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人才”何去何从
2009-12-15彭昕
彭昕
华尔街的人才“流失”是整个金融体制调整过程中的必然,也是个人面对华尔街变迁的重新选择,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个朋友是生化系的教授,总是希望儿子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能在高科技上有所建树。他的儿子很出色,可是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一毕业就上了华尔街,在一家大银行做投行业务。时值华尔街的盛世,第一年的薪酬就高达30多万,让老爸听了都不敢相信。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世道很不公平,儿子刚刚毕业,何德何能,竟然得到如此高薪的酬劳。
华尔街滥发奖金已为全美人民所唾弃,传统薪酬体系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所以,政府对华尔街公司薪酬的限制政策一出台,就引起了强烈反应,老百姓拍手称快,不少华尔街的高管却深表忧虑,认为由于薪酬的限制,最优秀人才将流失到那些监管较弱的行当或公司中去。
我觉得,人才外流这个问题,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来分析。
人才“流失”趋势
从社会角度看,薪酬限制只是整个金融系统结构变革的一小部分。经济学界有学者把这次华尔街的危机,最终归罪于虚拟经济的严重膨胀。当然,助长危机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风险失控、监管失败,但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了它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最终不是推动经济发展,而是炮制了一大堆金融泡沫。因此,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须重新定位,而政府加强监控,甚至国有化部分银行,都将是美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纽约时报》的外交事务专栏作家、曾获普利策奖的汤姆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最近写文章呼吁,美国到了需要重新启动的关键时刻。他认为,美国的优秀人才不是在建造实际工程,而是在海市蜃楼般地建造金融工程。在金融体制调整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会像汤姆斯·弗里德曼希望的那样,将被重新分布,使得优秀人才去设计汽车、电话、计算机、教学工具、网络系统、医疗器械,真正做些实事,造福人类。这样的“人才流失”,对社会来说岂不是一件幸事?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既得利益者总不会拱手相送以往的特权。曾飞扬跋扈的华尔街,自然不愿服输认错。尽管领取了国家的救助,大通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的老总们,却不领政府的情。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总裁刘易斯(Lewis)表示:“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提早付清国家贷款。”为什么呢?他理直气壮地回答:“答案很简单,我们不想要政府介入我们公司的日常管理。”于是,有些人开始担心银行真会提前还清贷款,导致政府救助的计划泡汤,甚至整个借贷系统陷于持续性瘫痪。
我觉得这些头头儿打肿脸充胖子,不过是逢场作戏,给手下人鼓气罢了。就拿美国银行来说,国家为它提供450亿美元低利息的贷款,还让它1180亿美元的借贷享有国家保证。刘易斯上哪儿去找这么廉价的资本?再说,没有国家的保证,谁敢和它交易?那样的话,美国银行肯定活不过下个星期。尽管老总们嘴硬,却无法改变美国银行系统需要救助的事实,国家7000亿美元对金融机构的救市计划恐怕还填不满这个“黑洞”。
银行国有化的呼声曾一度高涨。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鲁比尼(Roubini),被戏称为“末日博士”,因为他早在金融界的全盛之日就为它敲响了丧钟。鲁比尼估算,美国金融系统的损失接近2万亿美元,多数银行接近破产。他不断在各种媒体上大谈银行国有化,认为这是避免大萧条或日本式旷日持久经济衰退的惟一出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也表示:“可能有必要暂时对部分银行实行国有化,以帮助其快速、有序地重组。”
国有化的银行在经营管理、薪酬结构上,势必将与私有化的企业截然不同。一位在花旗银行工作的朋友开玩笑说,自己马上就成了国家公务员,不再梦想什么巨额奖金,如果工资不降到邮局工作人员的水平,就已经觉得万幸了。她甚至在考虑是不是转行。
这就涉及在个人层次上分析人才外流的问题。
重新选择不为失
我不认为人才流失会像华尔街高管担忧的那样,成为巨大的问题。
一是,想离开的人未见得有选择余地。在华尔街这圈子里混得太久的人,换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工作时间越长,做的事情越精专,面儿就越窄,能跳槽的地方屈指可数,无非是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PE)和欧洲银行。
对冲基金在过去的几年,如雨后春笋,一批一批地冒出来,曾经和投行抢人才。可是,金融风暴有可能席卷清除一半以上的对冲基金。如今每天都能看到对冲基金关张倒闭的新闻,剩下的只好勒紧腰带来渡过难关,恐怕没有多少实力去高薪挖人才。
私募股权基金盛世中也曾广招人才,可是经过几年的草率吞并公司,债台高筑,现在也是自顾不暇。百仕通(Black Stone)的股票,早从去年上市的31美元跌到可怜的几美元,似乎也不像是要大举招兵买马的样子。瑞士信贷、巴克莱、德意志银行这些外国银行,因为不领美国政府救济,所以也不受其政策的管辖,可是,眼下哪家银行不是问题重重,危机四伏?即使想招兵买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是,虽然华尔街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罩在华尔街工作上的一圈光环消失了,但是有些人仍然会留下来,因为吸引他们的主要不是华尔街的名利,而是这份工作给他们带来的挑战和满足。
关于华尔街的经典作品《说谎者的扑克游戏》(Liars Poker)的作者米切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最近特意在彭博通讯上写文章讨论“天职”(calling) 与“工作”的区别。他指出,工作为你提供一份保障,也提供了一次机会来追求工作以外其他令你神往的东西。可是,工作本身并不会让你满足精神上的追求。而天职就不同了,它是令人信服并愿为其献身的一种活动,你会不惜为之付出一切的。
过去那些年华尔街的繁荣无疑粉饰了这份工作,它为许多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有的人会错把“工作”当成“天职”。现在好了,这种名利双全的日子好像一去不复返。有些人就不免要三思而行。这份工时长、压力大,动辄挨老板骂、被同事挤兑的工作究竟值不值得干?如果有机会,一些人会选择离开此行当。
我的那位教授朋友告诉我,银行大裁员,他的儿子不幸也在被裁之列,可我的朋友很高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儿子有了一个机会,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更长远的规划,这有什么不好?毕竟年轻,从头开始,并不为迟。■
作者为资深市场人士,长期在美国对冲基金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