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耀三湘
2009-12-16刘继贤
岳麓书院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三湘大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盛况。近代以来,湖南籍人才群体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民军队中的湘籍将帅群体。这就是说,惟楚之材包括众多的将才。
湖南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坚毅霸蛮、敢为人先的豪迈气概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20世纪20年代后,湖南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涌现出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著名战将。他们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和壮大,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长期而丰富的革命战争实践,造就了一代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的湘籍将帅群体。中央军委1988年和1994年确认的我军历史上36位军事家,湘籍就有15人,即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黄公略。1955至1964年授衔的1614位开国将帅中,湘籍有202人,为全国第三大将军省。其中,1955年授衔的10位共和国元帅,湘籍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10位大将,湘籍有6位,即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57位上将,湘籍有19位,即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杨勇、杨得志、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李聚奎、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萧克、彭绍辉、傅秋涛。177位中将中湘籍有45位,1360位少将中湘籍就有129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三湘儿女踊跃从军,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涌现出新一代将军群体。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湘籍将领有张震、刘镇武、唐天标、雷鸣球、刘源、张海阳等6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湘籍将领有丁一平、王厚卿、文国庆、李运之、杨玉书、杨志琦、肖贞堂、邹庚壬、宋文汉、张少松、张国初、张学东、张展南、罗东进、周玉书、周遇奇、段禄定、贺鹏飞、陶方桂、龚谷成、康富泉、粟戎生、鲁玉昆、谭冬生、刘继贤等数十人。此外,还有数百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我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铁角嘴镇的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在家乡度过了近20个春秋。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淳朴、卓励敢为、崇军尚武的民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尽管我已经参加了工作,但1968年部队到家乡征兵时,我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中。从军41年来,我从一名普通水兵,逐步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军事学博士生导师。这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是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教育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故乡这块沃土的哺育。
时世造英雄,将星耀三湘。新世纪新阶段,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的湘籍将帅群体,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崇高使命中将继续发挥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