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与彭雪枫在华中

2009-12-16孙中华

湘潮 2009年11期
关键词:彭雪枫刘少奇根据地

孙中华

刘少奇与彭雪枫曾一起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工作,在炮火洗礼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建立了亲密友好的革命情谊。1939年1月,彭雪枫和刘少奇在河南竹沟会合后,被派往豫东边区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成功解决了抗日统一战线中出现的摩擦问题,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卓有成效地领导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并肩战斗在竹沟

竹沟又称沟竹,因以“簧竹茂盛”而得名,是中原西达宛襄的要塞,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8月,鄂豫边游击根据地在竹沟成立,是中共领导的南方8省15个游击根据地之一,成为中原抗战的战略支点。

1938年2月13日,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王明、副书记周恩来等人联名致电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为建立长江、黄河间我们自己的力量,必须急切地发挥鲁、豫、苏、皖群众参加战争。首先是要选派党与军事工作得力的军政干部,去组织和领导鲁、豫、苏、皖4省的军事工作。因此,我们拟派彭雪枫到河南去担任这一工作。电报很快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批准。17日,彭雪枫肩负党中央的使命,带领赵启民、成钧等10多名干部星夜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出发前往竹沟。一到竹沟,彭雪枫立即成立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正式以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的身份对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的领导体制进行了调整,并把部队由竹沟移至信阳邢集,安营扎寨,集中进行整训。不久,第八团开赴皖东抗日前线,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坚强战斗集体。

鉴于当时竹沟干部极其缺乏,彭雪枫立即着手筹建和开办竹沟军政教导大队。3月1日,彭雪枫给毛泽东和王明、周恩来写报告请示,并获得批准。就这样,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在彭雪枫的精心组织下迅速开办起来。当时,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以及开封、武汉等市的抗日爱国青年,经各地党组织介绍,纷至沓来,报名入校。在确山孤山冲,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孤山冲,山重重, 冲里来了彭雪枫。 穷人穷,骨头硬, 要跟雪枫闹革命。

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并把军事进攻的重点放在对敌后解放区的“扫荡”上。在日本积极诱降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各地的反共磨擦日趋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抗战爆发以来的形势变化,再次强调要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为适应新阶段新任务的需要,全会在组织上作了重大调整,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任命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通知:“兹特决定:以胡服(刘少奇的化名)、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以胡服兼中原局书记,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11月23日,刘少奇告别延安,昼夜兼程奔赴中原前线,于1939年1月18日抵达河南竹沟。一到竹沟,刘少奇立即找彭雪枫等人了解情况,随即召开中原局和鄂豫边区党委会议,确定在沦陷区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恢复并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非沦陷区党的任务是开展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准备抗日游击战争,支援敌后抗战。会议决定撤销河南、湖北两个省委,成立鄂豫、鄂豫皖、鄂中、鄂西北4个区党委,并任命彭雪枫为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和统战委主任。随后,彭雪枫被刘少奇派遣到豫东边区发展游击战争。根据刘少奇的部署,彭雪枫率游击支队活动于豫东皖北,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为了解决部队吃饭问题,彭雪枫曾卖掉自己的坐骑。这一年春节,部队无米下锅,老百姓自动串连,想请战士来家中吃一顿饺子。在彭雪枫的率先垂范下,战士们纷纷藏在林外野地过春节,宁愿挨饿,也不愿加重群众负担。当地群众给彭雪枫送一面万民旗,上书“天下文明第一军”。

刘少奇提出发展豫皖苏新思路

1938年3月18日,刘少奇离开竹沟回延安出席政治局会议。10月上旬重返竹沟。刘少奇在统筹华中抗战全局并具体部署了鄂豫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后,根据形势的发展,组织各机关、部队有计划地撤离竹沟,进入敌后,并于10月中旬经过确山、汝南、项城、沈丘,过黄泛区,到达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涡阳县北乡新兴集。

11月7日清晨,在新兴集东北角的一片宽阔场地上,红旗招展,人欢马跃。手持武器、身背背包的一队队新四军游击支队官兵战士,排列成一个个方阵,准备接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检阅。上午8时,刘少奇在新四军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等人陪同下检阅了各部队。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纪念大会。在大会上彭雪枫高兴地说:“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党中央代表、我们的胡服同志检阅了我们的部队,这是对我们的爱护、鼓舞和教育。现在请胡服同志给我们讲话。”

刘少奇发表讲话:“同志们!我代表党中央向坚持敌后艰苦奋斗了13个月的同志们致敬!向为中华民族流血受伤的优秀儿女敬礼!”刘少奇庄重严肃地行了军礼,然后说:“同志们,你们挺进豫皖苏地区,打了很多胜仗,解救了沦陷区的人民,发展壮大了部队,开辟了抗日根据地。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向大家致以亲切的慰问!”接着,刘少奇向全体官兵讲了抗战的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指出:我们的抗战已进入相持的新阶段,困难更多更大,在今天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准备力量,迎接进攻。

大会在雄壮的《新四军军歌》声中结束。这次阅兵,显示了彭雪枫游击支队的良好素质,给刘少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连几天,刘少奇连续听取各方面汇报,深入了解情况,向他们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在总结彭雪枫游击支队的成功经验后,一个新的发展豫皖苏根据地的思路在刘少奇脑海中形成。

1939年11月11日,刘少奇向中共中央书记处连发两封电报,提出发展豫皖苏根据地的最新方案。当时,彭雪枫指挥7个团、1个总队、1个直属队,共7369人。部队各种制度与组织均已建立,服装整齐,情绪很好,已开始走向正规化。只要有干部,年内完全可能扩大到2万至3万人。因此,刘少奇建议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部队,统一归彭雪枫指挥,集中力量创造永城、夏邑、萧县、宿州4县根据地,健全省委,发展地方党组织。在一二个月后,抽出一部分主力部队到津浦路东去创造根据地。在杞县、太康及鹿邑、中州、商丘等地建立小块根据地,以便将来连成大块根据地。

中共中央书记处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后,于11月19日复电刘少奇:同意11日两电对游击支队及豫皖苏边区今后工作的布置,整个江北新四军应广泛猛烈地向东发展,要求在此广大区域发展抗日武装5万至10万人枪。

刘少奇按照中央书记处的批复迅速组织落实,并抓紧配备骨干人才。与此同时,豫皖苏游击支队正式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在豫皖苏边区的工作告一个段落之后,1939年12月,刘少奇离开涡阳新兴集,奔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皖东定远县。

情系《拂晓报》

《拂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的报纸。1938年9月29日在彭雪枫的倡导和组织下,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创刊。该报在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久负盛名,深为广大军民所欢迎,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叫破五更的报晓鸡”。当时,办报条件很差,既无印刷工具,又缺乏纸张。在这种情况下,彭雪枫发动群众,好不容易弄到两支铁笔、两块钢板、两筒油墨、一把油滚、一块木板和半筒高乐牌蜡纸。就靠这些极其简易的设备,办起了这张不平凡的报纸。彭雪枫亲自为《拂晓报》刊头题字,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彭雪枫写道:“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拂晓报》开始不定期出刊,稍后3天一期,最初用毛边纸、油光纸印刷,后改用新闻纸和油印机印刷。1939年9月29日正值支队东征一周年暨《拂晓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拂晓报》在涡阳县新兴集以10张20版印出第86期特大号。版面蓝底套红,新颖夺目,受到全体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也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大批读者。12月,报纸在新兴集出版了四开12版百期纪念专刊。正在新兴集指挥华中抗日战争的刘少奇,应彭雪枫的热情邀请,欣然为《拂晓报》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与毛泽东“坚持游击战争”的题词刊载在该报的第一版。

携手处理确山惨案

1939年11 月中旬,正当刘少奇和彭雪枫在新兴集策划边区建设和抗战大计之际,突然接到竹沟留守处“竹沟事变”的报告。刘少奇和彭雪枫看完报告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于18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竹沟惨案情况。同日深夜,两人又以新四军参谋长兼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名义致电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卫立煌,提出严正抗议,指出:“今该县长于我军在前线与敌血战之际,竟在后方倒行逆施,肆意屠杀我抗战有功伤病官兵,殊属罪大恶极!我前线官兵闻讯之余,群情激愤,寝食难安。现职除竭力抑制群情,并报告本军叶军长、项副军长外,特此呈报,恳请钧座急电制止该县屠杀我军人员行为,并派大员前往彻查该案,严惩凶犯,抚恤被难人员及家属,并保障今后我抗战军人及其家属之安全。临电悲愤,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为了更好地发展华中,12月,刘少奇在新兴集与彭雪枫告别,前往淮南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彭雪枫根据刘少奇临行前的指示, 30日在新兴集组织召开了游击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作了《关于竹沟事变》的长篇报告。报告义正词严,入情入理,充分揭露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怯于对敌而勇于对友”的反动虚伪的本质,达到了教育干部群众的目的。

取得反摩擦斗争的胜利

新四军力量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地区挑起了与新四军的摩擦,甚至对新四军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

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在1940年2月至1941年4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就怎样打退国民党李品仙、韩德勤部的反共摩擦,如何加强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的统战工作,壮大和巩固根据地,多次致电彭雪枫,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反摩擦斗争策略:一是绝不向进攻我之顽固势力让步,要给予坚决回击,消灭其主力;二是加紧政治宣传与统战工作,并求得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三是在发展和巩固根据地方面要放手发动群众参军,扩大部队,壮大根据地。

根据刘少奇反摩擦斗争的具体部署,彭雪枫取得了反摩擦斗争的一系列胜利。1940年8月,国民党桂系军、骑八师等4个师,对风台、怀远的淮上抗日根据地步步逼进,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国民党骑二军何柱国也蠢蠢欲动,摩擦事件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彭雪枫在领导部队加强自卫还击准备的同时,利用国民党两个战区的矛盾,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开展统战工作,使局势得到暂时的缓和。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1943年,彭雪枫取得了反国民党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摩擦的胜利。

1943年3月上旬,蒋介石密令韩德勤率部西进,夹击位于洪泽湖畔的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四师。得到情报的彭雪枫决定再“教训”韩德勤一次,遂率部于3月17日冒雨夜袭进至山子头、莫塘好的韩德勤部,当场击毙保安第七旅旅长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朱仲昆,生擒韩德勤及其官兵1000余人,并在山子头缴获了蒋介石发给韩德勤的密电,得知蒋介石曾命韩德勤于3月18日占领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所在地半城。彭雪枫灵机一动,决定耍一耍蒋介石。他用缴获的“韩总部”的电台,向蒋介石致电告“捷”,报称韩部己进占“彭师匪部”。蒋介石信以为真,立刻复电慰勉。不久,蒋介石从王仲廉处获悉韩德勤被俘的真相,只得暗暗叫苦。于是,急派国民党军总参谋长何应钦探访中共代表团,表示对已失去联系的“韩总部”和“上将长官”韩德勤本人的命运“极为关切”。

此时,彭雪枫心里明白:作为军事作战的山子头战役是结束了,但作为对付俘虏韩德勤的政治作战则刚刚开始。在请示军部后,他决定与韩德勤直接交锋。春寒料峭,韩德勤被押解到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时,冷得直打哆嗦。彭雪枫立即把自己的大衣脱下给他披上,并招呼他坐下。韩德勤却摆开“韩主席”的架子,以攻为守,大声咋呼:“我不坐,你们新四军趁人之危,不讲道义,我韩某哪些对不住你们?一定要把我的部队缴械?我要向蒋委员长控诉!”听罢韩德勤的咋呼,彭雪枫以审慎的眼光打量他,然后反问道:“谁不讲道义?谁对不住谁,你心里自然很清楚。”接着,彭雪枫将几张电报纸丢在韩德勤面前,平心静气地说:“你自己看吧,我不念给你听了。”韩德勤拿起那几张电报纸,瞧了几眼,顿时目瞪口呆,面如死灰,满头冒冷汗。

韩德勤理屈词穷,被迫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彭雪枫见此情形,既幽默又严肃地说:“我想,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你该知道吧?比起古人来,我们共产党人的胸怀够宽广了。你韩德勤也不是第一次被俘。现在,再放你回去。你要记住,为了团结抗日,我们不念旧恶。不过,你还要积极反共的话,我想,我们还会有见面的机会,是吗?”

“是,是,是。”韩德勤捣蒜般点头道:“共产党、新四军真是宽大为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旧恶,以礼相待。兄弟回去,一定广为宣传,只要对团结抗日有利,兄弟愿全力以赴……”

4月1日,彭雪枫为韩德勤设宴饯行。宴后,韩德勤披着彭雪枫的大衣,带着200多人枪、1部电台,离开半城,进驻彭雪枫指定的一小块“领地”。此后,他再也没同新四军闹过摩擦。此次反摩擦斗争的胜利,为尔后组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将星陨落,刘少奇痛悼彭雪枫

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攻陷了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收复失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华中局决定成立由彭雪枫、张震、吴芝圃3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彭雪枫任书记,负责和指挥西进斗争,收复萧县、永城、夏邑地区,打通与睢杞太地区的联系。8月,彭雪枫奉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之命,率四师主力部队于泗洪县丰夸大镇誓师出征。他在誓师大会上,说:“3年前,我们忍痛撤出豫皖苏路西根据地。当时,我们发誓一定要把它收回……3年来,我们日夜盼望着能早日收复失去的根据地。我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敌伪军消灭掉。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

西进部队在彭雪枫的率领下,从宿县北部越过津浦路,进入萧县以南地区。8月23日,攻克萧县小朱庄据点,歼顽军1500余人。接着,又粉碎了日伪军2000余人的“扫荡”,连克黄庄、菊集、马庄等据点,迅速收复了萧永宿地区,并建立了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起了千余人的地方抗日武装。

国民党顽军对西进部队取得的节节胜利惊恐不安,重新集中大量兵力,企图再占萧永宿地区。为打破顽军合击阴谋,9月10日,彭雪枫指挥所部九旅二十五团、十一旅三十二团和师属骑兵团包围顽军李光明部1000余人于夏邑县八里庄圩寨内,并迅速发起攻击。顽军仓皇突围,又遭到四师骑兵团冲杀。至11日拂晓,除300余人投诚外,其余全部被歼、被俘。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彭雪枫视察战场,不幸中弹殉国,年仅37岁。

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雪枫爱人林颖,四师领导在请示时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并报中央批准同意后,决定暂缓公布彭雪枫阵亡的噩耗,并要求有关人员保守秘密。

1945年1月24日,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公布于世。2月7日,在洪泽湖畔的半城大王庄,淮北各界16000余人参加了彭雪枫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同日,已经在延安的刘少奇,出席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的追悼大会,并与陈毅共献挽联:

“淮上哀音,痛毁长城,忆杀敌中原,革故鼎新,解放人民三千万;

全军素缟,永识典型,念服务群众,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

同年2月8日,刘少奇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念挽词:“为雪枫同志复仇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工作,加速我们的胜利。华中军民一致努力,完成雪枫同志的遗志,为扩大并巩固新四军与华中解放区而斗争。”字里行间深切表达刘少奇对彭雪枫那无限痛惜的伤感之情。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一代伟人刘少奇与彭雪枫的深厚革命情谊将永载辉煌史册。⊙

猜你喜欢

彭雪枫刘少奇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窗台上的妈妈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刚硬至猛彭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