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来文化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2009-12-15于颖
于 颖
摘要:采用了文献资料分析法和历史过程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轨迹。旨在理清日本、美国、前苏联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所起的主导作用,总结分析学校体育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体育思想军国民主义自然主义苏联模式
前言:
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是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它不能超越历史。在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时期,体育思想引进的实践活动也不能单独地反映学校体育思想,只有体育思想被应用到学习的实践中,成为现实活动并被人们认同才能成为学校的体育思想。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与国家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受社会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制约而形成某一时期的体育教育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关于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现有的研究只是单纯从时间顺序上把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进行了分期,并没有对其来源进行探究,也就不能深刻地指出其指导意义和特点。本文探究了不同历史时期外来体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试图探索出结合当代优秀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并且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为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1外来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1.1日本的军国民主义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1840年,英国首先向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况日渐衰落,清政府的有识之士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向西方学习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一些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改良“旧学”,提倡“西学”。“强国强种”、“尚武救国”的思想开始在中国教育界出现。清朝统治者渴望强健人民体格,抵御外来侵略,用以维护自己的政权。学校体育应该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形势,成为当时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问题。这样,军国民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迅速传播开来。
军国民教育思想,正式提出于1902年,以留日学生奋翩生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军国民篇”和蒋百发表的“军国民之教育”为标志。1903年,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形势,颁布实行了“癸卯学制”,仿照日本建立新教育制度的同时,也全盘吸收了日本军国民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育课,实施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凡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必寓军国民主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仍沿袭清末的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把军国民主义作为体育,“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普通体操则兼有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认为其具有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和美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把它作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公布。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打破国内军阀拥兵独霸天下的局面,社会各界纷纷提出加强军事训练和体育,实施军国民教育,在这个时期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达到了高潮。
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涌现出许多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人士,他们用近代科学观点对军国民体育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新的体育思想。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终,更使人们看清了军国民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是没有前途的,打上军国民主义烙印的兵式体操不仅不能救国,而且应当摒弃。1919年在太原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决议中提出:“近览世界大势,军国民主义已不合教育之潮流,故对学校体育自应加以改进。”对军国民主义明确的否定标志着军国民体育思想走向了没落。1922年国民教育部颁布模仿美国学制拟订的“壬戌学制”,从此自然体育思想占据了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导地位,并且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才被彻底摒弃。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至此终于偃旗息鼓了。
1.2美国的自然主义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张体育即教育,体育即生活,强调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尊重其意愿和兴趣,推崇游戏、舞蹈、竞技运动项目等自然性体育运动。我围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来自美国。早在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伍德和赫塞灵顿等人就提出了名为“新体育”的自然体育思想,后经威廉士的发展,形成一整套“自然体育”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五四时期。在否定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的同时引进的进步教育思想。其思想核心内容是强调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反对形式化体操,提倡自然体育活动,因此,非常适合当时教育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形式主义教育的要求,从而在学校体育界广为传播与实施,并逐渐取代了军国民主义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支配地位。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从学日本变为效仿美国。
从1927年到抗日战争前夕,国民党集团掌握了国家政权,由于其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多依靠美国,因此,国民党政府极力提倡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并向美国派出大量留学生学习并推广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而使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初步形成了以美国自然主义体育为主要模式的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理论体系。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正当否定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的时候,自然体育思想以其较为系统的学校体育理论和方法,客观上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人们吸取近代科学成果,研究学校体育。其中有许多理论和观念,如强调体育的教育作用和文化作用,不仅在当时,就是现今,对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仍具有启示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自然主义体育能否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不够,出现了全盘西化和片面强调体育的教育、娱乐生活价值和个人兴趣,自由发展的情况,导致“放羊式”教学和“选手制”体育等弊端的蔓延。
1.3前苏联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还受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敌视和包围,当时只有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向新生的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全盘否定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及其教学理论方法体系,开始全面学习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引进前苏联学校体育思想,翻译前苏联体育教材,聘请前苏联专家讲学,“以俄为师”,是新中国政权根据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而确定的方针,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教育部先后制定的《新课程标准草案》和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都体现了前苏联体育教学理论的特点。以凯洛夫教育学理论所提出的特殊体育教学理论作为学科基础,把以体育
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目标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其主要观点认为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该思想在理论上以“劳动卫国”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学习体育的“三基”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基本任务。这一时期以学习掌握竞技运动技术为主的运动教育论思想及相应的体质教育论思想一直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居主导地位。
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体育界开始反思前苏联体育思想的不足。它只强调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阶级性,把西方国家学校体育思想一概拒之门外,造成了单一的苏联模式。只重视运动技能教学,单纯考虑社会的需要而把体育仅仅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实践中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以及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三种思想文化的特点分析
思想是社会的思想,社会是有思想的社会。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和它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重大的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交叉的产物,体育思想也不例外,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笔者试图从当时历史背景来分析日、美、苏三国不同体育思想的特点。
2.1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特点
(1)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和浓厚的政治目的。此时,体育已经成为一项救亡图存,保国保种的事业,担负着振兴国势,挽救民族灾难的责任。
(2)学校体育思想依附着教育思想,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救国图存的功利性目的,使学者们只是匆匆忙忙地把国外,尤其是从日本接触到的教育、学校教育学说,没来得及认真理解、消化、吸收,就迫不及待地介绍给国人。结构上,比较零散,大都依附在各种教育问题中;内容上,学校体育的功能,地位,目标等模糊不清。
(3)学校体育课程僵硬,呆板,单调,缺乏生气。由于军国民思想注重强身健体,尚武和军事化管理,它压抑了青年学生的天性,不符合教育规律。尽管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注定要被历史所抛弃。
(4)经过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十几年的努力,终于确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客观上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中没有体育的历史,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开端。
2.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特点
(1)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一个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理论体系。它用近代科学的观点来研究和提倡体育,较之军国民体育思想有了更深厚的理论依据。
(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目的上强调达到文化教育目的,偏重于社会的、道德的发展和文化娱乐生活的目标,而不重视体育对生理的作用。
(3)理论基础是“本能论”和“本体论”。“体育活动必须适应儿童的兴趣和本能的需要”,认为体育对于生活的贡献在于使现实的生活达到最优的境界,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通过人的运动来教育人”,认为以体育运动为手段,进行对人的教育,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2.3前苏联模式体育思想的特点:
(1)比较深刻、透彻地论述了体育的社会职能。解决了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问题。
(2)单一的苏联模式。体育成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一部分,为革命战争服务。
(3)这种体育思想认为体育具有阶级性、工具性。把体育看作是共产主义的教育手段,为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服务。
(4)重视竞技运动,忽略人的体质问题。
(5)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单一而且枯燥乏味。3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方向
三种不同的文化给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总结这三种思想优缺点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当今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归结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即技能培养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其中技能培养是基础,健康第一是核心,终身体育是最终实现目标。
通过总结单一苏联模式体育思想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技能的培养在学校体育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运动技能是进行学校体育的基础条件,但是在技能培养中我们应该改正单一苏联模式的弊病:首先,明确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其次,将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手段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最后,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利用多种方式使体育课堂生动有趣。
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学校体育的核心指导思想,也是整个学校教育应该认真贯彻的指导思想。“健康”的含义非常丰富,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的健康。体育是实现这三种健康的重要桥梁,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总体工作,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终身体育的思想来源于终身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思想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不仅要考虑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更要顾及到学校体育的长效利益,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人们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标是长远的。学校体育更应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来传达和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中的各种思想都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技能培养思想和健康第一思想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现实功效;终身体育思想体现了学校体育的未来长效;技能培养思想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基石。未来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思路是: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重点,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核心,培养身心双健,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竞争精神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