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堂常规教学流程 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009-12-23张必忠
张必忠
一、课堂教学常规——赖以生存的“家常菜”
新课程推进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如果要求所有的内容都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肯定是不科学的,有些内容就不适合采用,如化学有关理论的提出、发展和演变,化学家的业绩及其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介绍;应该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取恰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有些经过实践检验,已经证明属于长盛不衰的做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还是应该把它们保留下来。比如“读—议—验—写”式课堂教学结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化教学论中提出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的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实施的:
1.读。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要求和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通过“读读、划划、圈圈”来学习认识新知和回顾巩固旧知识,找出教材中出现的新、旧知识点,并写好读书笔记。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以便在解题时,能读懂包含在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学会推敲题意,整理分析出能解题的“信息”,逐步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2.议。一是让学生根据阅读教材内容说出圈划内容中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已知的,知识点间存在着什么联系。这是进一步理解教材,再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消化吸收。二是让学生相互议论新、旧知识点在提出的问题中的作用,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有利于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说出解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思考、敏捷应对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议论问题,学生就会产生疑惑,逐渐感受到力不能及。此时,老师再传授知识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可主动联想旧知识、结合知识点进行思考,使旧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验。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把直观的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关键。而实验技能的全面提高,最终应是通过学生实验来完成。这就要求除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应尽力创造条件,增设学生实验,或转化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操作。要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掌握操作步骤及观察的方法,并简要总结出实验结论。
4.写。书面写作。一是根据读书和听课,简要地整理出读书笔记和听课记录,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今后记忆和理解。二是强化习题解答,它是进一步熟练和进一步消化、巩固知识的过程,是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每教完部分内容,都要设计相应的题目来强化学生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题目设计应努力抓住教材重点和学生的欠缺点,尽力挖掘出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发展知识的外延;题目的难易要层次不同,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其对知识有个再发展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要兼顾那些求知欲高,接受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让他们也带点“危机感”,增其动力,不可一概平淡无趣。
这种类似的课堂教学流程,体现了我们过去传统教学中“三主一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特点,着眼的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获得。我认为,课改万变不离其宗,一些基础性的教学常规,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二、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思维能力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内在标志。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进行活动、完成任务的有效的个性心理特征。衡量化学教师和学生的化学能力如何,只能以他在所进行的具体化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化学能力为尺度。《化学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中指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这也就是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抽象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通过阅读、听课、观察、实验等活动得到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加工、改造、升华,才能变成理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成果。这依靠抽象思维方法和形象思维方法。化学学习中的抽象思维方法主要包括科学抽象、逻辑方法、假说验证方法和数学方法等。
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抽象就是通过思维透过一类化学事物的表面现象、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把握其一般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其成果有化学概念、化学术语和符号、化学思想模型等。广义的科学抽象成果还包括化学的判断、假说和理论等。例如,抽象思维中的判断。判断是思维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通过思维的判断活动,可以对化学事物的属性和相互关系作出断定,因而判断是人们认识化学事物的一种方法和工具,作出判断是化学学习时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判断可以回答对象“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什么关系”或“不是什么关系”,以及“是什么又不是什么”的对立统一;可以反映化学事物的性质关系(同一或差异关系)、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包含关系、作用关系、依存关系、排斥关系、因果关系、演化关系、可能关系、必然关系以及各种对立统一关系。判断是组成推理、假说和理论的要素。许多化学知识都是以判断的形式陈述的。
化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在对化学事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形式进行逻辑加工,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化学事物的活动过程。数学方法是指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方法。它在化学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主要是:①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示化学中的量、量的关系、量的变化,表示化学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状态和过程,加深有关认识;②进行数量分析和计算,从量的方面认识物质及其化学变化;③利用现代数学,进行推导、演算,来认识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微观图景;④利用数学模型来认识物质化学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等等。化学学习越深入,就越离不开数学和数学方法的运用。
2.形象思维方法。化学学习中的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化学事物具体形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化学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活动。化学研究离不开形象的感知、储存、识别,直至建立模型等形象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相似性联想与假设,是化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形象的语言描述,是形成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依据,跟抽象思维一样,形象思维在化学认识和化学学习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符号思维方法。化学符号思维是一种交叉性思维,在化学符号思维过程中常伴随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乃至灵感思维和社会思维。操作性、形式化和结构化是化学符号思维活动的三个基本性质。明确化学符号的涵义和使用规则,以客观存在的化学事物为依据,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化学符号思维过程中的作用,是提高化学符号思维活动成效的要领。
由于化学符号具有潜在的思维能量,它可以诱发思维过程,使其潜在的涵义变为具体的符号形式。运用化学符号来代表化学事物、把化学符号作为思维运演的工具和媒介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方式就是化学符号思维。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化学符号来表示严格定义的化学事物的科学概念、表示化学事物之间特定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的过程,是典型的化学符号思维的过程。
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概念、定律、原理等来间接、概括地反映化学事物的独具特色的一类思维活动,即化学思维活动。在化学思维活动中提供新颖的、有价值成果的思维即为化学创造性思维。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艺术涉及的范畴很广泛,与此相关的因素也很多,仅略举一例。如在“糖类”的实验课上,让学生用葡萄糖做完实验后,教师自己用果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结果也出现了银镜。这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可以问:“果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为什么也能发生银镜反应?果糖也有还原性吗?”对于这种突然提出又是超教材内容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果糖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这是因为在碱性溶液中(银氨溶液是碱性的),果糖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溶液中存在的实际上是果糖和葡萄糖的平衡混合物,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根据勒沙特列原理,由于平衡混合物中葡萄糖被消耗,就会有果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再与银氨溶液反应,致使反应比较完全,产生银镜。”教师再进一步激励学生:“对这个问题要从分子结构上加以分析,当你们上了大学有机会学习有机化学时,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通过创新思维了解了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更加主动,更乐于钻研。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级阶段,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与提升。因此,我们要优化化学学习过程,发展学生各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