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漫画说文身

2009-12-19王晓云

科学之友 2009年28期
关键词:文身习俗

王晓云

提起文身,人们总会联想起胸口刺着青龙的恶汉或臂膀上刻有女人的美国大兵,把这种习俗看成是野蛮和凶暴的象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文身,即在人体上用尖利之器刺刻图案,使色素渗入体内,留下永久性的花纹。由于其颜料以黑色为主,如墨行文,故曰文身。

文身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化习俗,我国古史上早有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礼记·王制》中就有:“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这是我国有关文身的最早记载。

文身也是具有世界性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已有文身之俗,在西伯利亚的古墓中也发现了公元前300年的文身木乃伊。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4年远征英伦三岛时也记述了当地土著人流行文身。

文身之俗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是图腾崇拜的一种方式。图腾是原始的宗教形式。人们曾认为自己的氏族、部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便把它视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并刺于身上,顶礼膜拜,以求神佑。人们还认为文身有僻邪的神奇作用,可以祛除灾难,医治疾病,位于东南亚的缅甸妇女和加里曼丹人的文身,据说就是为防止蛇咬而刺的。

文身还有着社会意义,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文身人的社会地位。《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有:倭国人“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明代仁和田艺蘅的《留青札记·卷一》也提到,当时浙江有些人“花拳绣腿,以龙凤蛇虫另其贵贱之分”。此外,文身图案及部位的异同,还是辨别不同部落、氏族的标志,这对于时有血亲复仇敌对行为发生的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考证,远古时代盛行猎头之俗,当时部落战争频繁,而文面正是那时的战斗面具和化妆发展而来的,文身、文面的威严图案对敌人有着震撼的心理作用。文身还可以寄托某种特别的意义,以示刻骨铭心,矢志不忘,例如脍炙人口的岳母刺字,近世西方人刺情人姓氏在身亦为此意。

文身对婚姻制度也有重大意义。同姓同族不婚的严格禁忌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文身。由于不同氏族有不同的图腾和文身,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血亲通婚。另外,文身在某些民族中还是青少年成年的标志,是原始社会的重要礼仪——成丁礼的组成部分,只有经过文身,才有婚配的资格。台湾高山族有关于文面起源的传说,称在远古洪荒时,巨石化为的 兄妹二人,无以婚配,只能墨面以欺天神而成婚,黎族也有类似的传说。如此看来,文面竟起源于婚姻之俗。

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对同一习俗所代表意义的理解也各异。作为文身形式之一的文面,古时也是我国中原地区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即刺刻文字于额、颊,作为永世不得解脱的耻辱标志,也可以防止逃亡。据《汉书·英布传》,刘邦名将英布,贵至封王,早年曾受墨刑。这种刑罚一直沿续到宋元之际。

文身之俗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尚存文身之俗的有傣族、独龙族、瑶族、高山族、黎族。居住于西双版纳的勐腊、景洪两县境内的克木人也保留着文身习俗。

近年来,不少国家已把文身列为陋习而明令禁止。加之一些文艺作品不恰当地渲染,更使人们把文身与野蛮、凶暴联系起来,不免使这种本来无可非议的上古遗风产生了恶名。然而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我们显然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猜你喜欢

文身习俗
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文身
限制“文身自由”是对未成年人的必要保护
我文身,但我是个好女孩
巴西丑萌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