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小专题研究
2009-12-23侯月华
侯月华
小专题的定位是“小”而“专”。以小专题研究为抓手,能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
做好小专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要求学科教师人人参与其中,确保小专题研究顺利有效进行。
1.明确目标。首先组织教研组长培训,明确小专题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其次教研组长回到学校后组织教师针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教师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集思广益进行梳理分类讨论,从中找出最切合实际的问题,确立小专题。然后有学片负责人根据片区学校的小专题确立,再确定片区相应小专题。制定实施方案,定期研讨并进行学片交流。
2.提供保证。在组织方面,学片活动的负责人由某一所学校主管本学科领导承担,负责召集活动,各校教研组长为小专题的组织者,其他教师为小专题的研究人员,各学校负责小专题研究人员要定期将阶段性研究情况在学片活动中进行汇报交流,并将实施内容、实施策略、达成目标做详细的分析研讨。每期末,从小专题研究方案到总结形成完整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全面整理。
3.指导引领。教研员定期参与学片研讨全过程,并且将其研讨活动过程中好的做法、经验及时给予肯定,并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进行专题交流与探讨或在教研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搜集资料,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来激发教师人人成为研究者的兴趣。
明确小专题研究思路
小专题是以问题为载体,坚持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形成研讨专题。问题源自于课堂教学实践,每位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发现问题,该选择怎样的问题确立专题进行研究呢?小专题的原则是:入口小、易操作、周期短、见成效、有研究价值。每学期初,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搜集教师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经教研活动讨论后,认为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就确立为小专题,然后带题授课,进行有目的展开研究。目前为止, 学校及各学片共确立了多个小专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
在小专题研究中,要求教师自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实践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各种问题,要做到善于反思,善于积累,善于总结,鼓励教师用记录“我教学中的故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创新小专题研究方式
为了提高小专题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就得创新研究方式,我们的做法如下:
1.小专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每位教师要根据小专题研究的需要,先确立专题研究切入口,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接着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和实践,然后进行教学反思诊断,最后进行修改,同伴互助完善提高。
2.小专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教研活动围绕确立小专题展开活动研究。每学期初,各校的数学教研组收集教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提出相应问题确立小专题,用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时间进行实践突破,以达成小专题目标来组织案例分析、课例研讨,以及撰写教学反思、教研论文。主要步骤是:第一,寻找问题,并进行梳理;第二,确立小专题,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深入课堂,进行课例研讨。
3.小专题研究与教师成长融为一体。为了促进小专题研究深入有效地开展,必须及时总结和推广小专题研究成果,使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专题研究尝试取得的成效
1.开展“小专题”研究增强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过去教师们更多的习惯于在直觉经验的不断重复中改进,忽略对问题细节的深入思考或研究,使得很多鲜活的教学故事或案例随时间的推移变的索然无味,很多课堂教学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多研究没有对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开展“小专题”研究,就是从问题的关键点或细微处进行研究、反思、交流,以求得较好地解决研究问题,突显研究效果,提高研究质量。
2.开展“小专题”研究,激活了校本教研的生机。小专题的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而可行的一种方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激活了校本教研的生机,增多了研究因素,实现了研究源于课堂,又服务于课堂,贴近教师,又服务于教师之目的。
3.开展“小专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教育专家指出: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尤其重要。小专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教科研平台。这种自我反思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经验,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随着小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并驾齐驱,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双向互动,教师的学习与研究相互促进,这样可以成为教师职业存在的方式,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