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学习、训练现状与分析
2009-12-18李晓克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学习、训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运动等级较高;运动员入校时的文化基础较差;多数高校采取奖励学分的方式来缓解运动员的学习压力;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偏重竞技武术;多数运动员认为进入高校后自己的训练水平并没有提高。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队 武术 学习 训练
武术是我国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以来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我国有235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办武术运动项目的学校已达到40多所,如何培养出“文武兼备”高素质的武术运动员?我国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学习、训练情况究竟又如何呢?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第八届大学生武术运动会为契机,调查了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现状,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借鉴。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国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其中把参加第八届大学生武术运动会的武术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武术运动会举行期间,向25所具有招收高水平武术运动队的高校发放运动员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19份,收回率94%,有效问卷是110份,有效率为92%。
2、访谈法 对参加第八届大学生武术运动会比赛的17名教练员进行了访谈,走访了广东省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的教练员6名、运动员23名。
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应用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情况
1、运动员入校时的文化程度
统计表明,本研究所调查的110名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中,入校前有13人是初中文化程度,占总调查人数的11.8%,28人是中专文化程度,占调查人数的25.5%,4人是大专文化程度占总数的3.6%,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是65人,占调查人数的59.1%。可以看出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在入校前的文化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个别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较低,这增加了他们进入高校后学习文化课的困难。
2、运动员入校后文化课学习状况
由于很多运动员入校时文化水平过低,所以入校后专业学习多以文科类的科目为主,避开了需要长期系统学习才能熟悉掌握的数理化。但是,长期以来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难题之一。[1]调查显示有90.7%的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认为训练对其学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高校也采用了多种方式来缓解运动员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在对高校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查时(多项选择)有29.5%的学生选择奖励学分,23.3%的学生选择免修部分课程,5.4%选择没有措施,只有占总数的26.7%学生选择赛后集中补课。可见大部分学校是通过降低学习要求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这与“普通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而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2]相违背的,降低了运动员的培养质量。
(二)运动员的训练现状
1、运动员的来源及运动等级
在被调查的110名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中,有45人是专业队队员占总数的40.9%,来自高中的学生运动员有25人,占总人数的22.7%,武术学校有21人,占总人数的19.1%,省、市业余体校的有18人,占调查总数的16.4%,其它1人,占总数的0.9%。其中运动员入校时一级运动员有58人,占总数的52.7%,二级运动员有24人,占总数的21.8%,健将级的有22人,占总数的20%,没有级别的人数有6人,占总数的5.5%。可以看出运动员主要来自专业运动队,且运动等级较高,这为高校在比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提供了保障。
2、运动员每周训练的次数及时间
通过调查,在校训练的运动员每周训练的时间较短。每周训练5-6次的人数有62人,占总数的56.4%。另外通过对广东省高校现役队员的调查,训练3-4次的有33人,占总数的43.6%,2次以下的有15人,占总数的15%。在每节课的训练时间上,有52名运动员选择每堂课训练的时间为1 3、运动员训练内容 通过调查,运动员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主要以竞技武术为主,忽视了传统武术的训练。具体项目主要包括:自选长拳、自选南拳、自选太极拳。自选刀术、自选剑术、南刀、太极剑、自选棍术、自选枪术等。调查中专家认为,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作为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仅仅是竞技武术的舞台,更应该成为研习传统武术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 4、运动员训练效果 对运动员进入高校训练后运动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4名运动员认为自己的运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约占总调查人数的12.7%,41名运动员运动成绩维持现状,占总调查人数的37.3%,有24名运动员的问卷显示自己的运动成绩略有提高,占总数的21.8%,有20名运动员认为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所下降,占总数的18.2%,有11名运动员认为自己的运动成绩大幅度下降,占总数的10%。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进入高校后的运动成绩保持在入学前的水平,训练效果有待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运动员入学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个别学生入校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2)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以文科为主,“学训矛盾”较为突出,学习效果不乐观。 (3)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运动员主要来自专业运动队,且运动等级较高,这为高校在比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提供了保证。 (4)各个高校虽然能够坚持常年的系统训练,但训练的时间并不多,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也不高,导致大多数运动员训练水平没有提高。 (5)各高校运动员的技能训练以竞技武术为主,传统武术为辅。忽视了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作用。 2、建议 (1) 把好招生关,在保证运动技术水平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录取的文化标准,使其与普通大学文化课程学习要求基本上相适应,以保证文化课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 (2)采用弹性学制,保证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学校可以适当的延长运动员的学习年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年限是4年,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可以延长到5-6年,使其成为“文武兼备”的合格大学生。 (3)聘任专职教练员,提高训练水平和效率。 “在我国高校中,担任专职教练员的不到教师队伍的1 %”。[3]高校应通过聘任专职得武术教练员,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提高训练效率,从而达到训练学习的兼顾。 (4) 在训练和比赛中增加传统武术项目,使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成为研习传统武术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毅,高志红.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 2007,(4) [2]教育部文件.关于印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S].教体艺[2005] 3号2005. [3]徐锋.学校课余训练水平不高问题何在[J].中国学校体育,2001,(1) (李晓克,男,1981年,助教 ,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与训练 ,河南省平顶山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