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2009-12-17叶东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预设文本探究

叶东华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就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既重视强化学生的智力因素,又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呢?

一、准确定位,让学生自主探究

对课堂教学来说,真正的主人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而不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更不是作为学科知识化身的教材。每一课堂,对学生而言,只有当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时,他们的学习行为才会变得主动与积极。因此要真正调动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就得努力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合二为一,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追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我首先摆正与学生的关系,把学生大胆地推到自主性学习的第一线。出示课题《卧薪尝胆》后,我就让学生读课题,读准字音后问:“你读了课题后,最想问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由于我把自己变成了“顾问”、“参与者”、“协作者”、“指路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学生就积极动脑去发现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用词上不是那么规范,但暴露了他们潜在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及差异。于是我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⑵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至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出来了,目标是学生自己定出来的,是学生自己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探究,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探究过程中,我把他们没有搞懂的问题以及出现的一些错误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不断改正错误,最终发现结果。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激发动机,让学生乐于探究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了兴趣,即使学习过程艰辛一点,学生还会依赖自己的内在动力,乐此不疲。

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我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设计了课件,将吴国和越国的地理位置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勾践夫妇在吴国穿粗布衣、住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的屈辱图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一一呈现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也正是这种好奇心发展成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学生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三、树立信心,让学生勤于探究

学生对自己的潜能认识往往不足,突现了学生自信心理的“脆弱”。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减缓学生学习心理的压力、精神的不振和压抑,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坚信“我能行”。教师不仅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还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能够感觉自己“能行”的值得骄傲的一面。

在讲解“会稽一战,勾践战败求和,吴王自傲允和”一节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要求四人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特别是表演“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时,非常投入。特别是那谋臣们纷纷进谏,骄傲的吴王目空一切的姿态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表演者充分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四、解放时空,让学生主动探究

解放学生探究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主动探究。有不少问题的探究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参与人广,教师在预设时必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语文新课标)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生,充分相信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学才会有不断的生成,学生才会有不断的习得。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预设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让全体学生参与,让所有学生“活”起来,必要时甚至对“后进生”采取倾斜政策的原则,比如,教学生理解“卧薪尝胆”一词时,我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卧”、“薪”分别是什么意思?“卧薪尝胆”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预设文本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