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们把汉字写成“火星文”
2009-12-18雷泓霈
雷泓霈
据媒体报道,由于频繁使用电脑加之阅读减少,中国许多年轻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急剧下降,写错别字或者书写时记忆暂时“短路”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电脑的普遍使用,现代人用笔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以往的书信已被传发电子邮件或者手机短信取代,写日记也改为写博客,更不用说平日的公文了。许多人一年里除了签名,几乎没有什么机会用笔书写。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和生活工具,更是审美载体,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象征。每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文化之根,浓缩着历史典故,都是生活和文化智慧的高度概括。比如楷书,工整端庄,中规中矩;隶书,圆润柔滑;行书,流畅潇洒;草书,狂放不羁;还有小篆的古色古香,让人得到浑然通透的文化震撼和心灵净化。作为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继承这种“精神和文化精华”。
笔者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还有写字和书法课,可遗憾的是,这些年来,这些课程越来越淡出了教育课程。再加上教育竞争的分数化,更多家长将精力放到了兴趣班、钢琴班、外语班中,就连外语教学还有写字课,可正规的母语教育,写字课却被挤占了。如果孩子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无法形成稳定的汉字文化认同,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后,接触电脑的机会增多,就会削减他们对汉字的内心敬仰,出现“提笔忘字”现象。有的孩子的字写得简直就像“火星文”,粗糙得令人惊讶,难看得让人心痛。许慎等汉字老祖宗如果地下有知,恐怕会异常伤感。
书法家庞中华说过,中小学生应该学一点书写法,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将汉字写得大方、好看,容易识别,这是一种起码的文化修养。所以,近段时间,“汉字保护”“汉字书法教育”“汉字书法申遗”等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上海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还举办了“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的书法篆刻大赛。但要想让汉字像过去一样充满魅力,充满活力,仅仅举办一些活动是不够的,还应该采取更多更直接的有力措施。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出台大中小学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通过强制性的标准提升汉字的社会地位、教育地位。书写汉字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兴趣爱好,而更应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素养和任务。标准就是压力,标准就是动力,这对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过分信息化是一种积极的纠偏,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绝不是要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忘掉,甚至是扔掉。而是要借助现代工具和信息传媒手段,让古老文化焕发出“第二春”。据说,计算机技术发达的日本把书法定为中小学和大学文科的必修课,他们每年还有“书法节”。韩国也是电脑普及率很高的国家,但该国教育部明文规定:在初中和高中六年时间里,学生要掌握1800个汉字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即使在欧美地区,书写本国文字的能力也受到高度重视。这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