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展望
2009-12-21仝岩
仝 岩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历史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尚未摆脱小农经济的模式,因多种因素制约不能同其他产业一样取得社会平均利润,导致农业投入不足,部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民收入提高缓慢。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自然地理区域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农业生态区域处于我国南北不同生产类型作物的交叉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境内以平原为主,兼有丘陵、山区。南阳全市辖13县(市)、区,耕地总面积87万多公顷,人口1080万。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口基数大,生产条件差,自然资源利用率低,优质、名牌农产品少。因此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南阳经济全面振兴的战略选择。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已是国际大势所趋,已是南阳农业生产的客观需求。
同时,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农民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造成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减少,许多原来为农民从事的职业被城市剩余劳动力所替代;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民受自身文化和技术的局限,在择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迫使一部分农民重新返回农村,寻找新的发展点。
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民的现实需求。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措施
南阳农业与关联产业之间的联系较小,尽管农产品加工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很大(70%左右),但除了烟草、棉纺织和酿酒业外,其他产业规模小且分散,不能对农业生产形成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市内现有的龙头企业“先天发育不足”,规模小,辐射能力有限;特色农产品输出主要采取寻找外界企业签订合同的形式,农民自创的合作经济组织很少;农产品集中连片的规模小,缺乏特色,没有形成明显的市场优势。
在近几年的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出现了“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带动”、“协会+农户”、“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等多种形式。各地要结合实际,走特色道路,只有紧紧盯住市场,抓住市场这个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基地、农户及加工企业才能活起来。
我市明显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水产品、无公害蔬菜、肉牛、棉花、烤烟等,应保持优势,提高品质,逐步形成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作为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南阳具有独特的水、土、气、热等资源与环境优势,遭受外来污染的可能性不大,在工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系统内污染较小,这都为南阳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绿色营销战略,开发绿色食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南阳的具体情况,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切实采取以下措施:
1. 着力培植主导产业
培植主导产业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实际。要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有本地优势和特色,形成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能带动和扶持一大批农户,同时能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如我市的小辣椒生产,其产量已居全国第一位。
2.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使其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集中人、财、物搞好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如我市的天冠、南纺、新纺集团,南阳卷烟厂等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可采取新设、合并、重组等形式。
3. 建好商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商品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一个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重点培育发展名优特稀新产品的过程。其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深化当地农业资源的开发,把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具有生产规模的项目,通过资金、技术、物资的重点扶持,使其在短期内得以升级上档,形成区域规模化生产,以建立起生产有规模、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主要特色产品。要根据资源优势,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的方式,扶持农户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龙头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如社旗的三粉基地,西峡的香菇基地等。
4.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
搞好市场体系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重点是建设好专业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的吸附能力和辐射能力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要因势利导,动员各方力量兴建市场,鼓励农民进入市场。要培养一批专业的营销队伍,架起产品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5. 建立健全服务网络
在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下,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努力形成龙头企业与各相关部门及服务组织相结合,上下配套的服务网络,以保证做到产前提供信息,作好规划,统一供应良种等;产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产后统一收购、加工、贮运等。提高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6. 大力提高科技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工作结合,更多地研究、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采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稳定科技队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顺应科技体制改革大潮,把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
7.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一是政策扶持,制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实施的政策,改革与农业产业化要求相矛盾的体制。二是资金扶持,主要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支持,发挥资金扶持的导向性,搞好项目管理。三是服务支持,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搞好道路、交通、市场建设与管理,使农业产业化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议与展望
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产业化经营的真正龙头是市场,而不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业市场化,只有紧紧围绕市场,抓住市场这个关键,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基地、农户、加工企业等环节才能活起来。
2. 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而不是政府。企业和农户是市场经济中独立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
3. 产业化经营中市场设立并非越多越好。一个地方能否办市场,办什么市场、办市场的规模和数量,要事先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决不能简单地依市建场、依路建场,搞无序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
4. 产业化经营中基地建设不宜盲目求大。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依托,应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优势、水土气候、种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专业基地的规模。
5. 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资源开发、节约、保护三者关系,做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