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门质监:实现“五个转变”

2009-12-17黄永生刘小如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9年11期
关键词:江门市江门质监

黄永生 刘小如

今年4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赖天生局长在广东惠州进行调研时提出了质监工作要落实“五个转变”的要求,明确了质监部门要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教训,创新质监工作理念,转变质监工作方式,破解影响质监工作的难题,实现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管产品向管企业转变,从面面俱到向突出重点转变,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技术机构能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五个转变”的提出是质监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东省质监“三服务”工作方针的深化发展,标志着广东省质监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面开展“质量和安全年”的同时,深刻认识“五个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理解“五个转变”的内涵和实质,深刻把握实现“五个转变”的途径和措施,把工作的重心由“服务”向“监管”转变,以加强落实各方责任制为突破点,以“五个着力”改变质监系统工作存在的五个现状,将“五个转变”融入“质量和安全年”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着力加强宏观质量工作,

改变宏观管理薄弱的现状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之前质量兴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的现状,以推动地方政府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纲要》为抓手,逐步实现从管微观向抓宏观转变。

“着眼于提高全市产品质量水平,建立和完善我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质量状况分析等措施,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摆上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位置!”蔡珠民局长告诉记者,“将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等专题宣贯培训活动延伸到镇、街道办一级基层政府,是我们局率先从管微观向抓宏观转变的重要抓手!”

截至日前,全市三区四市已全面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由市局负责兼顾的蓬江、江海两区共14个镇、街道办已全部完成了“抓质量创名牌”的宣贯与培训工作,共有416家企业434名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在抓宏观转变中,该局在加强名牌后续监管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名牌、重点企业约谈制度,对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原材料把关、出厂检验等问题与企业约谈,督促企业建立质量把关制度,受到企业与政府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悉,江门市质监局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工作获得了较大成功:现江门共有13家企业的1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7 家企业的57 个产品(工业类为37 家企业的44个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08年江门市中国名牌数位于全省第8位,名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20%;以名牌产品企业为龙头,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创建区域名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在行业、产业中发挥的示范作用日益显现。

在技术标准工作中,今年也取得了不少“零的突破”,建立了江门猪肉大豆蛋白肠企业联盟标准、江门虫草子实体企业联盟标准,承担了全国手扶拖拉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分会(SC)。同时对6家企业的12个产品进行了采标确认,为该市企业在抢夺标准“话语权”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目前,全市已有47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7项,行业标准50项;207家企业的340个产品确认取得了采标认可和采标标志。

着力加强企业责任意识,

改变工作拘泥监管产品的现状

在采访中,蔡珠民局长指出:“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我们要培养合格的企业公民,实现由管产品到管企业的监管方式的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江门礼乐腊味整治和摘帽治理中,该局转变监管方式,以加强企业责任意识为突破点,在帮助礼乐腊味顺利摘帽的同時不断巩固摘帽成果,保证礼乐腊味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今年5月,共抽查礼乐61家企业的61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0.16%,7月份抽样检验合格率为95.83%。

据介绍,该局的主要做法是督促企业进行原材料统一进货,建立和完善台账登记、原材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同时就如何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多次培训,统一在园区建立了中心检验室,由检验室对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出厂进行检验把关,将“驻厂监管、批批检验”的责任还给企业。

“质监部门只需对协会检验室进行监管,就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行业目前的产品质量状况和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大大提升了监管的效率!”蔡珠民局长对这一监管方式的转变颇有心得,“通过帮助企业增强保障产品质量的能力,使企业有能力、有信心承担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不但全面提升了企业自身竞争力,还从源头从根本上抓好了产品质量问题。”

着力加强重点企业监管,

改变工作主次混淆的现状

针对过去面对种类繁多的产品,全面监管反而会变成样样都管不好的现状,蔡珠民局长表示,“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开展以来,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质量”和“安全”两个主题,采用各种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在坚持全面管理的同时,以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保证不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针对近年来该市荷塘灯具产品质量波动较大的问题,全面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由市政府迅速组织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深入基层调研。迅速联合荷塘镇政府、荷塘商会等成立了3个专职排查小组对荷塘镇所有灯饰企业进行了3个星期的摸底排查,对546家灯饰企业完成了摸底。

6月上旬,广东省质监局郭驰副局长专程参加了江门市政府在荷塘镇召开的荷塘灯饰行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动员大会。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齐抓共管,切实提高荷塘灯具产品质量,解决荷塘灯具的产品质量问题。

为此,该局随即专门组织学习组到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参观学习,并与中山质监部门在荷塘镇举办了“江门、中山灯具产品质量整治工作交流会”,就如何加强监管、加强合作、形成区域共赢等问题进行了工作交流和研讨。

着力加强分析预警,

改变被动监管的现状

过去质监部门就是质量的“救火队”,哪里质量出问题就去救哪里,到头来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在社会中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从“事后应对”转向“事前监管”,就是要增强监管的前瞻性,把事后处罚变为事前防范。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江门市现有特种设备118796台(套),气瓶180万只,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当前特种设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做好分析预警,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证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

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会、健全预测预警机制是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落实“质量和安全年”的长效机制。该局每季度对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进行汇总分析,对隐蔽性、苗头性、普遍性问题做好分析研判,并从中发现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提高事前预防能力。对发现的问题,该局主动邀请问题企业召开专项整治会议,与企业代表一起分析问题原因,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使安全责任制得到落实。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组织好人员培训工作。在6月22日和23日主动组织燃气公司和大型游乐场开展了两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置措施,提高应对重特大事故的应急能力。

自2008年以来,江门市没有发生列入统计范围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着力抓好技术检测机构建设,

为地方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兴检”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家摩托车质检中心的建设中,以人才兴检、设备兴检全面提升技术机构检测能力。江门局主动聘任多名摩托车检测方面的专家做技术指导,并与本地大学合作申报多个科研项目,培养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关键技术人才。

在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检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的同时,该局还高瞻远瞩根据江门产业机构发展需要,主动申请半导体光源产品、制浆造纸产品、电声产品三个省级质检站,已获得江门市政府资金支持,并争取将其中两至三个升级为国家质检中心,将检验机构的技术优势辐射到江门市大部分行业中,提升全市行业产品质量竞争力。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质量和安全年。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实践中,以贯彻落实“五个转变”为契机,创新质监工作理念,不断破解工作新难题,使得“质量和安全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和质量建设年,让江门质监工作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为推动江门转型升级,“争先进位”,实现“弯道超车”再做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江门市江门质监
阳光路上歌声扬
——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江门市氨氮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应用现状浅析
大白兔奶糖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数据挖掘在江门市社会保险基金数据研究分析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