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明导演 唱育人好戏
2009-12-15王增敏
王增敏
〔关键词〕 语文教学;榜样;自主学习;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15—01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对语言的使用能力,才能说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做一名高明的“导演”,才能唱好这台育人的好“戏”。笔者认为,教师讲究语言艺术,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演好教育教学这场“戏”的关键所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基础,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点燃学生思想火花,进而开发其智力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教好语文,就得讲究语言艺术,从情感教育入手。
一、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对喜欢的人和相关的事总是充满爱意与追求。同样地,对喜欢的学科学生会认真、刻苦、勤奋地钻研,对不喜欢的学科会弃之不理。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语文,除了讲清语文的重要性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使学生爱屋及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给学生给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操。其内容包括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它还要求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所亲所爱之师。
社会心理学认为,模仿和认同的出发点(动机)就是主体企图和榜样一致,榜样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倡导者,更是主体仰慕的对象,是主体的追求者。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必须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真心实意的关心,会让学生因感动而亲近、仰慕教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导就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任务就会落到实处。大凡有经验的教师均有如此体会,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们、为他们操心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二、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能让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对一切充满信心,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其注意力,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学习语文呢?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营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权威”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而不能把学生只看成是自己控制、操作的对象,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一样、有着人的尊严的教学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的教学精神,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主,而且要一切为了学生,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尊严、鼓励和学法,让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活动。这就使学生不仅在语言上而且在心灵上敢于并愿意与教师沟通。教师要学会采纳学生提出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乐于自主学习。
三、利用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触发情感的,有着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味”,以达到调动学生感情的目标。通过朗读,教师要做到引导学生入境,以情传情,把学生的思维带进教材中,将自己的所悟之情“移位”于学生。这样,作品中的“情”自然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受到教育,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探究兴趣。
在运用语言时,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和平淡无奇,而应让自己的语言尽量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的语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感,使学生听起来舒适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