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探索
2009-12-23李芬芳
李芬芳
摘要:大学英语(公外)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对新实际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英语)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分别采用了主题编写、交互方式、图式理论、输入输出、任务方式等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输入与输出;综合训练;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190—02
引言
大学英语(公外)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和更新的要求。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目前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在高校大规模发展和国际全球化的趋势下,外语作为各个专业必修课的地位势必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中对学生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将日益得到重视。[1]
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顺应大学英语改革发展趋势,出版了《大学英语》(全新版)系列教程,丰富和发展了原来的《大学英语》。[2]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不仅借鉴了多年来大学英语实践经验的结果,而且在组织结构上充分利用主题编写,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等一些教育理论最新成果。笔者认为:《综合教程》在设计理念,排序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听说读写并举的指导思想和以下的特点:
一、设计框架
全课程共分六册,每册八个单元,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THEME),含同一主题课文两篇(正副各一篇)。
每个单元有四个部分组成:
PART1:读前准备活动(PRE-READING);PART2:正课文(TEXTA);PART3:副课文(TEXTB);PART4: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操练(THEME-RELATED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二、设计特点
(一)图式理论
理论最早见于Kant的哲学理论中,后来受到了很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并且围绕图式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提出了框架概念(Minsky)和图样理论(Schank)等学说。Sir Frederic Bartlett认为图式是由不同范畴的知识构成的系统,是对过去的经验的积极组织;Carre&Eisterhold把图式看作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构架。[3]在语言学习中,图式理论主要的意义就是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在现实教学中,通常指的是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PART1为每个单元提供了一段与该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的录音(形式有歌曲,小故事,短文等),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听,这样一来,学生以有的知识图式,得到了刺激,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并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这样,老师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去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从而进一步把握自己授课计划。PART2由正文,词表和练习三部分组成。不谈单一的结构法和交际法所存在的弊端,综合教程考虑到了近年来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二)输入与输出
外语学习说到底就是为了学习者提高语言材料输入,然后使他们能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输出的过程。其中听和读是汲取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阅读又是更重要更有效的语言材料输入方式。在综合教程中,课文又是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材的主体和基础。KRASHEN和BIALYSTOK的输入与输出理论是我国目前的二语习得研究中被引用和借鉴最多的输入与输出理论。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必须通过理解反复出现的输入语,即可理解输入语(COMPREHENSIBLE INPUT),才能完成。[4]BIALYSTOK的输入与输出理论集中体现在显形语言知识(ex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和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knowledge),隐性语言知识(语感)水平越高,熟练运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5]从综合教程的组织结构来看,首先,输入与输出及学生与教师主导活动的比例已接近平分秋色,形成了与传统教材的显著不同,第二,在输出活动中采取先输出后输入的策略,在创造和借鉴中完成输出过程。实现了意义的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这一点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显得尤为突出(pre-reading comprehension)中的(content question)(pointsfor discussion)(text organization)。第三,在阅读过程中,力求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技能和信息处理方式,从精读到泛读,从“自下而上”(bottom-up)到“自上而下”(top-down)。PART3的副课文在课后设置了阅读理解,强调的是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迫使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意义上,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看文章之前必须先学习生词的“自下而上”,逐句理解的认知习惯,可以鼓励学生们学习和运用选择性注意,预测,做笔录,推理,联想发挥等认知策略。
(三)综合训练
为了克服以往只见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见木不见林”的倾向,即教了语法,单词却丢了课文内容,讲了课文细节,却忽视了课文主旨的倾向。课文设计的练习还包括了“课文理解(text comprehension),结构分析(text organization)(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其中课文理解的练习包括对课文主旨的宏观把握,如文章的主题,作者的目的,态度等。结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总体结构,从而加强篇章的认识。《综合教程》没有把语法作为编写的主线,但并没有忽视语法,在每一个主题单元的练习设计中,都为不同语法水平的学生提供了跟文章相关的语法练习,这些练习都是按课文中比较突出的语法现象或句子结构编写的,让学生进行操练。
1.词汇项下,除对重点词语操练的常设项目外,还视各课的具体情况分别设有collation,usage,synonyms,confusable words,word family,word formation等分项。
2.综合性的语篇联系项下又分clozeA(根据课文内容写成)clozeB和成段翻译。
PART4是一项进一步深化的综合性口,笔译实践活动。它是在学生经过了正,副课文学习和一系列的语言操练后,对相关主题的内容和语言表达已有所掌握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由小组讨论和课堂写作两部分构成。此外,练习尽可能采用交互方式(interaction),如pair work,group,discussion,debate等,或采用任务教学方式(task-based approach),如口头或书面就某个问题发表看法等。该部分的操练对于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四)计算机新型教学模式
《综合教程》提倡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现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进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进英语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同时拓展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在每一册教程后面都带有配套教学光盘,光盘在设计上图文并貌,对于课文,单词都要详细讲解,达到了很好的视听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结语
《综合教程》是一套值得信赖的教材,具有很高的可教性和可学性。当然,任何优秀的教材都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都必须经过编写,使用,不断完善和修订等一系列环节。综合教程也不例外,也有一些值得大家探讨的地方,使用该教材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大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在使用该教材的同时,不断的总结经验,及时纠正不足之处,为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的大学生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Carrell P L & Eisterhold J 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M].Cambridge,England:The University Press,1983:80-89.
[4]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67~72.
[5]Bialystok 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l earning[J].LanguageLearning,1978,(28).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