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军供应链保障模式及对我军的启示
2009-12-17石鑫张树森
石 鑫 张树森
摘要:精确、及时、高效的后勤保障是夺取现代战争的关键因素。美军利用供应链理论,借鉴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优化其物流系统,使其后勤保障系统不断成熟与发展,实现了适时、适地、适量的后勤保障。美军应用供应链理论的成功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为我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供应链;保障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E237文献标识码:A
1供应链的概念及内涵
通俗的讲,供应链是由进行物料获取,加工物料成中间件和成品,再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的一些企业或部门构成的网络。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供应链的概念如图1所示。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物流产业一个最有影响的变革,是信息技术给物流带来的变化,信息技术等于对整个物流进行了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对物流所有的环节和所有的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物流业必须在互联网爆炸性发展、竞争激烈的新经济环境下,发展速度完美、客户满意的新概念,物流因此发生了质的飞跃,走向了供应链时代。
2美军供应链保障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2.1美军供应链保障模式的起源
美军供应链保障理论起源于物流。早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军为了有效提高战时的物资保障能力,其后勤系统便尝试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把军用物资的生产、筹措、储存、运输、分发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全面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这就是现代物流的萌芽。战后美军对现代物流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推广。近年来,随着新军事革命的不断兴起,现代战争呈现出作战力量多元化、样式多样化、时空一体化等新特征,这对后勤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现代物流对后勤的巨大作用,使历经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美军,迫切地在军事后勤领域推广和创新物流理论,将现代供应链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领域,优化其物流和原有的供应链系统。并认为这将是后勤的一场真正变革。现代供应链强调的是资源的整合和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目前,美军已经开始运用供应链思想对军事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革,以速度代替数量,以配送代替供给,实现了适时、适地、适量的后勤保障。
2.2美军应用供应链保障模式的成熟与发展
美军应用供应链理论进行后勤保障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初的战争中,美军均在敌后纵深腹地开辟油料、弹药临时集散地,建立一个机动的补给基地,随着地面部队推进到一定距离,再建立一个机动补给基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跃进式向前依次建立补给点,及时给作战部队补给油料、弹药、给养等。其后勤供应链细长、脆弱,任一环节的脱节,都可能造成整条供应链的断裂,从而延误装备物资供应的时机,降低后勤供给效率。海湾战争使美军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后勤补给系统中的重要性。由于“资产不可见性”,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战后美军总结说,尽管物流部门的能力保证了美军和盟军的胜利,但这样的“蛮力”物流不经济,也不理想。因此,美军认识到,必须用现代供应链理论全面整合后勤资源,实时控制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运作,使整个后勤供应链具有全程可见性,用信息流带动物资流和资金流,以部队的需求带动供应链的运作,促使后勤保障补给系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为了提高后勤供应链的保障效益,实现先进的后勤理念,美军方速率管理部门联合兰德公司,于1995年着手改进后勤补给系统。美军速率管理通过设计和管理后勤工作过程,不断提高增值性活动的效能来全程优化后勤供应链。美军速率管理小组对装备物资申运时间、修理周期、库存确定、到运输过程直至部队使用的后勤供应链全程的不同环节进行优化,其中重点突出库存确定和订货与运输时间的优化。通过双方密切配合,优化了美军后勤供应链,装备物资补给速度不但紧凑有效,而且费用低廉,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迅速、有效的后勤供给。同时,美军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大力研究和应用可视化系统。从1994年到2003年,美国国防部连续建置美军的全球可视化后勤网络。通过运用RFID技术,帮助美军建成了可视化供应链,实现了实时管理,消除了超额的后勤补给,减少了人工失误。目前,美军所应用的可视化后勤网络,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实时供应链追踪系统,并在后面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效益。到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在借鉴“沃尔玛”等现代物流公司的高效经营模式,利用高技术打造现代后勤供应链,建立了“实时”后勤系统。实现了“即时补给”和精益供应链策略,取得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2.3未来美军供应链保障理论的发展趋势
目前,美军的后勤供应链无论是从成员组成、组织结构、流程连接,还是从其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的建设等方面,都已基本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供应链特征,虽然还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能力。美军认为,最佳的供应链将是最具适应能力、最灵活的供应链。下一步,美军计划重点建设“感知一反应”型的新型供应链。未来,美军的后勤供应链将是一个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在范围上,将实现军、民兼容,天、地、空、时一体;在结构上,由覆盖范围广、功能强大、持续和再生能力强的节点,功能综合、结构小巧灵活的保障模块,复式连通线路等组成,能够快速反应,持续保障;在功能上,将能够实现伴随保障、直接补给,个性化服务、按需保障等要求,并能够实施立体、全方位、快速的联合保障”。
3美军应用供应链保障模式的基本经验及存在的不足
3.1基本经验
美军以先进的后勤理念为指导,完善的物流系统为依托,可视化的信息系统为支撑,不断优化后勤供应链,探索新的保障模式。美军的做法不仅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也为我军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和经验。
3.1.1变革后勤理念,打造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现代供应链保障模式。继《2010联合构想》提出了“聚焦后勤”理论之后,美军又相继提出了精确后勤、灵敏后勤、灵活后勤、速度后勤、高效后勤和灵巧后勤等一系列新概念。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2000年美军在《2020联合构想》中又对上述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伊拉克战争之后,针对战争中后勤保障暴露的问题,又完整地提出了“感知与反应后勤”理论,在原来聚焦后勤理论的基础上,更加鲜明的提出了利用信息资源改造传统后勤,把后勤作为一个系统与网络中心站联为一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效能。在这些先进后勤理念的推动下,美军借鉴地方企业先进的供应链思想优化军事物流系统,形成了现代供应链保障模式的基本形态。
3.1.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全程透明的供应链。现代供应链是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为核心,由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等高新技术所组成的高技术群,其在后勤领域的
应用,必将推进后勤供应速度和信息化进程。美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一改过去那种“程式化”呆板而僵硬的供应模式,建立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对保障力量、保障对象、保障物资的数量和品种、保障地点等将实现全过程监控的可视化供应链信息系统。美军现行的“全资产可见性系统”,正在整合的“单一储备基金”、“总部维修管理”、“陆军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后勤综合数据库”和“总部级后勤现代化计划”等独立系统,便是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的具体措施。正是利用了信息系统,美军建造了一条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的透明化后勤供应链。从而使后勤保障的效能和效率发生质的飞跃。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后勤系统将二维条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撑系统等综合在一起,依托其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实现了在储资产、周转资产和在运资产的可视化,向各级指挥员、物资管理部门、武器系统管理部门及相关用户提供全部资产信息,包括其所在位置、类别、数量、状况、特点等,从而使得相关部门可以全程跟踪人员、装备和物资等,并指挥和控制其接受、分发和使用,也就是通过这种技术系统,美军随时掌握和配发所有装备物资的补给,使供应链全程透明,大大提高了保障的有效性。
3.1.3改革组织结构,缩短供应链的“长度”。美军认为,精干化、专业化、扁平化的后勤组织机构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重要保证。
战略层次上,美军一方面强调组织结构要精简,即将削减费用、压缩规模作为战略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按照“国防部基地调整与关闭计划”,美军的大批武器装备、物资和组织机构相继撤回本土,或者就地销售和移交。经过几年的精简编整,美军后勤组织规模压缩了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美军强调“一个整体、一个重心”,在国防部设国防后勤局,统管全军后勤资源。
战役层次上,美军加大了区域联勤的保障力度。美军将原来由各军兵种部和国防后勤局分别管理和控制的330个补给仓库转为国防后勤局统一管理。合并后的30个仓库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中、西、东三个“国防分发区”,对三军的装备物资供应实施划区联防保障。
战术层次上,美军提出的“模块化”保障结构理论。在平时,按照“积木组装”的方法组建和训练同一类型的军事物流分队及同一类型的军事物流指挥机构;在战时,根据被保障部队的编成和任务。利用“模块化”的物流分队和指挥机构,按照“积木组装”的原理,灵活编组所需的军事后勤部队。模块化保障力量编制一方面使得编制数量灵活,另一方面使得隶属关系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拆卸”与重新“组装”,而不必考虑其原来的隶属关系。
3.1.4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手段和地方资源,增加供应链的“宽度”。美军新作战理论设想未来的装备物资保障将是“补给品在积极主动地控制下经由分发网络快速运动,绕过通常的库存环节,从起点直接送到战斗部队手中。”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美军充分运用大型运输机、综合补给舰等先进运输手段,并重视结合民间力量。在海湾战争中,有38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运公司、7个州的铁路部门和数百家汽车运输公司为美军提供运输服务。科索沃战争中,美军装备物资的运输、储存和分发主要由民营企业承担。美国国防部50%以上的空运和80%以上的海运都由民间力量完成,并开展“直接供货商”计划,减少供应链环节。美军认为,“没有哪个国家能有一支满足所有作战需求的后勤部队,那样既不现实也无法承受。商业承包商对军队作战的后勤保障越来越重要。”美军在《联合展望2010》中,将民间承包商列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采取必要军事行动时提供所需后勤保障能力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美军以国防部后勤局为核心,全面结合和协调各方资源,使后勤供应链逐步向“横宽纵短”的网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3.2存在的不足
3.2.1信息共享不全面,没有实现供应链所有节点的信息共享。在美伊战争中,美军把空中部队与地面部队的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不同兵种、不同作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但这种信息共享并不全面,从战场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美军的后勤供应与作战部队间的信息共享仍存在着某种不和谐,与盟军和部分承包商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而无法实现供应链保障单位之间的完全协同。
3.2.2后勤供应链中存在着缺口,没有完全整合。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当后勤物资由美国运往伊拉克时,抵达科威特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这些物资将会一直放置在集装箱中,直到后勤人员对其进行分类并将其运送到伊拉克。这期间的拖延往往使美军士兵不得不从当地的商家手中取得必要的设备,或是从同类装备中拆卸相同的部件。运输司令部将装备物资空运或海运到科威特后,其分配则交由美军中央司令部负责。这使得供应链在科威特和伊拉克之间出现了缺口,还不是一个完全“无缝”的流程。
3.2.3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还需加强。例如,美国防部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一次性商业事件中的交换关系,协作关系以及供应链不可缺少的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国防部与大多数供应商都是交易关系,只与少数几个顶级供应商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4美军实施供应链保障对我军的启示
4.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精确化保障理念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随着作战样式和作战空间的变化,保障模式要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并要能在更加复杂的保障环境中“及时、准确、优质、高效、低耗”地满足部队装备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我军传统“数量、规模”型保障模式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益低下,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保障需求。为充分做好新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我们必须认识到转变保障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转变传统的保障思路,确立高效的精确保障理念,运用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改进现有的保障模式,实现我军保障模式的战略转型。
4.2组建权威机构。加强宏观的管理与协调
供应链保障模式的应用涉及军内外的许多企业、单位和部门,对于我军而言,由于对供应链理论的研究以及现有的物流设施和信息水平都和外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整合现有的资源,逐步地、有计划地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供应链建设。因此,我军的建设思路更要学习外军的先进经验,由总部牵头建立高度权威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宏观的管理与协调。
4.3改进管理体制。优化供应链系统结构
美军认为,组织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机构必须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和预期出现的情况。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后勤保障任务,美军从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优化其后勤组织机构。我军现行装备供应管理体制是一个条、块结合的结构模式。所谓“条”,即装备采购系统、加工(生产)系统、储存系统、运输系统从上到下成条状相对独立的体系。所谓“块”,即陆、海、空、二炮各军兵种形成相对独立的块状运输系统。这种“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的体制弊端众多,造成多头管理,部门与部门、环节与环节之间互相扯皮、联系松懈、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物资保障的要求。应用供应链理论要求我们建立扁平化的体系结构,压缩保障机构规模,实现快速反应。在结构状态上,要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松散型”组织结构进行根本变革,建立统一管理的集中式保障体制,促进整个系统中“条”和“块”完全彻底的一体化,实现物资供应系统基本结构状态“紧密衔接”的目标,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4.4运用最新技术,构建完备的供应链信息平台
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的核心,美军认为,未来后勤管理工作的重点将从管理库存转向管理后勤补给链的信息。随着后勤管理工作重心的转移,后勤指挥机构中信息技术人员的比例将大幅跃升。其工作重点,就在于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后勤保障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用信息化手段重新编组、合理调配使用后勤力量,通过全球资产可视性系统,实现后勤资源和部队需求两个透明,凭借先进的运输技术,形成从供应源到需求地的直达配送保障,以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方式,为部队提供“适时、适地、适量、高效”的精确保障,更好地发挥供应链的巨大保障效益。对于我军而言,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构建供应链体系的信息平台,是工作的重点。首先,需要统一信息标准,消除信息沟通障碍;其次,必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最后,还应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建设,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
4.5依托社会资源,创立军地一体的供应链保障模式
军地一体化的思想早已在世界各国军队获得普遍认同。目前与外军相比,我国军地联合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行动中都有较大差距。在建设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供应链体系时,要以部队与有关军外机构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和协作为前提,以充实作战等各项职能为目标,以在广泛范围内的军民高度一体化为实现基础。平时,重视和加强与相关军内外机构(或企业)的一体化协作机制的建设,以获取社会资源的积极支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的基础设施。战时,军队对社会资源的需求和动员,依赖于事前的有效沟通和协调,以及动员法规法制的建立。装备供应链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纯粹的军队力量,而应该在平时就将社会力量和资源纳入整体装备保障体系,建立起良好的平战转化机制和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地一体化供应链保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