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2009-12-11郭二艳阎丽何静
郭二艳 阎 丽 何 静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只注重理论知识培养,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现象,分析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解决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大焦点。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而影响就业情况。
2004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有关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共同研究推出的《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中界定的旅游就业的概念明确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要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心理适应、体能适应等方面的适应能力,以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目前不少毕业生在工作当中不懂得待客服务的艺术,只知道埋怨顾客素质低、刁难、多变,从而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便。旅游企业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反应很大,发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比文凭更重要的感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胜任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从我国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整体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和实习设施严重短缺,不具备基本技能训练的办学条件。有些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完全忽略与各课程相关的配套实验和实习设施,单凭几本教科书就匆忙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严重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只能导致高校本科专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无法面对职业高中和中专学生的竞争,无法满足旅游管理岗位的用人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旅游专业都依附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部分教师由原来的史地类、经济管理类教师转改而来;还有许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极少,没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后天又缺乏必要的实践,难以对学生施以“应用型”教育。
3.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忽视实验基地的建设
产学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的协作不够紧密。学校不甚了解或不够主动去寻找旅游企业配合,即使有了合作,实验基地也只是学校应对各项检查时的硬件设施,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旅游企业也因与高校缺少沟通渠道,不知道如何与学校衔接,取得自己中意的优秀毕业生。
三、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国际知名旅游学院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例如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店校合一或者学校建在饭店中,是其办学的一大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该校被誉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国际知名旅游院校大都根据旅游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把实践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将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直接联系,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的人才。
因此,国内旅游本科院校应有效地发挥旅游专业模拟实验室的作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模拟环境训练中掌握服务操作标准和管理经验,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另外,要不断为学生创造进入旅游业服务和兼职工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总之,学校要建立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不断引进本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高校旅游教育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学生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要具备这样的双重能力,即理论+实践的高效结合能力。为此,一方面要不断引进本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实现任课教师的专业化,减少其他专业教师的转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专职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使专职教师定期进入相应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则保留其编制,并给予恰当的激励,确保其安心锻炼、按时返回。
3.加强校企合作,高效利用校实验基地
校企合作是应用性较强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可行性思路之一。它要求院校与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验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的工作岗位实习,全面培养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不仅使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环境和机会,同时学校也可利用这些实验基地,为企业开展经营发展预测、管理方法研究、企业文化研讨以及技术攻关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和学院的双赢。
此外,有条件的旅游院校或旅游管理专业可建设学校附属的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在产权清晰的前提下,由专业教师负责或参与管理和运转。这就可以将课堂搬至企业,开展现场教学。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学生学习上理论脱离实际的痼疾,又能为院校增加额外的经济效益,为不断投入的资金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教学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提高自身素质的阶段,也是“学生”向“旅游员工”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关系到人才能否顺利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旅游院校需认真对待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这样方能使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我国旅游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魏莉,傅克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6).
[2]汪剑明.高等院校何去何从[N].中国旅游报,2004.05.21.
[3]郝新生,靳国庆.高等教育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
[4]陈志学,余国昌.旅游人才开发管理中的十大关系[J].旅游调研,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