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2009-12-23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数感长方体面积

许 隆

人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理解“数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一、重视估算,形成数感

教师经常为学生提供估计事物的数量和运算的结果,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检验同一个计算的结果,使学生逐步养成习惯,形成对不同运算结果的感知。在估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对数及其运算结果的猜测、判断、推理的过程。例如,在认识较大数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体验,并让学生想象较大的数的情境。估计一个操场大约有多少人,一个体育馆大约容纳多少人。看一段足球赛的录像,感受一个体育场大约有几万人,一万人大约有多少?如果一个班50人,30个班是一所学校,一万人是多少个班?多少所学校?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特别是较大的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当学生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二、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问题与数量建立起联系。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多次让孩子们寻找身边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并让这些面积单位进入自己的脑子里,记住它们的大小,然后估计其他一些物体面积的大小。这样不仅让孩子们记住了这些面积的大小,还能够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灵活运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估计物体表面的大小。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数字信息的对应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如此,教学便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能自觉地把生活现实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而使他们的数感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动手实践,发展数感

动手实践是指学生对实物、学具、图形、表格等进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过程,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面。它能够使学生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找到一些数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直观理解,帮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强化学生的数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设计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位同学提供6块长方形纸板,糊一个长方形纸盒,学生挑选纸板时,体验到只有两块相对的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好,从而对长方体面的特征产生初步认识;第二次操作让学生利用学具插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只有把12条棱分成3组,相同方向上有一组(4根)才能插成,从而对长方形棱的特征产生初步认识。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操作活动,把数感落实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真正强化了数感。

四、探究问题,强化数感

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来。

例如,在教学“计算花坛面积”时,学生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学生先测出一块砖的长度,再数长和宽各包含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再一米一米地量;还有的学生使用步测的方法。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把自己的知识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强化了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科学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数感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数感长方体面积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怎样围面积最大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最大的面积
拆拼长方体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拆拼长方体
巧用面积求坐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