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内容放开的再思考
2009-12-15张运红吕秋爽
张运红 吕秋爽
摘要:对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放开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理解偏差和形式走样等问题。这主要是对放开认识不清和对放开实施的前提条件考虑欠缺等因素造成的。提出了对放开理解偏差应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放开
关于今后体育教学内容朝什么方向进行改革,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是这样论述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可用四个字进行简单的概括:“放开”、“开放”。所谓的“放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弹性的设计,让手段为人服务,锻炼手段围绕人,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如果把“放开”比作任一歌曲的话,而歌曲又是在百度中搜索的,但这个百度是有范围的,是在有范围中的搜索。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逐渐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对开放程度产生歧义、出现偏差,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放开程度、幅度再加以阐述和研究,以使新课改得以更好的实施。
1.放开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1世纪又是信息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必须做出切合实际的调整与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因沿袭前苏联的教学经验,以竞技运动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内容的传授已经不能为广大学生所喜欢,也阻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下一代素质发展的需要,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补充和加工作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和研究。
2.对放开的理解
2.1对放开的误解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出现扛着扁担进课堂的现象;有的甚至将体育课变成棋类课,把体育课上成了放羊课;而也有一些地区认为新课改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于是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擅长什么教什么,高兴教什么就教什么,反正只要能让学生“乐”起来、发挥学生主体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东西都“拿来”作为体育素材,这样违背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初衷,造成了体育教学的混乱。
2.2对放开的再理解
“规定”和“放开”之间存在一定的“量”的联系和“质”的区别,如同放飞的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我们必须要拉好线,有张有弛,如果松开手中的线,风筝则会无法控制或是坠落。我们的体育课也是如此,如果放开超出一定范围则无法控制;如果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则会是一堂比较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内容的放开是在规定基础上有目的的放开,是在符合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等条件下进行的放开。
2.2.1教学目标
中国中小学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大的目标要求制定出可行的具体的目标,从而依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目标是个到达点,是个标志,是用来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一堂体育课上的成功不成功、好不好都与目标的制定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应处理好目标的制定与放开程度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2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像一些地区把体育课上成棋类课,看似热热闹闹的,其实质上根本就不是体育课,而是娱乐课。教学原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教学原则所能完成的,不能为了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就只考虑注重运动乐趣的原则,而不考虑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及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等;另外教师还应全面考虑教学原则,因为教学涉及因素和内容较多。原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破的底线,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不能无所顾忌地任意选择,而应把握好放开的“度”。
2.2.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体育教学内容来源于娱乐、竞技等,形成了独特的性质和独特的位置,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以及教学过程都更复杂。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它的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运动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人际交流的开放性和空间的约定性。多采用一些综合性教学内容。内容的选择不能过于单一,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多吸纳学生喜欢的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项目,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兴趣学新的内容,在良性循环中真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2.4学生的发展和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其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自主性的发挥还要受一定的限制,即本校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等因素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框架内参与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解决策略
3.1注意的问题
3.1.1基础性和全面性结合起来
基础性着眼于全体学生体育基础,把握教材内容的难度,应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对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终身体育的形成具有使用价值。全面性要求拓宽学生体育理论基础知识面并把提高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其次每堂课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第三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和劳动技能等素质进行培养。既强调基础性又强调全面性,使学生在稳步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自己。
3.1.2符合项目特点的要求
有的项目适合较小年龄开始学,比如体操;有的项目适合稍微大点再开始加强度训练,比如力量训练;有些项目需要在不同的季节进行训练,比如游泳;有些项目适合不同性别的人锻炼,比如肚皮舞;有些项目适合不同的人群锻炼,比如太极拳;也有的是在了解一些技术理论基础上才能进行练习,比如贵族活动一网球;还有一些需要集体的配合,比如篮球、排球等。总之,项目的特点不同,教师安排的项目也不尽相同应在这个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1.3立足校本的开发和探究,促进传统体育学校的形成
新课改支持开发利用本地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从本身实际出发,能涉及到具体的教学层面,能考虑学生的需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能充分体现学生和学校的差异性,从而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新课程结构性开发能否到位的关键在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强弱,所以重视体育教师的课程研究能力应更多地聚焦一些动态的,带有发展性、地方性、针对性和普适性的研究问题。
3.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给站在一线的教师敲响了警钟。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知识层次不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实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传达和对他们进行深一步的培训。另外新课改的实施正在摸索阶段,需要辛勤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完善,多思考多理解新课改的精神,争取把体育课上的有声有色。
3.4健全评价体系
实施新课程效果的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和反思可以发现所选内容在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指导改进后期的教学工作,为以后新课程的推广实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所选内容到底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有效性怎样,必须经过评价这个环节。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参考各班主任、体育教师、同学及运动成绩,以公投的形式加以评判,实行百分百透明的方式,当场予以分数。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专门建立一个评判小组,用以平时监督和考试时评判的依据,使得考评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深刻地理解其精神,更好地把握对教学内容放开和规定的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在规定中放开、在放开中规定。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时,能真正的做到和新体育课程联系在一起、同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