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元将在“全球赎买”中走向衰败

2009-12-22张建君

开放导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危机货币

[摘要]美元的“全球赎买”引发了全球危机,又将在“全球赎买”浪潮中由强变弱,并最终丧失其“一元独大”的国际货币地位。判断美元的未来,就是看美元能不能继续保持国际储备货币、国际结算货币以及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三个重要的国际货币地位。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金融危机,即市场失衡的金融危机和操纵或泛滥货币的金融危机,当前全球所面对的正是因为美国放任美元的道义责任所引发的操纵或泛滥货币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元正在经历“顺向为王、逆向衰败”的发展前景,美元衰败之时有可能就是美国解体之日。美元的衰败,对人民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尤其是人民币)的前途就是决战金融全球化。

[关键词]美元赎买衰败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3-0016—05

[作者简介]张建君(1969-),甘肃靖远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博士后,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美元将在“全球赎买”浪潮中由强变弱,并最终丧失其“一元独大”的国际货币地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稳定世界经济、提振经济信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如果美元“一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框架得不到彻底的改善,则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不光明;美国消费、世界生产,美元危机、世界衰退的格局就很难改变。因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探讨美元的前景,将是稳定世界经济和提振全球信心的关键。

一、美元国际地位的三个标志和一个难题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有三个重要的地位,是其他主权货币所无法相比的。第一是国际储蓄货币的地位,第二是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第三是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的地位。这三个地位决定了美元成为“一元独大”国际货币的霸权地位。美元虽然是主权货币,但美元同时具有超主权的储备能力,目前全球大约有64%的外汇储备是美元。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根本性标志。这可以看作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留给美国最大的全球创富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做法,塑造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超越主权的信用形象。这个霸权地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这样一个超主权国际货币的发行当局要负起稳定货币发行的道义责任,才能使这个货币的信用保持长期看好;如果放任货币发行的道义责任,最终的结果是一国货币成为全球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之所以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操纵或放任发行美元的道义责任是主要的原因。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看似对世界经济的考验,事实上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第一次提出了全球性的挑战,把美国放任货币发行的责任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对美元信用的直接拷问。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时期,各国已经意识到了美国是否有足够黄金回购其他国家所持美元的现实难题,如果美国不能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黄金与美元兑换比率回购美元,就意味着各国所持美元要承担大幅贬值的风险。由于受到黄金储备预算硬约束,美国非常重视美元发行的道义责任,防止因美元过度发行所带来的不利经济冲击,并趁机扩大了美国在汽车、钢铁等制造业及石油等能源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实现并保持了美国经济的长期贸易顺差,奠定了美元牢固的国际货币地位。事实上,美国早就为其放任美元发行道义责任埋下了伏笔。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就明确提出,美元虽然取得了国家核心货币的地位,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会不断外流并在海外沉淀,使得美国处于长期贸易逆差的状态;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为此美国只有保持长期贸易顺差才能有效回收外流美元并保持币值稳定。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特里芬难题”。此后,在美元汇兑黄金方面,美国就出现了不能有效偿付的问题,无限供给的美元和有限的黄金储备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软肋,美国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推动美元贬值,并在1971年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布雷顿森林体系立即解体。自此,美元的外流摆脱了黄金储备预算硬约束,美国进入长期贸易逆差的放任发展时期,美元道义责任的丧失和美国推动的金融全球化进程,使得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美元虽然是美国的货币,但真正成了世界的难题。

因此,判断美元的未来,就是看美元能不能保持其三个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金融危机,尤其是重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考验美元上述地位的重要时刻。

二、两种不同的金融危机与美国道义责任的丧失

金融危机虽然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有不同的表现。西方教科书认为金融危机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只不过恶性程度会有所不同,这是有局限的。按照是否善尽货币发行的道义责任,金融危机应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市场失衡的金融危机,这是最为广泛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市场失衡,引发了以货币现象作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危机,这种危机通过市场出清、以衰退为代价会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这就是很多专家坚持的危机是可以消除、但是必须付出时间成本的基本观点。第二种是操纵或泛滥货币的金融危机,这是笔者的原创性观点,这种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标志是货币当局放任货币的发放、回笼、利率、汇率等相关稳定货币的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货币当局操纵或放任货币发行。前者在经济活动中经常发生,伴随经济调整和阶段性的衰退会得以调整,不会影响到货币体系自身的信誉和地位;后者则不经常发生,必然引发货币体系自身的信用危机。如津巴布韦2008年推出的面额1000万、5000万、1亿、甚至面值100亿津元的新币(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面值最大的纸币),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二亿多,就是典型的操纵或泛滥货币的金融危机。其结果数万亿津元才能买一条面包,导致本国货币边缘化,使得美元、英镑等强势货币取得合法流通地位。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强势货币放任货币发行的道义责任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危机做上述区分,就是要搞清楚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金融危机,这样才能形成对解决危机渠道的明确认识。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国际货币发行国放任货币道义责任、泛滥货币所造成的危机。美元要承担主要责任,因为美元具有特殊的国际地位,不仅仅是主权货币,而且是国际货币。因此,美元的危机不仅仅是美国的危机,而且是世界的危机。即美国的货币,世界的问题。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频频采取注入货币刺激经济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恐慌。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更是宣布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1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的救市措施,再次体现了美国操纵或泛滥美元的做法。危机之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约为基础货币量)在1万亿美元的规模;现在美国的基础货币总投放量已

经达到了4.45万亿美元。这个做法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稳定美元的道义责任。过度的贪婪,奠定了美元三大地位将面临信用崩溃的危机局面,而美元三大地位的丧失,在逼迫全球赎买美元及其资产的浪潮中完成,全球所有国家都要付出代价的。各国利用美元节约了交易成本,代价就是美元收取铸币税,甚至产生其大幅贬值的风险。美元道义责任的丧失,最为核心的一点就在于,美元可以借助其国际货币地位,吸食各国的储蓄和财富,这成为美元放任其道义责任的根本动力。

三、“全球赎买”引发全球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有明显的操纵或泛滥美元实现全球掠夺财富的危机特征,是操纵或泛滥美元全球恶果的一次集中爆发。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了高于产出6%至7%的高消费模式,正如索罗斯所言“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正在吸食世界的储蓄”,这使得美国放弃了稳定美元供给的道义责任,美元泛滥的结果使得美国能够非常便捷地从其他国家转移财富。美国的消费模式事实上是依托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掠夺其他国家储蓄而形成的畸形经济模式。1980年美国GDP达到2.7万亿美元,而现在是14万亿美元,美国社会的财富突然出现井喷现象,美元吸食全球财富的贡献不可忽视。

现在,全球都在为使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便利地位而付出赎金。在美元放任其道义责任的情形下,全球赎买和全球危机就无法避免,这种赎买过程会最终威胁到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结算货币、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的地位,使全球国家在承担成本的过程中,逐渐放弃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需求。这次危机冲击所造成的损失只是赎金中的一部分。美元的赎买机制,一是各国持有美元及美国资产的间接赎买机制,通过美元资产的贬值和投资丧失形成的购买赎金,二是向IMF持续注入美元的直接赎买机制,形成泛滥美元的圈集赎金,三是承受因为美元泛滥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经济损失,也是构成赎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继续获得发行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全球赎买将在危机中寻求全球经济稳定,焦点即国际货币的稳定。在全球赎买没有达到足够的程度时,也就是泛滥货币的危机没有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局面时,美元的三大地位很难被全面撼动。但美元将由此走上由强变弱的趋势。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地位动摇;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双边自救的货币互换协议的推进,必将引起泛滥美元的回流,造成美国爆发更为严重的货币泛滥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的进程,开始由美国危机国际化进程,转向国际危机美国化进程。这个过程虽然不可能短期完成,但伴随美元操纵或泛滥危机的每一次扩容,美国都将为自身的金融崩溃挖下更大的陷阱。

四、“顺向为王、逆向衰败”的美元未来

美元独大的国际地位,建立在美元的历史信用基础之上,形成了美元从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国际结算货币——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之王”国际地位的演进。其中,最为牢固的,就是美元取得了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的地位。但伴随美元泛滥,美元的信用大打折扣,以美元定价的国际大宗商品更是坐在了过山车上,成为影响和动摇世界实体经济的最大因素。实体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全球经济将为此付出高额交易成本,这就使得国际大宗初级产品寻求新的定价货币显得尤为紧迫。这种信用的动摇,短期之内和在既定国际金融体系中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危机往往源自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寻找,动力就是源自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赎买能力的衰退。解决国际储备货币的通道,应是各国愿意承担成本进行货币互换或者采取类似的双边货币结算,这将动摇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随着国际市场双边结算或货币互换的增多,美元作为大宗初级商品定价货币的地位也必将动摇,从而呈现出美元从国际储备货币——国际结算货币——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的逆向信用衰退过程,并最终丧失其长期形成的国际货币地位,退回其主权货币的身份。

从全球赎买的角度来看,美元体系自身的弊端,引发美元崩溃指日可待,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正是给这个崩溃过程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元三大地位的岌岌可危。当美元把作为国际货币地位所要承担的全球道义责任抛之脑后,美国也就把自己的前途希望抛之脑后,美元崩溃、甚至美国解体也就具有了可能性。当然,所谓的美元崩溃和衰亡,是指它回归到主权货币、丧失国际货币地位,不是说它彻底完了。美元在丧失国际货币地位后,仍然有可能是强势货币,但美元“一元独大”的国际储蓄货币、国际结算货币、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地位就荡然无存了。这就是美元的衰败未来。不论这次金融危机是否能够直接造成这个后果,但是美国如果继续操纵或泛滥美元,这个结果将在不超过20年的时间内出现。

五、美元衰弱之时可能就是美国解体之日

俄罗斯有学者曾经提出美国解体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但从美元走向衰败的背景来看,这个提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其国家信用岌岌可危。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经济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英国经济记者威尔哈顿在最近出版的《我们居住的世界》一书中指出:美国已经不是机会均等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不平等的国家。他强调指出,占人口1%的富裕者控制了美国38%的财富,在美国富人和处于奴隶状态的穷人之间的两极分化,与中世纪没有什么两样。更为不公平的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政策,付出借助成本的是社会大众,收到实惠的则是危机制造者金融寡头,美国国际集团在得到政府救助的情况下,管理层依然领取高额的奖金,就已经充分表明了美国社会利益的分化,而这种矛盾将在国际危机国内化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同时,美国各州之间在发展经济的程度和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各州均可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政策和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借助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各州共享美元所带来的全球财富,利益均沾。目前,美国消费者未偿还贷款总额2万亿美元,由于无力偿还而形成的呆滞借款越来越多,美国家庭负债总额接近8万亿美元,目前美国私人债务、公司债务、国家债务加在一起,超过了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所有国家一年GDP的总和,这已成为一个巨大而难以消除的经济隐患。随着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丧失,美国因为操纵或泛滥美元所形成的巨额亏空需要清偿,各州经济责任的承担和国内亏空的严重压力,将使各州寻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道路,严重的利益鸿沟和松散的联邦架构,这样的社会已经丧失了作为国家的共同利益基础,将很难经受严重经济危机的打击,不能完全排除因为美元危机而引发美国解体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迷信美国的民主政体和军事实力,常常将美国军事实力看成美国转移危机的最终手段。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地位遭受挑战和衰败的背景下,美国无论对世界哪个国家发动较大规模的战争,都有可能加速美国的破产,从而最终引发美国解体。

六、美元的衰弱,对人民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货币双边结算或货币互换的扩散,标志着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和结算货币地位已经动摇,这是全球的共识。美元的衰弱,就意味着其他主权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就看哪一种货币能抓住机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抓住这个机会,对人民币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机遇就是人民币要突破主权货币,在亚洲范围内发挥主导地位,成为亚元的基础,在国际上能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者国际结算货币,至少是辅助的国际货币。这就得有一个明确的货币推进战略,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世界所认可的,而是应在经济发展和贸易相互平衡的过程中逐渐夯实自己的货币地位,这是机遇。双边结算也要估计它面临的挑战,第一,在国际普遍贸易中增加了一个交易的限制和束缚因素,使贸易变得不太便利,各国在贸易过程中会因为货币的分割状态而出现更为复杂的交易过程,而这个复杂交易过程有可能影响国际贸易的稳定性。第二,各国货币的稳定性并不完全都是可以预期的,包括人民币,不是完全稳定不变,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还要承担因为双边货币随着经济变化发生的影响。我把这叫做货币风险问题。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要加速,要看到机遇也要积极应对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要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在周边和新兴国家里形成更为稳定的货币结算机制,这个稳定的机制将逐渐凸显人民币货币的重要性。

目前,中美互为最为紧密的利益相关体。可以说美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也就是美元的问题。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份额最大,美国能不能保证中国持有的国债份额保值以及安全性非常重要。同时,美元是推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国际化最强大的推手,这个推手可以借助这两万多亿美元把人民币扩散到新兴国家和其他国家去。不是说美元外汇储备我们只赎买,也不能拿到美国去,因为美国也是交易平台,汇通天下,这只是市场提供的,真实交易时,跟它实体经济、整体经济关联性不是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区域化和亚洲化进程要很好地利用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把它作为一种权重来推动。

七、中国的前途就是决战金融全球化

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意味着世界所有国家不能单独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甚至是货币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把美元主导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加以透彻的研究和把握,从中提炼出指导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成熟思路,比如,商业银行的国有模式有没有价值,怎样使中国模式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比西方模式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次美元的逆向衰退过程,暴露了美国“一元独大”的内在运作机制的弊端,我们要在对美国模式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全盘思考的基础上,对金融体系进行更有针对性和更为可行的改革。不能只应对危机,度过难关就行了,要抓住这次危机给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机遇。中国(尤其是人民币)的前途就是决战金融全球化,这是绕不开的发展道路。需要强调的是,美元的衰败有个渐次全球赎买的过程。郎咸平断言,中国根本干不过美国的精英,连门都没有,面对金融危机无能为力。我和他的观点恰好相反,我认为美元霸权地位的丧失不在于美国精英多厉害,而在于他们放任货币道义责任的做法,最后会逼迫全球各国通过赎买的形式把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买断,使得美元跌回到主权货币地位,这点恰好是美国精英无法解决的。美国精英已经习惯从世界各国吸食财富,美元无限制的泛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淹没了美元自己。

有文章讲中国是全球化最大受益国,这是感性判断而不是理性判断。我的研究发现,1976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均GDP相差大约10倍多,和欧盟主要国家人均GDP相差6.6倍左右,可是到1999年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人均GDP相差扩大到32倍,和美国相差约42倍,一直到2007年中国和美国人均GDP才回落到25倍左右,与欧盟主要国家人均GDP的差距回落到20倍以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轮全球化的典型特征是金融全球化,而中国的发展完全依靠实体经济的输出,这成为和发达国家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冷静判断本轮全球化过程,不能轻易讲中国就是最大受益国。中国的初级产品、资源产品、甚至制造业产品的确卖出去了,如山东农业的出口效益不错,但土地都酸化板结了,水都是臭水,山东农民表面是赚到了一些外汇、发展了经济,但事实上是把整个环境和社会成本留到国内,需要后代去弥补和治理,农民所得到的仍然是不计劳动力成本的产品输出。要反思继续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还能不能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受益,要考虑能否摆脱现有模式来发展国民经济。1820年中国占世界主要国家GDP总和的28.6%,当时美国只占世界GDP的5‰现在则颠倒过来了。中国绑在美国贸易体系里无力自拔,老百姓辛辛苦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赚个苦力钱吗?中国的发展模式严重陷入西方经济学的教条格局中,完全接受西方的理论逻辑,其结果是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借贷,中国的勤劳节约成为了美国眼中的危机根源。中国经济增长发展的模式必须改革,必须走条新路,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发展模式是没有前途的。一方面,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重新评估,要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战略逐步向内源式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使中国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水平,享受更为丰裕的物质产品和更为良好的社会服务。如果不能这样调整,恐怕人民币在区域化、国际化、乃至金融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仍然没有强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对市场经济的美国模式必须加以重新评估。伦敦20国金融峰会期间,发达国家示威游行人群打出的牌子是:“资本主义已经不管用了”。这说明市场经济的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以及其他模式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笔者认为中国的转型模式恰好揭示了市场经济的理论架构逻辑,对这个理论进一步提升,能够使我们对中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新发展主义道路形成更为明确的理论认识,区别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形成新兴国家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这个突破,决定了中国在未来20到30年战略机遇期里能不能形成和美国平等对话的基础,否则,就很难取得决战金融全球化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钮文新.美元注水,全球新灾难[N].中国经济周刊,2009-04-07.

[2]索罗斯抨击美国政府应对危机“考虑不周”[N].经济参考报.2008-10-14.

[3]华民.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J].学术月刊,2007,(7).

[4]张建君.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垠喜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危机货币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