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影切梦尤香——从经济视角解读《红楼梦》

2009-12-11

商情 2009年27期
关键词:红楼梦经济文化

袁 妍

[摘要]本文从《红楼梦》所涉及的的三个经济问题入手,即《红楼梦》与江南工商经济、土地财富权力三者的关系及从文化的意韵重新审视贾家的奢侈生活,以文化经济学角度解读这部不朽的著作,试图通过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红楼梦》解读的新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 经济 文化

一、《红楼梦》与江南工商经济

说到《红楼梦》与江南经济的关系,就必须说到曹雪芹的出身。众所周知,曹雪芹祖上从曹振彦至曹玺再至曹颙、曹頫,三代四人历任江宁织造,再加上他们的亲宦李家任苏州织造的实权,基本上控制了江南工商经济。另外他们还兼任巡盐御史,承办江南五省铜筋、漕运、赈灾事宜,因此曹家三代实际上成了清康熙时期的财政、经济要臣。

《红楼梦》卷首就提出苏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当时的苏州是丝织品、棉布的加工中心,发达的手工业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便利的内河航道与海路交通又为苏州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所以当时汇集苏州的商人为数众多,“陆行之舆徒,舟行之牵挽,骈肩接踵,往来于各桥者无间昏旦”,极大的促进了苏州的消费服务行业。

曹雪芹大书特书的贾府所在地——金陵,则是六朝遗迹,曹家三代苦心经营于此。至雍正年间,这里已经是“五方杂处,街户宽阔,巷道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其人口不下四五十万。难怪曹雪芹借林黛玉得出“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的结论。在《红楼梦》中,上至皇商、下至普通伙计,从交通要道到小小店铺,都叙述得眉目清楚。放高利贷的“醉金刚”倪二仗义疏财、贾芸母舅药商卜世仁吝啬小气都写得栩栩如生,还有古董商冷子兴、当铺伙计张德辉、杂货店商花自芳、洋货商冯紫英、园林技师山子野、刺绣女儿蕙娘,各种各样工种行业的经营活动,令人感觉身临其境。

二、土地、财富与权力的互动

著名经济学家萧国亮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做过如下总结:中国传统社会里的竞争与垄断是为了追逐、以至独占作为土地所有权的土地财富而展开的。《红楼梦》充分描绘了在一个传统社会的大家族中,土地、财富与权力的深刻关系。

首先,土地是财富的来源,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在第53回黑山村庄头乌进孝交租的租单包括实物部分和货币部分,实物部分包括五谷杂粮和各种山珍海味,重要的是货币部分“共折银两千五百两”。这些银子就是宁国府一年的生产收入,贾珍说“是一年的费用”即可佐证。象这样的十六七处庄子是贾府最主要的“添银子产业”,其它不过是逢年过节,皇帝娘娘赏的一百两金子(值一千两银子)不足计入。

其次,财富是权力的来源,权力是财富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贾珍为能在丧礼上风光些,花1200两银子为贾蓉捐了龙禁尉一职,这种公开买官的行为本质就是用财富购买权力。第4回薛蟠打死人,后面贾琏偷情令鲍二家致死之后都是用钱摆平,可见生命也是可以用财富买到的。当然权力也是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第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凭借贾家与王家的势力,将3000两白银中饱私囊。一个管家媳妇尚敢如此,何况真正手握实权的官吏呢?

曹雪芹的观点印证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只有搬不走运不掉的土地是永远的保障。所以曹雪芹在第十三回借秦可卿死前向王熙凤的托梦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趁今日富贵,在坟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工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可惜贾家的脂粉英雄没有听从秦可卿的建议,只忙于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其实纵观《红楼梦》,我们不难窥视一些传统社会的运行规律:商人赚钱之后购买土地,官僚得势之后购买土地,拥有土地之后还要认真经营策划积累财富,或走仕途之路,或与官吏勾结,以期通过权力捍卫自己的土地、财富。所以《红楼梦》明写贾府——传统社会中的贵族大家庭必然衰亡的命运,实则谱写的是一曲对封建末世无尽的挽歌!

三、也谈贾家的奢侈生活

对于贾府由盛而衰的经济原因,似乎学界取得了空前一致的意见,那就是由于贾府生活堕落,成了骄奢淫逸的腐败王国。贾府在生活中的奢侈历来为人们诟病,贾府中的人居必楼台殿阁,食必山珍海味,衣必绫罗绸缎。但应该指出的是消费本身并没有错,今天我们也说消费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皇室、贵族、巨商大贾的需求和消费,中国就不会有巧夺天工的瓷器、玉器、丝绸刺绣及其它手工艺品,就不会有饮食、园林、戏曲以及后面所牵连的整个审美文化。

另一个角度上看,可以说没有百年的高贵社会地位的传承,没有超越经济基础的奢侈性消费,贾家又如何能展现出生活在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巅峰时期真正贵族的典雅生活,又如何能把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美最奥妙的部分描绘出来呢?如第38回薛宝钗帮助史湘云筹划的螃蟹宴,刘姥姥算账说“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这里交待给我们的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藕香榭下流转的清水,竹亭中煮着清茶,大观园的女儿们边食蟹边赏桂花,吃完蟹后,用菊花叶桂花蕊熏的绿豆面洗手去其腥味,饮下温热的合欢花浸的酒。最美妙的是,大观园的女儿们起了一期菊花社,做了12首菊花诗,把菊花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品质的意象,尽情书写一番,比如夺魁的林黛玉的《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愁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所以一顿螃蟹宴,我们看到了饮食如何与情景相和、如何与养生相和,继而上升到审美的境界,并得到了数首传世诗作,请问这与二十两银子孰轻孰重呢?所以在这里,我们应为贾府的奢侈生活做一个翻案文章,考量它时,不要忘记它还有文化的意义。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为我们了解其产生的时代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的只是三个较宏观的问题来解读这部不朽的著作,是希望能从经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理解和诠释这部伟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方行.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181.

[2]萧国亮.清代两淮盐商的奢侈性消费及其经济影响.历史研究,1982,(4).

[3]刘长荣,濮实.红楼梦与江南工商经济[J].红楼梦学刊,1992,(1):303-317.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537.

猜你喜欢

红楼梦经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谁远谁近?
经济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