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2009-12-23王志勤
王志勤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校长的理想、价值观、行为准则等都会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方面,所以校长不仅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个性,要有创造力,还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把校园文化逐步积淀下来,成为一种教育的影响力,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因此,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作用是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校长必须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满足社会和学校组织的期待。
校长应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长要传承好学校精神文化,把握住学校发展之“魂”。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是学校基于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和个性特色的学校精神。其核心就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
校长要扮好精神文化的传承者,首先要“聆听”,因为过去塑造今天。校长必须认真聆听学校历史的声音,过去永远都不会真正过去,它会隐藏在现在的每一个角落里。聆听是为了寻根,所以,校长要能听得懂历史说话,看得清历史的真面目,这需要校长具有巨大的智慧。其次是扬弃,校长要透过表面现象敏锐地把握深层次潜在问题。校长要解码复杂的传统文化,找出其言外之意,敢于向积淀下来的不良的“约定俗成”挑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敢于实现历史的超越。这需要校长远见卓识的洞察力和放眼未来的开阔胸怀。最后是整合。通过共同价值观的整合,建立共同的愿景。共同愿景是人们心中的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共同价值观的整合,来源于学校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学校价值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学校要以“向前看”为取向,以我们究竟“要什么、追求什么、最终造成和得到什么”为根据,以“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标准,积极主动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凝神聚力,共育精神文化。
校长要站在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把时代精神和学校的客观实际及校长的办学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挖掘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文化亮点,形成学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从而确立学校发展的灵魂。这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创造的过程,校长要当好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校长应是学校制度文化的经营者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国家政策法规及社会道德在学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的学校管理风格,是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校长应是学校制度文化的经营者。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高度融合之后形成的。这种制度文化能把学校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其它学校难以模仿的学校核心价值。而校长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经营,如何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制度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渗透到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使学校的规定成为与师生精神浑然一体的自觉行动。
首先,要以科学管理为前提。没有规距不成方圆,科学制度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而科学管理,既能保证师生员工个人活动的合理开展,同时又会维护师生员工共同的利益。它虽具有强制性,但同时又具有公平性。它能使学校迅速、有序、高效地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团队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科学管理为基础,在师生员工还没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时,一味追求宽松和人本,这就如同不打地基直接建了高楼,其结果不言而喻。科学管理是校长经营制度文化的初级阶段,也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
其次,刚柔相济,促进“人”的发展。人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管理的终点。科学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秩序和效益,但这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管理的最高目的应是实现人的发展。科学管理可以规范师生员工的作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有序和有效,但这毕竟约束人,具有强制性,也存在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等弊端。因此,校长在第二阶段经营学校的制度文化时,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使刚性制度闪耀人文的光辉,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以科学管理手段为途径的制度文化体系。校长要充分尊重、信赖、依靠、激励组织成长,让师生员工在学校中切实感觉到学校制度文化的良好氛围和浓浓的人情味儿,愿意并主动发挥自己的才干,从而形成强而有力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第三,发扬光大,坚持创新。校长经营学校的制度文化,不能只满足于日前的良好状态,陶醉于辛苦培育的优良文化之中,而应该有“危机感”,因为客观现实是不断在变化的,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产界的大亨万科的一名高层管理的一句名言同样也适用学校的文化建设,他说:“当企业进入顺利阶段时,就应该开始变革,等出现了问题再改革就来不及了。”成熟优质的学校制度文化既有刚性又有弹性。做为校长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地坚持那点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而符合校情的思想原则、精神追求,保持刚性制度的持恒性和不可更改性;另一方面必须发挥弹性制度的作用,使学校具有足够的应变力,可以根据各种新观念、新潮流、新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关系,更新制度,以保持弹性制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校长应是学校行政文化的引领者
学校的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学校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学校作风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价值观和学校精神的折射。校长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扎扎实实地抓好行为文化建设,才能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中,校长应是引领者。
首先,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应起榜样的作用。以校长为代表的校领导集体带有倾向性的行为示范,将会极大地影响学校文化的发展的方向。古人云,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虽不令而从之。校长身上洋溢着学校文化的涓涓细流,校长行为是学校行为文化的方向标,是人们看齐的标杆,寓力量于无形,施教化于无声,校长要做好示范和榜样,需要自身具备优秀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先进的办学理想、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出色的管理能力、有效的工作策略、高效的决策水平、崇高的思想境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等等。
其次,校长要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善于发挥激励的作用。情感激励。校长要尊重师生、关心师生,对师生倾注真挚情感,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1.价值激励。2.的价值取向。3.目标激励。4.民主激励。5.奖惩激励。
第三,校长要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所谓“管”,应该不是一般意义的规章制定和结果的考核,而应是校长要通过敏锐的感官发现学校运作中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或预警,犹如中医看病一样,通过“望、闻、问、切”发现病症与病源,这个过程需要体现校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要体现校长的人文关怀,所谓的“望、闻、问、切”不是出于评价与控制的目的,而是出于善意的帮助、服务与引领的目的。所谓的“理”,应该是针对病症和病源,及时下汤下药,理清各种工作思路,理顺各种校内外关系,这个过程要求校长要有相当的智慧和能力,并在和谐的反思与引领中自我痊愈。
健康向上的行为文化需要校长来引领,校长的言行举止,要传递健康的学校文化;校长的激励要洋溢着办学的激情和深刻的思索;学校的管理要刚柔相济,科学高效。在这个层面上,校长要担负起引领者的作用。
校长是学校物质文化的设计者
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的特态环境文化,它一般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室内外布置、花草树木等等,学校的物质文化对进入其中的师生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同化等方面的功能,校长必须当好学校物质文化的设计者,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通过校园建筑、园林小品、标志、雕塑、图书、广播、网络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教育环境,激励教师、教导学生,从中折射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
物质文化的目的是环境育人,力争达到“桃李不言自成蹊”的境界。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中,植入浓郁的文化元素,突出科学精神,艺术品位和人文关怀,从而营造愉悦向上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物质文化一般通过学校环境、学校文化设施和学校标志等物质形式来体现的。
学校文化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结构层面,是学校教育、科研和生活的载体,校长应该认真设计、精心规划。文化设施一般有图书馆、校园网络、人文景观等。图书馆应成为学校师生的信息中心,满足师生的精神给养。图书资料的使用率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一定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校园网络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工作之一,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网络的有效使用,将大大提升现实的教育空间和教育质量。人文景观能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校长要适当挖掘体现学校精神的人文景观。寓意深刻的雕塑、内涵独特的壁画、童趣盎然的校园景观无不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
校长是学校物质文化的设计者,也是物质文化的践行者。校长必须把美好的蓝图设计化解成科学的规划,然后再细化为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让师生既看到明天的美好蓝图,又意识到现实的差距,产生共同的危机感,从而形成共同的责任感。
实践证明,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的地前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感染,润物无声;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校文化,而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校长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福建厦门市槟榔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