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运会对广州城市竞争力的拉动效应分析

2009-12-11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7期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李 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指出广州2010年即将举办的亚运会对城市竞争力的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产业结构四个方面。同时,对于举办城市而言,需要利用重大活动的契机,优化产业链,完善体育法律法规,发展社会体育,并且避免投资成本扩大、设施闲置等问题。

关键词:广州亚运会 城市竞争力 拉动效应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提升途径

城市竞争力指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和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其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它是获得自身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动地区、国家甚至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能力。城市竞争力的强大表现为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相比,能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辐射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趋势的背景下,城市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城市经济繁荣与否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盛衰有着重大意义。目前,资本的跨国界流动频繁,使世界各国的城市同时面临着发展机会和竞争压力,如何吸引跨国资本的投资、提供更多的优质工作岗位、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是每个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应当重视的问题。利用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契机,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改造,调整城市产业布局,提高城市人文素质,增加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作为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的广州,为了能够奠定其作为亚太地区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格局,成功地申办了2010年亚运会。亚运会是亚洲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亚运会的举办不但将对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而且由于参加主体的广泛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其作用力将波及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而亚运会举办城市则是受其影响最深远、获益最直接的主体。

本文通过分析亚运会对广州城市竞争力的拉动效应,得出通过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推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战略模式,为广州利用亚运会赛事的契机,做好亚运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利用,避免各种服务设施在亚运会后的闲置或使用率低所造成的浪费,提出建议和对策。

重大国际活动对举办城市竞争力拉动效应的理论模型

波特在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时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源于该国的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一国的产业能否具备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四种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同时,机会和政府的作用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由此形成著名的“钻石”体系,即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该理论模型研究的是微观层面产业的竞争力及宏观层面上的国家竞争优势。虽然城市竞争力不同于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但其中蕴涵的内容却有相似之处。因此, 本文以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为基础,建立重大国际活动对举办城市竞争力拉动效应的理论模型(见图1),具体内容如下:

生产要素。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其发展的基础。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因素;高级生产要素则以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培养、现代化通信的设施、大学与研究机构等为代表。对于城市的发展,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会逐渐提高。城市通过大量的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高级生产要素,从而形成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需求条件。除了资源供给和生产要素之外,城市竞争力的形成还依赖于需求方面的因素。需求不足会造成城市的衰退与萎缩。从城市内部看,与需求有关的因素包括居民数量、生活水平、居民文化水平等;从城市外部看,有人口、资本的流动等区域整体经济情况等因素。

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要形成竞争优势,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在对城市进行定位及制定发展目标时,要考虑城市的现有规模、所处区域的地位以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定位正确才可能选择和培育合理的产业体系,并通过竞争形成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最为基础性的核心内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竞争力。包括的主要指标有:产业结构的比重和产业结构的效益,如第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等。

机会。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举办重大国际活动是一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机会。因而,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大背景下,重大活动已被当作是各国、各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工具。例如: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等。

政府作用。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反映城市政府重新分配资源的能力,从而直接关系到城市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中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强化或弱化的作用。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因素的状态,各项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整体,其核心在于创新。

根据以上理论模型,本文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城市定位、发展战略和定位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竞争力的拉动效应。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竞争力的拉动效应

(一)生产要素

亚运会建设所需资金是巨大的,亚运会将直接带动广州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如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将显著改善;商务中心区、城市重点功能区、城市危旧房改造和卫星城开发建设将取得重要成果;城市现代化服务和承载能力将显著增强,交通、通信方面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二)需求条件

广州亚运会所创造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体育需求;体育衍生需求。一场体育盛事往往会在举办城市引起巨大反响,使亿万群众予以高度关注,以至于使许多人把体育运动同国力、国运、国民精神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人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体育的各种活动,如健身消费、旅游、阅读中去,形成一股巨大的大众体育文化潮流。通过举办亚运会,城市的体育场馆、场地将大量增加,交通等相关设施将大为改善,一大批体育专门人才将得到培养与重用,大众的体育参与意识将大大增强,并发展成为一种生活的重要方式。另外,举办亚运会比较相近的衍生需求有:体育器材、体育场馆、房地产、服装、饮食、交通、广告等等。

(三)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将广州定位为: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明确提出了迎接全球化,成为全球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亚太、东南亚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举办像亚运会一样的重大国际活动,有利于广州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更快地实现。因此,2010年,是广州完成“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也是实施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关键的一年。因此,举办亚运会将给广州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全方位促进广州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城市产业结构

广州举办亚运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能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广州地区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从而较快提升广州市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方向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举办亚运会最直接受益的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与亚运经济关系密切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会展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媒体传播业,能够产生新的商机和明显的拉动作用。举办亚运会对广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促进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优化和增长质量的提高方面。传统服务业在营销方式、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经营业态等方面将逐步与国际接轨,服务水平和质量会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咨询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行业规模迅速壮大,比重将明显提高。当然,体育产业作为一个上游产业,还可以带动其他许多关联产业,除上述所说的第三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产业以外,还包括第二产业中一系列相关行业,如体育用品制造业、房地产业等。

总而言之,体育产业已将体育竞赛表演业与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各部门产业的发展紧密地融为一体,各部门产业联系紧密,其产品相互利用率较高,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体育产业能够叠加到其他产业中去,创造“1+1>2”的效应。如果科学地建设这一产业链的话,这不仅对广州经济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在广州的后亚运经济中还会成为平抑波动的主要力量,最终会深深影响着城市国际竞争力模型中的每一个分力,并最终提升广州城市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相关建议

广州市政府应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合理规划、布局,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动员一部分财政和公共资源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广州市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要避免两个问题的出现:一是避免投资成本盲目扩大。承办国际体育盛会需要主办城市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往往需要主办城市追加经费投入组委会经费,而一些盲目摊建使主办城市透支财力。二是避免设施闲置。这是众多国际体育盛会后的普遍现象,所以也普遍得到重视。如要求场馆具有集体育、竞赛、文化、娱乐、市民活动等多项功能,同时也可举办大型演出和展览会,这是避免赛后设施闲置浪费的一项良策。

建设和改进完善现有的体育场馆,增加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并新建一批高水平的体育设施,使场馆建设与当地的社会需求、居民生活、文化休闲事业结合起来,使广州市市民长期受益,为市民的生活、休闲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还应该充分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场馆成功运营的模式,摸索出一条体育场馆经营运作的科学方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化体育产业市场。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很少,应予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应纳入当地社会和经济整体规划之中,听取各部门、各相关群体的意见,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现状及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新生,王跃华.从产业发展理论角度谈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6

2.雷选沛,何涛.基于体育产业链的主体关系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

3.吴雄.广东吸引和承接第三次国际体育产业转移的研究.体育学刊,2006.5

猜你喜欢

城市竞争力
宁波与长三角洲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国大都市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青海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