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奕礼:失当行为绝不姑息
2009-12-15刘卫
《财经》记者王端 实习记者 刘卫
香港证监会采取的民事诉讼、纪律处分及刑事起诉等行动,证明了在金融危机中,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机构是问题解决之道,而非祸端
自从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以来,香港证监会监管风暴频频袭来。
9月10日,被香港证监会以涉嫌内幕交易之名调查和起诉的摩根士丹利前董事总经理杜军,被香港区域法院法官认定九项内幕交易控罪和一项唆使他人从事内幕交易的控罪全部成立。
此前一个月,8月4日,香港证监会以涉嫌“证券欺诈或欺骗活动”为由,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申请,要求冻结国美电器(00493.HK)大股东黄光裕、杜鹃夫妇及其所控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更是该会有史以来向法院申请冻结资产金额最高的一次。
次日,香港证监会再次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申请,对老虎基金旗下的老虎亚洲基金(Tiger Asia Management LLC,下称Tiger Asia)及三名高管展开法律程序,认为其在卖空交易过程中,涉嫌从事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证监会并申请冻结其总值近3000万港元的资产。
事实上,在过去的12个月里,香港证监会已先后对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工具风波,以及电讯盈科私有化事件展开调查或采取法律程序,而对内幕交易及操控市场行为的打击则更加严格。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年,已有十名违规者因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和起诉,被裁定内幕交易罪名成立,有四名内幕交易者被判监禁。
历史经验证明,危机往往是监管改革的契机,监管者也会因此加强监管权力。在金融危机席卷的一年内,香港证监会的作为可圈可点;业界人士更指出,在一系列监管风暴的背后,不可忽略现任香港证监会总裁韦奕礼(Martin Wheatley)的作用。
这位今年约50岁的英国人,曾供职于伦敦证券交易所,担任副行政总裁。2006年6月开始担任香港证监会的行政总裁。他同时出任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下称IOSCO)技术委员会卖空专责小组主席——香港市场恰被认为是全球对卖空交易控制最得当的市场之一。
这位香港资本市场重要的“监护人”,近期接受《财经》记者书面专访,阐述了香港证监会对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保持高标准的监管思路。
坚持强力监管
《财经》:雷曼兄弟破产以及金融海啸,引发了世界各界对“监管与自由市场”的广泛争论。作为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你的职责是什么?你怎么理解监管的意义?
韦奕礼:雷曼兄弟破产,令世界各国的监管机构以及市场投资者备受挑战。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问题,一部分需要市场自行解决,其他问题则由政府监管负责承担。对于香港证监会来说,我们一度面临巨大的压力。
香港证监会处理这些问题并不是基于任何个别的主观的看法,而是基于《证券与期货条例》所规定的法例。香港证监会致力让市场投资者遵守《证券与期货条例》。香港证监会采取的民事诉讼、纪律处分及刑事起诉等行动,证明了在金融危机中,一个强而有力的监管机构是问题解决之道,而非祸端。
《财经》:香港证监会一度被批评为“没牙的老虎”。但在最近的案件中,例如老虎基金、电讯盈科等案件,香港证监会似乎加强了其监管的力度。近期证监会出手的一系列行动,是否表明香港证监会在制度政策层面出现了调整?
韦奕礼:香港证监会近期一系列行动,并非因为内部制度政策层面出现调整,而是反映了香港证监会长期的策略。香港证监会目前已经强化职能和革新程序,以确保其监管工作更高效、更敏锐,这意味着证监会可以在市场出现失当行为时,更好地予以识别并更成功地采取行动。
保证高效率执法的重要因素是,运用《证券与期货条例》赋予证监会的民事诉讼、纪律处分及刑事起诉等权限,来果断地打击失当行为。高效的执法行动,可以向市场参与者传达“证监会绝不会对失当行为姑息”的信息。
重打内幕交易
《财经》:你认为目前在香港市场哪类问题最为迫切?你认为香港证监会应该着力打击哪种失当行为?
韦奕礼:现在,香港证监会主要加强打击包括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上市公司董事的失当行为,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失当行为。
我们会向市场清楚传递我们的信息,令市场明白,香港证监会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监管将持之以恒、绝不手软。目前,世界上亦没有任何市场放松对这一系列失当行为的监管。
《财经》:在过去的12个月里,香港证监会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及操控市场行为,已有多名违规者因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和起诉,被裁定内幕交易罪名成立,部分被判监禁。在中国市场,内幕交易的取证难度很大。香港证监会如何应对这些困难?
韦奕礼:香港证监会吸取过往的经验,如何调配资源、运用何种技术,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从全局考虑的。
首先,我们提前知会市场我们在干什么;其次,证监会启动了新的民事诉讼权限,比如我们会申请民事禁制令,确保我们的行动更直接、更果断;第三,证监会提升监管力度,增强规范和管理市场的能力;第四,我们首次展开刑事行动。
香港证监会相信,采用民事及刑事这两种法律方式结合,是处理内幕交易等失当行为的最有效手段。
《财经》:日前,香港证监会以涉嫌“证券欺诈或欺骗活动”为由,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申请,要求冻结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杜鹃夫妇及其所控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跨境犯罪活动增加,香港证监会如何应对?内地监管部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韦奕礼:目前阶段,这个案件中香港证监会采取的所有行动,以及采集所有的证据都是在香港范围内的。因为这个案件并不是刑事案件,黄光裕无须本人到香港为此案辩护。
如果有需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担心会得不到中国当局的协助。
适当监管卖空交易
《财经》:2009年7月底,香港证监会发布一份关于提高空头头寸透明度的咨询文件。香港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对卖空交易控制最得当的市场之一。你作为IOSCO技术委员会卖空专责小组主席,怎样看卖空交易等行为?未来,你会收紧对卖空交易的限制吗?你担心香港会成为空头的目标市场吗?
韦奕礼:我们认为,卖空交易受投资者欢迎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其提供更高效的定价、减少市场泡沫、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对冲以及其他风险管理投资。
但特定的卖空交易,或者结合了偏激策略的卖空交易的进行,有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更甚者会扰乱市场的秩序,引起不良的效应。因此,国际证监会组织规范卖空交易,在早前发表《卖空规管》报告中提出了四大原则,务求尽可能让卖空交易规范失控的几率降至最低,减少对合法证券借贷、对冲及其他对市场信息敏感的交易的负面影响,以及减少市场异动。
按照香港的经验,卖空交易对股票市场的成交量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能够令市场更高效,提升市场的深度以及减少买卖差价。
2009年四季度,为了应对雷曼兄弟破产而造成的市场异动,一些海外市场临时收紧对卖空交易的规管。香港并没有跟随全球市场的大趋势,原因是香港证监会对卖空交易的监管机制已建立,且很多海外市场对卖空交易监管的规限,在香港早已永久确定下来。
有舆论认为,海外市场突然对卖空交易活动实行规管,令卖空交易投资者大量涌入香港市场。但香港证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上述的舆论是不成立的:香港市场的卖空交易活动成交量占市场总成交量的百分比,从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9月18日间的8.5%降低至2008年9月19日至12月31日间的6.7%(注: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9月18日是在美国金融市场打击卖空交易活动前)。在2009年一季度,这个百分率一直稳定维持在7.2%。
另外,有关海外市场的研究表明,对于卖空交易打压并不能有效遏制市场异动。更甚者,相关的打压会降低市场的成交量。
我们相信专业投资者能令卖空交易活动更趋合法化,并能增加香港市场的交易量。没有卖空交易,其他的相关交易活动也消失,影响有效的市场运作。香港设有健全的监管架构,务求尽可能让卖空活动发挥各种好处,同时尽量减低其潜在风险。
然而,目前并没有途径得知市场上未平仓淡仓的资料。因此,提高淡仓透明度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香港卖空活动的整体趋势,让证监会更有效履行监管职能。
香港证监会近日发表咨询文件咨询公众意见,该文件载述在制定规定时可考虑采纳的两个取向提高淡仓透明度。该咨询将于9月30日截止,香港证监会将会综合我们所收到的建议,使日后实施的规定更切合市场实际需要。
这些规定的出台,可能会使在香港市场进行的卖空交易活动承受更多的规管,但是我们不认为规定的出台,是为了打压香港市场进行的卖空交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