可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孔乙己两次出场的部分,揣摩不同的人物心态,再让学生表演文中孔乙己两次出场时的情景,评一评表演最佳者。有的文章结尾余意未尽,可让学生进行续写。如学完《皇帝的新装》,让学生以《皇帝游毕回宫后》为题续写课文。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的理解、体会,而且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