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波:超龄演出唐老头的信心

2009-12-18

大众电影 2009年24期
关键词:人艺生子茶馆

高 桥

钱波演唐老头在唐铁嘴后,在电视上,却是唐老头的戏比唐铁嘴的戏先播。

前一阵,33集电视剧《鸽子哨》在央视播出,这部电视剧通过北京某四合院从1976到1993年的岁月变迁,再现了一代人的生命沉浮,艰辛创业。剧中,钱波自毁形象饰演了弯腰驼背的唐老头,给人深刻的印象。许多观众不知道,唐老头的扮演者钱波,实际上只有40多岁。得知自己要从60岁演到80岁,钱波一开始有点犯怵,唐老头是爷爷辈的人,在此之前,他连爹都没演过。在制片人李功达和导演付宁的鼓励下,钱波最终还是披挂上阵。开拍十几天后,钱波体会到了唐老头心理上的年龄感:“我与唐老头要‘相处好几个月,我要对得起他。”

唐老头经历的,我都经历过

接唐老头之前,钱波刚拍完电视剧《茶馆》,演唐铁嘴一角。演完《茶馆》,《鸽子哨》的制片人李功达对钱波说,这边还有一个姓唐的角色,问他愿不愿意来。钱波感谢李功达的同时,也觉得他挺胆大的。舞台距离远,演员有很多方法弥补“不像”。电视的镜头特写一照,没遮没挡,像不像,观众立刻看得清清楚楚。钱波超龄演出唐老头的自信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钱波自小在天桥长大,家就在德云社附近,唐老头经历的事,钱波一样没落下。文革期间,钱波的父母被下放,虽然没住过大杂院,但他在天桥附近上学,从小吃百家饭长大。钱波的所有“发小”“瓷器”都来自大杂院。右派,保皇党,造反派,上吊的、吃安眠药的……许多人物钱波还历历在目。在钱波的印象中,那时候的大杂院儿,大家都悄悄地说话、串门儿,就连哭,也是悄悄地躲起来。一句话说不对,被人抓住了把柄,就成了比杀人放火还严重的罪过。在戏中杨老太太问“天灾人祸”这句话是谁说的,唐老头马上装咳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钱波亲眼看到过一个人,别人一问问题,他就装咳嗽,咳嗽时间一长,人家烦了,也就不再问他,后来这个人竟然真得肺病死了。1978年,唐老头听收音机,他隐隐觉得国家会变好,也不敢大声说,自己悄悄地高兴。二方面,演老头,对钱波来说并不陌生。1981年,17岁的钱波进入北京人艺训练班。他曾和宋丹丹一起上街观察老头老太太,演了一个小品叫《老两口》,受到许多老艺术家的好评。那一届的毕业大戏《家》,别的同学都演靓男靓女,只有钱波演老更夫,别人都以为老更夫是个疯子,实际上他洞悉大宅子里的一切阴谋。

从1976年到1993年,唐老头从一个60多岁的老头,变成了80多岁的老头。钱波坦言,化老年装特别辛苦。因为唐老头是谢顶造型,钱波中间的头发得剃光,周围的头发则要留着用来接头发。所以钱波每次一卸装,造型特别雷人。戏从开拍到结束,三个月的时间里,钱波前前后后化了一百多次装,一次得化两三个小时,从天不亮就得起床。化装的时候,他的脖子上,手上要涂若干层乳胶,再用电风扇不停地吹,还要用砂纸打磨。唐老头的年龄感与他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关系,唐老头在文革期间受尽惊吓,他60多岁的时候,显得畏畏缩缩,看起来老态龙钟。当唐老头看到改革开放,国家形势好转的时候,他虽然已经80岁高龄,精神状态反而比60多岁的时候看着更好。

唐老头没孩子,院子里三个由小看大的孩子,就像三只鸽子,唐老头生怕他们哪天飞走了,就再也飞不回来了。三个孩子中,唐老头最疼爱李滨扮演的生子,因为生子奶奶死后他成了孤儿。生子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几番做买卖,被人骗的伤心,在院儿里天天喂鸽子。所有人都觉得生子玩物丧志,只有唐老头说,养鸽子总比打麻将好。生子的奶奶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沉浸在悲伤中,只有唐老头心里挂着生子,怕他挺不过这一关。

此次钱波成功塑造唐老头,他最要感谢的人是自己的姥爷。钱波的姥爷可以算的上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倒爷”,解放前就在山东跟德国人做皮革买卖。在姥爷的身上,钱波看到了唐老头的影子:“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演我的姥爷,虽然他已经去世20多年了,但是他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挥之不去的。”

溜达出来的唐铁嘴

钱波演唐老头在唐铁嘴后,在电视上,却是唐老头的戏比唐铁嘴的戏先播。有着人艺血统的钱波对电视剧《茶馆》格外重视。于是之一版《茶馆》中的唐铁嘴是老艺术家张瞳,就是《编辑部的故事》里跟牛大姐坐对桌的老刘。最近一版《茶馆》中唐铁嘴的扮演者,是刚刚获得金鸡影帝的吴刚。钱波直到接受采访的时候,还纳闷儿唐铁嘴这个角色怎么会落到自己的手里。第一,钱波跟导演何群一点也不熟;第二,在生活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笨嘴。他感谢何群导演发掘出了他表演上的另一面。

钱波在人艺的时候,与于是之等老一辈艺术家们同住一个楼,同吃一个食堂。那时候,“戏比天大”四个字就贴在排练厅正中间,每个人排戏的认真劲儿,几乎达到了疯魔的境界。《茶馆》是人艺的经典剧目,此次改编电视剧,汇集了各路新老戏骨,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谁也不想在《茶馆》中被人看了笑话。

钱波拍戏有一个习惯,开机之前,他都会从网络上下载故事发生时的纪实照片。无论是一百年前的前门楼子,还是一个在街口张望的人力车夫,都能让钱波找到当时的感觉。钱波在驻地的房间里,贴了满满一墙照片。因为唐铁嘴是个算命先生,钱波在涿州影视基地附近,拜了一位真正的算命先生为师。他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唐铁嘴的台词那么多那么密,拜师之后,钱波总算闹明白了,原来古今算命的都一样,说的越多越快,留给来找他算命的人思考时间就越少,也就越不容易被人发现破绽,人家给钱也就越痛快。没戏拍的时候,钱波会穿着戏服,在涿州影视基地搭的老北京的景儿里面来回溜达,因为唐铁嘴在那个年代,也是一个喜欢到处鼠窜的算命先生。在溜达的过程中,钱波渐渐找到了唐铁嘴的感受,他甚至研究出了一套属于唐铁嘴的步法,导演何群对此特别满意。

唐铁嘴最后还是死在了自己这张嘴上,他看了不该看的东西,还给人捅了出去,一天晚上喝醉了,被人套了麻袋灭口,临死之前,手里还攥着一只买给儿子小唐铁嘴儿的大猪蹄子。在实际拍摄中,钱波的最后一场戏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唐铁嘴和二德子去拣洋人抢剩下的东西。杀青的时候,由于剧组人员太过庞大,《茶馆》剧组甚至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关机饭。钱波回到家,为自己作为曾经的人艺演员,能够参加《茶馆》的电视剧版拍摄,感到由衷自豪。

《长江一号》中的横山勇

钱波从1981年到1985年在人艺当演员,1985年以后留学日本,学习表演和导演,后来十余年往返中日之间。在日本,钱波也演过一些电影和电视剧。其中《爱在东京》是他认为表现中国人最真实的作品。在《爱在东京》里,钱波演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于这个角色,钱波觉得很有生活。但这样有生活的角色,在日本并不多。后来,钱波选择回国。这个决定,也与陈凯歌导演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梅兰芳》中,钱波饰演一个打探小道消息的记者。在《无极》中,他饰演独眼儿。钱波曾把电视剧《鸽子哨》和《茶馆》的剧照给陈凯歌看,陈凯歌看到了钱波的进步,钱波也期待着与陈凯歌的下一次合作。钱波在后来写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强调,他之所以选择回国,最大的原因是想演更多“接地气”的角色。

在日本演戏的时候,钱波发现,一些日本影视作品表现中国人的时候很概念化。回到中国,钱波又发现,一些中国的影视作品表演日本人同样也很概念化。比如在许多中国电影电视剧中只要一演到日本军官,就总爱表现上级打下级耳光。在真正的日本军队中,一个老兵可能打新兵耳光,但一个中将决不能打少将耳光,因为一个人能做到中将或者少将的位置,一定要爱兵如子才行。演《长江一号》之前,钱波同样下载了很多照片,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沈阳战俘营的一些照片。令钱波最感害怕的,并不是残忍的屠杀,而是在活埋中国百姓同时,日本人抱着双手,在一旁观看时所表现的平静。钱波认为,尽管日本人做下许多禽兽不如的事,但这并不代表日本人所有时刻表情都是狰狞的,相反他们的表情在大部分时候,都非常松弛。在日本,那些欠下血债的老军人卸甲归田之后,都是非常普通、平和的人。横山勇是钱波第一次演的侵华日军角色,他对自己提出要求,横山勇首先要像一个人,其次才是日本人和侵华日军。

本文图片由钱波提供

责任编辑/冯湄

猜你喜欢

人艺生子茶馆
《茶馆》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北京人艺和为戏“疯狂”的观众
处暑
清明
只记半句话的邓超
人艺“复兴”之路初考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