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之应用能力
2009-12-17唐英梅
唐英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从课程实施的途径来看,强调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应用的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二是从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目的来看,强调让学生在语文应用的过程中掌握语言交际的本领,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本领,使学生不但能准确领会他人表达的意思,而且能恰当、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语言交际时养成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叶圣陶先生在《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写好文章先要有点“准备功夫”,这个准备工夫即: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紧紧抓住这三个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谈谈对高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些交际活动中,口头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其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要素中,说是最基本的,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也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由此看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新转变,就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本课题组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示范,声情并茂
言传、身教都不可忽略。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不论范读课文,还是知识讲解,都力争做到大方、得体,吐字清晰,同时富于感情,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另一方面,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通过听录音、观看视频等方式掌握副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二)学生参与,形式多样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系统、有序的教学规划。
高一时,学生心态不太成熟,而且是新组建的班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不了解。便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让同学们逐一做自我介绍并做简短的演讲。刚开始有些同学顾虑较多,站在台上很紧张,讲话声音小。教师耐心地鼓励、予以指导。虽然当时效果不怎么理想,但一学年下来,同学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管是在众人面前讲话,还是在课堂回答问题,从容了许多,也能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高二时,因为已经有了前面良好的铺垫,教师便大胆放开手脚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锻炼空间。上学期把课本中的诗词单元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自选篇目,自查资料,自编教案,准备妥当之后,让每个同学都有扮演老师角色的机会,给大家讲课。下学期又把课本中的戏剧单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安排了几名导演,导演选演员成立剧组。剧组人员齐心协力编排剧本,制作道具、协调剧务。精心准备后,轮流登台表演。这两项活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与交流,而且大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诸多语文素养。难怪活动结束时,同学们会有依依不舍之情,觉得这段时间是他们高中生涯中最快乐、最难忘的、最有意义的。
高三阶段,因为学习繁忙,只进行了课前说话活动。要求学生说跟语文有关的话,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高三的学生站在讲台前,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拘谨和胆怯,都能落落大方地、字正腔圆地、逻辑严密地说话。要么以理服人、要么以情动人。教师感到很欣慰。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其次,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里写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沦丧或表达欲望的沦丧。其根本原因在于现在的语文命题仅仅沦为教师和社会教化的手段,没有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成长规律。学生只能没有感觉地甚至冷漠地“善解人意”,学生真实的兴趣、爱好与其笔下的作文可谓“咫尺天涯”。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虚假的排斥是近乎本能的,所以,学生的表达欲望也就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变弱。另外,读书的失落也是表达欲望沦丧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在写作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探索。
(一)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
作文是什么?就是写你的激情与痛苦、梦想与迷惘、苦闷与放弃,你的生活体验,你的生命追问,你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真实的作文。高中生作为生命成长激烈的群体,他们开始思考本我生命的意义,个体价值如何体现,享受快乐也捕捉感动;开始了设计如何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这种设计正出于对生命美好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作文应该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学生生命历程中最精彩的瞬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认可、鼓励学生写真情流露的作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提倡个性化写作。即“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学生并不是缺少语言,而是缺乏对生活经历的挖掘,真实的生活感受。重要的是沉淀生活,积累情感。优秀作文靠的不是一种语言技术,而是一种适应与内化,更加自我、更有韵味的展示。有了对生活细腻的感受,语言也就渐渐丰富起来了。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要么细腻柔婉、低吟浅唱,要么横刀立马、横槊赋诗,要么清新纯朴、妙手成文。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新课标提出,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中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通过阅读才能获得心灵和眼睛”。一直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高二年级还专门开设了阅读课。充分利用好难得的阅读课,阅读并摘抄是为了学习语言,印证自己的思想,拓展自己的思维,寻找灵魂的知音,引起心灵的感应。并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充实自己的精神收藏。看一些中外名著,对作者的思想和文学人物的事迹做一番思考。尤其是有理想追求的人物,搜集他们的一些相关材料,做一点深入的探究,想象其生活情境,以加深对他们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写作资源。同时,也能够弥补一下生活经历的不足。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不是中学生几年就可以做到的,但是阅读带给写作无限的才思资源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篇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对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备案序号:鲁ICP备05025575号备案号:3702002005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