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战略与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

2009-12-22丁国杰

开放导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寡头跨国公司竞争

[摘要]跨国公司以跨国并购、研发国际化和组织结构变迁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战略,不仅推动全球化进程,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产业组织的变迁,最终形成了国际市场中跨国公司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寡占。新型寡占的市场结构突出了跨国公司效率和福利的改进,同时也强化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垄断。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战略网络寡占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3-0074-05

[作者简介]丁国杰(1976-),女,河北玉田人,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现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经济。

跨国公司以跨国并购、研发国际化和组织结构变迁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竞争战略,促进了跨国公司寡占的国际化、知识化和网络化,而新型寡占的市场结构也制约着跨国公司的行为,跨国公司的行为与国际市场结构呈现出共同演化的特征。

一、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的行为特征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跨国公司本身的行为也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制约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费用,扩大了需求规模,模糊了产业边界,增加了企业可选择的替代产品,从而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新的市场特性。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兴起,以信息资源作为主要基础的新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中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技术创新周期,企业竞争优势维持的时间不断缩短,竞争压力不断强化。同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标准垄断,也导致了企业一旦掌握标准或核心技术就可以独占市场的局面,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加强。超优势竞争成为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永无止境的创新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由于面临新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开始转向全球战略,包括跨国并购、研发国际化以及组织结构的变革。跨国公司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寡头垄断企业在资本集中条件下的海外扩张,是资本追逐更高利润的产物,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并没有改变。全球竞争正是跨国公司为取得或维持寡占而采取的经济行为,反过来对国际市场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跨国并购与跨国公司寡占的国际化

并购是跨国公司最根本、最传统的战略行为,它因涉及到产业集中程度而成为市场结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全球并购的五次浪潮形成了跨国公司多数行业的寡头垄断结构,跨国公司也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增强了本身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交叉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为维持和强化寡占地位而实施的全球战略行为的突出表现,为其进入某些国家和行业降低了进入壁垒。同时它也具有强大的传导机制,使世界各国产业的市场结构趋于一致。新世纪以来,跨国并购并没有停止,而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2004年,跨国并购值增长了88%,达到7160亿美元,交易数增长了20%,达到6134起,已接近1999~2001年跨国并购快速发展第一期的水平。而2006年,跨国并购交易额继续增长23%,交易数为6974起,已经接近2000年的峰值。跨国并购几乎涉及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所有行业。

正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资深商业历史学家路易斯·高隆卜什在其《寡头垄断的胜利》中指出的:“实际上,国际商界领头的公司长期以来更喜欢寡头垄断,而不是独家垄断,因为前者能使它们在无需割让太多控制权的情况下,在新的起点上实行新的平衡。这种平衡能够保证寡头们在获取利益上的一致性。”高隆卜什认为,新世纪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以实现全球寡头垄断为目标的企业并购,并有力地使寡头垄断全球化。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许多重要部门和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并导致市场集中度的上升。例如,目前全球10大化学公司、10大半导体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行业90%以上的国际市场;10大轮胎企业则一直占据着世界轮胎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世界最大的1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世界市场销售额的53.42%;在航空制造业,自麦道公司被波音兼并后,全世界只剩下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在汽车领域,美国两大汽车公司外加大众、戴姆勒一克莱斯勒、丰田等少数厂商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全球6家汽车制造企业销量之和在全世界汽车总销售量中占有75%的份额;在钢铁领域,10~12家大企业控制着世界钢产量的2/3;在移动通讯领域,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西门子和飞利浦占据了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在烟草领域,美洲的菲莫公司、欧洲的英美烟草公司和亚洲的日本烟草公司就控制了全球40.6%的生产量;2005年世界最大的25个矿业公司的生产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2%。可见,在企业并购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寡头垄断由一国向全球范围扩张,多个行业全球范围内的寡头垄断格局初步形成。

三、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与国际寡占的知识化

技术竞赛是跨国公司除跨国并购外的另一重要战略。本世纪初,跨国公司加速了研发国际化的进程,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广阔和最近的领域,搜寻最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维持自己的寡占地位。研发国际化强化了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优势,同时也为跨国公司的国际寡占奠定了知识基础。以知识为基础的寡占,最大的特征就是跨国公司寡头的创新性和适应竞争的灵活性,从而客观上强化了其市场控制力。

全球研发开支在过去10年的迅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2002年约达6770亿美元。跨国公司一直是全球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主导力量。据一项保守估计,跨国公司占全球研发开支的近半数,占工商研发开支(估计为4500亿美元)的至少2/3。在一些个别经济体,这些份额还要高得多。事实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开支高于许多国家的研发开支。

研发国际化正是跨国公司基于全球视角,为增强其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行为。而反过来,研发国际化又引发了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的竞赛和竞争。新的竞争并没有动摇传统寡头公司的优势和地位,但是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寡占却深刻地影响着寡头之问的竞争行为,从而增强了市场结构的动态性。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寡占结构下,跨国公司之间争夺的要素变为信息和知识,而不是原来固定的机器设备或是物质资源。以知识为基础,涉及到对新知识生产、使用和发展进行控制和合作,因此,这种寡占是动态的。

这种动态性不仅表现为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优势与技术竞争优势之间的转化,还表现在在位企业与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技术突变是其根源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技术的变化给了一些中小企业进入新兴行业的机会,技术的扩散也扩大了某些行业的竞争范围,即使这些行业存在着寡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利用新的竞争范围的机会增加。同时,技术又会加剧行业寡头的垄

断,以数字产品为例,数字产品因为网络外部性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垄断,例如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处于硬件市场的主导地位,而软件领域则为微软独占。但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它又使得软件产业本身能找到对现存垄断经营者的竞争新手段。

此外,这种动态性还表现为技术性的战略联盟与合作所带来的柔性。大型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联盟,分担为保持创新速度所需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加快创新进程并建立新兴产业或细分产业部门内部的技术轨迹,从而有助于建立行业未来的界限及其内部的竞争标准和规则,这些规则本身对其他企业来说,就形成了动态的行业进入壁垒。也就是说,对新知识和新技术发展的控制成为21世纪跨国公司寡占竞争的动态优势。

另外,跨国公司在国外开展的研发活动有着不同的类型,并会适时地作出调整。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有可能开展适应性研究,从基本生产辅助直到改造和提升引进的技术,也有可能进行创新性研发,即为当地、区域或全球市场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或者建立技术监测单位,以保持对国外市场上的技术动态的了解并向国外市场的创新先导和客户学习。这种动态性适应了技术信息和市场顾客需求的变化,增强了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

四、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与跨国公司寡占的网络化

近十几年,随着归核战略、外包战略、模块化运作模式以及战略联盟和虚拟组织的出现,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组织结构变迁对于市场结构的意义,在于它构成了当今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寡占的网络化特征。跨国公司依托网络化组织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对于世界市场的控制更加灵活和深入。

1.模块化运作模式与跨国公司的内部网络。模块化是将产业链或价值链的每个工序或环节按一定的“块”进行调整和分割,模块化是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产物,也是组织对于市场变化的一种自适应过程。各个模块基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而形成具有独立竞争力的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柔性和灵活性提高了跨国企业的组织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企业边界的内涵,以传统的所有权和雇佣关系来界定企业已经不再合适。模块化强化了跨国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垄断能力,企业可以通过通用界面横向连接各模块供应商扩大规模经济的作用范围,从而促进垄断结构在全球领域的不断延伸。企业在这样的模块化趋势中,通过选择多样化和灵活的动态契约组合建立“柔性契约网络”,这样,模块化的契约组织形式可使企业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排列、组合、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契约,使企业能在全球整合资源,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赢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2.跨国公司与价值链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外部网络——外包战略。外包即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环节外包出去,专注于知识密集型、无形的价值链职能,例如,产品定义、研发、管理服务、营销和品牌管理。服务业的耐克等跨国公司几乎只关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电子产业也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从制造领域退出。从这些领导企业的角度看,他们本来是垂直一体化的从事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整个价值链的活动,甚至自己生产零件,而垂直解体的趋势则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从而成为“头脑”企业。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并依靠供应商网络不但能够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提升经营绩效,而且跨国公司并没有因为某些环节的外包而失去对市场的控制,反而大大增强了市场的影响力。像沃尔玛、Sears Roebuck、J.C.Penny这样的综合零售商以及Liz Claiborne、The Gap、LimitedBrands这样的专业服装零售商,他们虽然只负责服装的设计和营销而不从事所销售产品的生产,但这类公司控制的美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外包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形成了主导跨国公司与价值链上下游厂商的外部纵向网络关系。

3.战略联盟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外部网络。战略联盟是一种比较长期的相互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稀有性和难以模仿性,存在着关系资产的投资,这种独特的关系使企业能够通过它产生关系租金。由于联盟关系增加了竞争对手进入与退出的壁垒,因而形成一种竞争优势。正如企业能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取竞争优势一样,联盟伙伴间的交易量与交易范围越广,越能产生有效的合作性交换,通过网络的各个结点连接产生协同效应,使行业中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其中,跨国公司以知识为基础的联盟尤其强化了跨国公司的寡占地位。知识联盟的中心目标是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它着眼于未来先进技术的开发和未来竞争知识的创新。知识联盟有利于跨国企业学习其他企业的知识,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知识优势互补,有利于范围更广的参与者加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特别是通过企业之间员工的紧密合作、相互切磋技艺与知识交流,能够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这使得跨国企业根据人才优势、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安排研发机构来从事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而使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日益朝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知识联盟不仅使跨国企业赢得核心专长从而建立了核心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它们长期保持这种竞争优势。

五、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内涵、效率及其福利

跨国公司以跨国并购、研发国际化和组织结构调整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竞争战略,最终促成了国际市场中跨国公司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寡占市场结构。这种寡占结构不仅在内涵上区别于传统寡占,而且其市场效率和福利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规模为基础的传统寡占下,跨国公司依靠寡头垄断的地位获取市场势力进而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寡占则通过外部网络的协同效应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同时也提高了跨国公司的创新效率和组织效率。而网络寡占下跨国公司对需求的关注,一定程度的技术外溢以及通过外包等方式与中小企业的协作,则使得这种市场结构的福利也有所改进。跨国公司寡头垄断对主权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也同样值得关注。

1.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的内涵。跨国公司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其基本内涵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以模块化、外包以及战略联盟等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各个结点的协同效应以及不断的创新和知识积累来对知识信息和标准进行控制,并以此形成各个行业主导力量的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新型寡占改变了传统的垄断竞争关系,它区别于传统寡占的主要特征在于:网络寡占扩大了跨国公司控制的市场范围和基础,对跨国公司市场势力无法用传统的企业边界、市场边界和产业边界来衡量,区别于传统寡占单一的集中度指标;网络寡占以知识为基础,对技术、标准和信息的控制成为跨国公司追求的目标,这种控制相对于传统的规模垄断具有柔性特征,表现为跨国公司市场控制势力和可竞争性同时

增强的二律背反现象;网络寡占依托于传统寡占,在规模上具有优势的传统大企业是新型寡占的主导力量。

2.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的效率与福利。跨国公司网络寡占市场结构的效率,主要体现在网络协同效应下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率、范围经济效率、技术创新效率以及网络组织协调效率。跨国公司网络寡占市场结构的效率是跨国公司战略行为的结果,并构成了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市场行为来源,这一点与传统寡占下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简单的结构来源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新型寡占下跨国公司的福利有所改进。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寡占,使得传统的市场集中度概念失去了判断市场势力的意义。较高的集中度并不代表存在垄断和福利损失,而集中度的下降也并不代表跨国公司控制力的下降。网络寡占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和潜在的竞争压力改变了跨国公司传统的垄断高价行为,关注市场需求、注重顾客价值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合作行为的大量出现也改变了过去竞争对手之间的零和博弈,寡头竞争均衡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也造成了一定的技术外溢。另外,跨国公司对中小企业也不再利用行业垄断地位对其进行挤压,相互依赖的价值链分工形成了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共生机制。

尽管跨国公司的网络寡占改进了传统寡占的效率和福利,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寡头的领先地位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带来“垄断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内部强有力的管理和国际社会对跨国公司规范的软弱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发展中的东道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竞争的被动地位,不同程度地让渡了一定的主权。转嫁风险、转移定价、强制标准、串谋定价以及掠夺式定价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对跨国公司的行为还需要国际法规的统一规范。

[参考文献]

[1]A.D.钱德勒.大企业和国民财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J.S.贝恩.产业组织[M].丸善,1981.

[3]彼德·J·巴克利,马克·卡森.跨国公司的未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杜传忠.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杜,2003.

[5]蒋殿春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余永定,李向阳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张岩贵.超优势竞争战略一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竞争战略与实战[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9]范黎波,宋红志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成因、策略与组织形式选择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4,(5).

[10]刘茂松,曹虹剑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4,(9).

[11]罗珉.大型企业的模块化内容、意义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5,(3).

[12]汪涛,徐建平.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从竞争导向到顾客导向的转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3).

[13]Fershtman,C.Pakes.A.A Dynamic Oligopoly with col-lusion and Price Wars[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31:207-236.

[14]H.Louri.Entry through Acquisition:Determinants of Muitinational Firm Choices[J].Review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2001,19.

[15]J.Fahy.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 G10bal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11:57-58.

[16]Timothy J.Sturgeon.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

责任编辑:垠喜

猜你喜欢

寡头跨国公司竞争
《去寡头化法》难解乌克兰寡头干政的顽疾
短视频四寡头
竞争的合适位置
感谢竞争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寡头婚车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