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主线,释放学生的学习能量

2009-12-21

江苏教育 2009年18期
关键词:珍珠鸟自然段板书

项 平

以学为主线是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削减琐碎环节,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放给学生。形成以学生学与练为教学设计轴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由自学、自教(互教)、归纳三个中心环节构成:即由学生围绕教材的个人自学到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进行自教(互教),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提炼升华。由于最大化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大主体对文本的体验空间,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建构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可持续的语文学习能力。现以《珍珠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以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片段一:以问题引发思维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冯骥才的著名散文《珍珠鸟》。上节课,我们在小组内学习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与组内同学交流了自己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全班交流并解决了课文第一部分的问题,二、三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下面请各组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

生:我们组的问题是课文题目是《珍珠鸟》,为什么只写小珍珠鸟?

(师板书:只写小珍珠鸟?)

生:我们组的问题是最后一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提?

生:我们组的问题是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珍珠鸟,为什么联系到了信赖?

师:你们觉得与信赖没有关系吗?

生:嗯。

师:你们的问题是不是珍珠鸟与信赖有什么关系呢?

生:是的。第二个问题是珍珠鸟为什么会落在冯骥才的肩上睡着了?

(师板书:睡着?)

生:文中第六自然段第三行的“趴”字用得准确吗?

师:“趴”字用得准确吗?你为什么这样问?

生:因为图片上不是这样的。

师:那图片上是怎样的?

生:图片上是小鸟站在作者肩上。不是趴在作者肩上。

师:你能将图和文结合起来理解课文。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要表扬你。(师板书:趴?)

生:我们组的第一个问题是:珍珠鸟为什么渐渐胆子大了?第二个问题是“信赖。不就能创造出l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板书:胆子大?)

生:我们组有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小珍珠鸟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师板书:神气十足?)

生:第二个问题是小珍珠鸟喝作者杯中的水。作者嫌它脏吗?

(师板书:喝水——嫌脏?)

生: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说小珍珠鸟很淘气?

(师板书:淘气?)

生:最后一个问题是小珍珠鸟起先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师板书:笼子四周——屋里。)

师:哎呀,你真不简单,读出了小珍珠鸟活动地点的变化,还在揣摩小珍珠鸟心理的变化,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师板书:心理变化?)

反思:当你低下头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就能感受到童心中的智慧。在本堂课的环节中,不难看出,教师不仅把学生提问作为课堂的引子。而且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问题。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加明朗,如教师问:你们觉得有没有关系呢?使学生推敲自己的问题。当学生的问题出乎教师的预料时,教师没有急于评判,而是问清提问的缘由。如学生对“趴”的质疑。就是通过师生对话,摸清学生思考的着力点。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和闪光之处被老师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此外,教师对学生扣住课文内容提问。由问题想开去提问等都予以点评,使学生的问题不是走过场地泛泛问问而已。

片段二:以对话展开思维

生:我能解决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问题:小珍珠鸟已经把头伸出来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拨开绿蔓看?我觉得是因为他想看看小珍珠鸟的全身是什么样子。

生:我补充一下。就是因为小珍珠鸟只有一个脑袋露出来。所以作者就怀疑这是不是珍珠鸟啊,他想确定一下,所以要拨开绿蔓看一看。

生:而且他也许是想看一看是不是他原来养的两只珍珠鸟中的一只。

师:想证实一下!

生:而且还想看一看小珍珠鸟和大珍珠鸟有什么区别。

生:说不定小珍珠鸟把小脑袋探出来又缩回去了呢?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文中说“忽然有个小脑袋从叶问探出来”,这里有个“忽然”。说明时间非常短。

生:文中有个“探”字,我认为这只是个试探行为,如果看到什么陌生东西可能就把头缩回去。

师:你真会读书,从一个“探”字看出它有可能只是把头伸出来看一下又把头缩回去了,那么,这只小珍珠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读一读,读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反思:从上述片段看,与一般的课堂不一样,本节课教师的语言显得特别少。教师是参与学生讨论的一员,或组织学生就同一个话题,以文本为依托展开深度对话。或引导学生把意思陈述清楚,或把握火候进行问题总结和迁移。实践证明,这样放手让学生尽情探索,课堂上常常闪现出人意料的思考和争辩,课堂真正变活了。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远远大于问题本身,对作者内心的揣摩、对“忽然”、“探”等核心词汇的推敲把握,无不是在学语文、用语文。

片段三:以点拨深化思维

生:我能解决第六自然段的第十个问题(文中第六自然段第三行的“趴”字用得准确吗?)我认为图上画的小鸟还没有睡着,只是落到了作者的肩上。

生:我觉得不能完全依赖图片,因为现在很多恐龙‘的图片就是人们根据恐龙的骨骼化石画出来的。那些色彩也是人们加上去的,再说了,这个又不是照片,这个是人画的。

生:第三自然段说:“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而这幅图上的小珍珠鸟不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所以我觉得不能相信图片。

生:我想也许是图片画错了。

生:这张图片上的珍珠鸟眼睛还是睁着的,它还没睡着呢。

生:我觉得这是给我们小朋友看的,因为我们人睡觉都是躺着睡的。

生:我也觉得这幅图不怎么准确,因为我们上学期学的课文《荷花》的作者明明是个男生,而图上画的却是一个女生。

生:我也觉得这幅图不准确,我爷爷养过好多芙蓉鸟。我看到过鸟睡觉的,它们睡觉时都把头藏到翅膀下面。

师:你也觉得图和文字不配。

生:我不同意管安然的观点,她说珍珠鸟的眼睛是睁着的,那她也是相信图片的,而且,“趴”就是用肘部趴在某个地方,鸟又没有手,怎么趴呀?

师:这个“趴”到底用得准确不准确呢?原文是这样写的: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竞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这幅图确实与文字有出入,同学们可以建议编辑叔叔重新配图。作者这么写其实在把珍珠鸟当孩子来写。

师:(深情地)小鸟伏眠于作者的肩头,神态安详地睡着了,此时,小鸟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你感受到了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

生:齐读。

反思:当教师把学习交流乃至碰撞的时间、舞台、机会留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的能量真的不可低估。当然,在碰撞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分歧、引起争论,这时正是创造性思维被激活的时刻。但是,如果教师不紧紧跟随学生的思维,对教材的研究不深入,做不到有备而来,就会导致学生的讨论处于原地打转、低水平徘徊的状态。从上述片段看。教师对珍珠鸟“睡觉”一段的研读显然站得比学生高,所以,当学生争持不下时,教师站出来,通过与原文对比。通过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为讨论画一个省略号,既保护孩子的探究的欲望,又引导孩子全面思考问题。

由上述课例,我们不难看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答案由学生找,结论由学生阐述的自读自教的学习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文本中徜徉,或推敲词句,或思前想后,或浮想联翩,真正的语文学习才开始。当教师放开这双搀扶的手时,学生的学习能量被充分地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珍珠鸟自然段板书
珍珠鸟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秋天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说谎的珍珠鸟
说谎的珍珠鸟
美丽的秋天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