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走向
2009-12-18吕力
吕 力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着诸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地方,应从其教育的课程、内容、方法、模式、师资等方面大力推进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改革,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高校英语教育 改革 研究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院校的体制、规模、类型和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地方化、大众化日趋明显。然而,当前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边是学生就业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现实中急需大量中级、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我国已经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了应用型人才。面对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主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改革现实,以培养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让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们在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很多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必须深入思考和全面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及英语知识能力要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在类型上为应用型,在规格上一般为本科层次的,它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具有综合性、复合性的特征。从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角度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例如一个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对一些进口设备的名称、技术参数、使用功能等进行英译汉说明或译注,实现职业角色转换。由此可见,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及技能的重要一部分。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必然构建起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衔接的英语教育内容与教育体系。
三、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的缺失
当前高校传统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中存在着诸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模式以教师、课堂、教材和考试为中心,教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操作,往往把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二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是不分学科专业使用同一教材、采用同一教学模式、使用同一标准考核,其中相当多的高校由于英语师资紧缺或教学设施不足等原因,往往采取混班混专业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三是进行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只传授通用英语,缺乏对学生因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意向要求而进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施教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在英语知识上往往只了解或掌握了一些公共英语知识,而对涉及到自己学科专业或就业导向,以及今后从事职业所需等方面的英语知识却所知甚少,对英语听说译等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淡漠,也无从谈起,导致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对英语难于“应”(反应、适应)、不能“用”(学以致用),如化学制药专业的学生不会看英文药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外国游客说不上几句旅游英语等,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四是目前从事大学英语教育的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对英语之外的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及技能了解和掌握的很少,他们也不太重视其它学科专业的专业英语教育,导致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普遍存在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的客观现实,而非英语专业的其它专业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又不强,不具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育的能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的培养。
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及走向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要以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改革,笔者认为其改革内容及走向如下:
1.教育课程改革及走向
为了让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综合能力,我们必须改革大学英语教育课程。一方面,在政策上要规定一个我国所有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实践后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适当提高英语实践教育课时比例。另一方面,要贯彻校本原则,学校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师资力量对英语教学自主确定更合理的目标,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课程。让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在其教育课程的引航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天空中翱翔。
2.教育内容改革及走向
高校英语教育中除了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传统的通用英语教育外,更应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其教育内容,只有教育内容找好了、找准了,才能达到“药材好药才好”的效果。为此,在当前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中,一要增加地方及校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产业、文化等方面情况,了解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向,并能应用英语解决以上实际问题。二要增加学科及专业内容。大学英语教育应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在学习通用英语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学科专业英语的学习,如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术语等,以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中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三要增加实践及运用内容。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者对英语技能的掌握只有通过他们自身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才能实现,同时,加强英语实践与应用教育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确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英语教育内容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3.教育方法改革及走向
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一要改变传统封闭式的英语教育模式,实施现代开放式的英语教育模式,积极实践启发式、开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实现双向性、互动性、交际化的教学效能。二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加强英语实践教育,课堂内积极开展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实验、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外可寻求涉外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实际应用英语,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到相应的涉外单位或岗位上实习,或是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一些“英语语言实践室”,供学生练习英语,如谈判室、咖啡厅、体育娱乐厅等。三要以能力立意为主改革英语教育考试、考查的内容与方式,把英语听说等应用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让学生分组用英语讨论或辩论一个话题、讲述一个事件等,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和鼓励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由此可见,科学、实用的英语教育方法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手段。
4.教育模式改革及走向
其教育模式改革的主向应该是要改变当前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育的统编统教模式,我们可以实施分层与模块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即:大学一、二年级进行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教育,这一阶段主要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通用英语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大学三、四年级进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教育,根据学生专业及学生就业导向进行分流,重新分编施教,如分体育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会计英语、计算机应用英语等,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术语、跨文化内容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在工作和学习中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教育模式的改变使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学习成为可能,并得以实施,最终为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服务。
5.教育师资改革及走向
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资是根本。我们要跳出“轻教师语言水平提高,轻技术指导,轻与时俱进的变化现实,轻个性化培养”的传统思路,[3]大力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切实改善英语教师不懂其它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不强的局面,使英语语言本身的见解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相权衡,使教师真正在英语教育中起到应用指导与文化导师的作用。加强大学英语师资的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英语综合能力的根本保证。
五、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重视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把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落到实处,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衔接的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09C085)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吕力,麦茂生.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2008(1):137-14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3]王崇凯.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69-170
作者简介:吕力(1972-),广西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论,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