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畸高房价做长期斗争
2009-12-16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要扭转房价上涨趋势。这两天,中国舆论中普遍流行的观点,并没有完全理解国务院近期房市调控措施的这层用意。这也折射出了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难性。
中央政府并不是想让房价掉头直下,而是希望稳定或缓慢上扬,与此同时,通过中小户型、廉租房、保障房建设等多条路径,彻底改变1998年房改以来过分倚重市场化的单一道路,更好地解决民众的住房需求。
“多条腿走路”是否能真正抑制房价飞涨,现在还很难讲。因为很少有国家的民众,像中国人这样热衷于通过买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只要不扭转中国大学生毕业没两年就想买房的观念,房价的上涨恐怕还是一个大趋势。
况且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稚嫩的起步期,加上地区发展不均衡、民间热钱过多、资金流动性过快、优质投资品的相对稀缺、富人绝对数量巨大等特征,决定了中国房市的独特性。房地产越是市场化,就越是会催生买房的念头,房价也就越是难以控制。
过去几年,犹如走钢丝般的中国房市政策,总是拧不过市场化的力量。房价一路高歌,让上亿中国人感觉到坐在火山口般的炽热。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可能会把亿万民众心里的那个小算盘拨得哗哗响。
现在,老百姓对房市的看法越来越分化。炒房者幻想房价越高越好,有房者希望房价稳步提升,想提升住房条件的人渴求更多优惠政策,无房者则期盼房价快速下跌。可以说,房市政策调整所涉及到的,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考量。
对中国政府来说,房价调控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两难困境。房价飞涨,整个中国经济结构、金融制度、社会关系甚至爱情婚姻,都可能会受到颠覆式的扭曲。但通过人为政策强制干预,所产生的问题同样不会少。有人曾估计,如果让房价跌30%,即回到2008年底的价格水平,全国将有30万-50万左右的家庭破产或陷入负资产。
中国经济目前还离不开房地产的拉动。要彻底摆脱当前畸高房价的困扰,就必须重新理顺房地产市场化下的诸多混乱问题,明确房产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本质作用和真正定位。
房产不是像椅子、桌子那样的一般大众商品。靠市场规律,不可能全面改善所有民众的住房条件。在香港,政府提供的公屋解决了200万以上民众的住房问题;在纽约,昂贵住宅小区里大多有政府提供补贴的廉租房;在欧洲,许多高官仍喜欢租住政府提供的低价房。
要做到那些发达城市的“多条腿走路”,并不容易。政府应当保持当下政策的执行力度,摆脱一些不同利益群体的干扰,像当初推动房产市场化那样,推进中小户型、廉租房、保障用房的建设,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