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究
2009-12-11蒋爱先
蒋爱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该地区迎来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机遇。农村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存在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外流严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要思想上提高认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加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以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北部湾沿岸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 占广西土地面积的17.9%,2008年年末总人口1242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1/4,地区生产总值221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考虑到区域发展需要,在交通、物流的规划建设中,把处在两翼的玉林和崇左两市也包含进来,形成“4+2”的格局。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沿海地区将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并将其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经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拥有1000多万农民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的发展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因此,深入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一)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实践证明,新经济区的开发战略,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贯通东盟与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黄金纽带”,有着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这两种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开发了近20年,需要开拓新的资源优势。目前,经济区正面临突破人均GDP1500-3000美元,因而在未来发展中,不能再依靠这两种资源优势,必须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优势,实施人才战略。在不同的时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不断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核心的资源;在工业社会,资本是最核心的资源;到了知识经济社会,智力是最核心的资源。过去20年,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建设,主要围绕“资本”这一核心资源进行开发,引进了大量外资,推动了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今后10-15年,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人才”这一核心资源上,进行大胆开发和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区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
(二)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历来重视农村的发展,在政策上特别强调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的农村政策,并通过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保障农村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实现农民增收的理想路径
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劳务输出以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共识。但制约广西北部湾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农村劳动力资本,农村劳动力才能真正转移出去,农民才能在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从农民收入要素分析,农民收入增加的基本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经营管理。从土地要素看,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量严重不足,耕地增收潜力必须依靠资本集约和技术集约,而这两种生产方式都必须有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作支撑。另外,对大多数农民而言,资本性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份额很小,劳动力和经营管理才是与农村人力资本紧密相关的要素。从这个角度看,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无论是其工资性收入还是经营性收入都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提升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正是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多渠道、全方位的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基层干部、群众队伍,为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作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各项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的必然选择。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水稻主产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公顷,2020年继续保持种植面积稳定;到2010年,畜牧业产区生猪出栏1000万头,家禽出栏1.5亿只,肉牛出栏50万头,奶牛存栏10万头,2020年生猪出栏1500万头,家禽出栏2亿只,肉牛出栏80万头,奶牛存栏15万头;到2010年,甘蔗主产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公顷,2020年继续保持种植面积稳定;到2010年,桉树种植面积60万公顷,2020年扩大到90万公顷。要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来保障。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存量大,整体素质偏低
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广西农村人口总数为30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3.76%,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省份。与全国相比,广西农村人口的绝对数排第11位,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居全国第6位,仅次于贵州的71.76%,西藏的71.70%,甘肃的68.41%,云南的68.40%,河南的65.66%和四川的64.40%。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已成为制约广西“三农”发展的因素,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劳动力人口总数还将进一步上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文化素质看,文盲、半文盲人口多。《2008年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7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为84.32,其中,文盲、半文盲人数为1.86,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为24.02,初中文化程度人数为58.44;从技术素质看,农村劳动力技能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数不多;从思想素质看,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
(二)客观环境条件差,人才外流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才培养与发展在财政投入上各有不同,同时地形比较复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差,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交通不便利,信息网设施建设不畅,宣传渠道不畅,影响农村人才的发展与交流。另外,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还未形成规模,政府基层组织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创业渠道,加大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铺平道路等方面还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目前,广大农村人才外流现象比较普遍,给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主体结构性缺失等问题。
(三)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2007年广西农村统计资料,在农村从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人数从1991年的1618.29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1503.06万人,但从业人数仍是三次产业中份额最大的,约占66%。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村最主要的产业。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以及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流向工业、建筑业。同时,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必将加速流向第二三产业。
(四)政府管理部门的观念和意识存在偏差,投入不足
具体表现在,许多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只有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才能快出政绩,忽视了农业的基础作用;认为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处于工业发展从属地位,对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工业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农村自然就发展好了,不需要单独建设;认为农村当前的最主要任务是将农村经济搞上去,外出打工赚钱回来更实惠;有的持有较为严重的“等、靠”思想,一切指望、依靠国家和政府扶持,对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从1980年的23.6%下降到2007年的9.11%,而其中的大部分又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支出很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思想上提高认识
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和政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农业和工业项目一样起到关键作用,不应偏废。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加强业务指导,切实把广大干部、党员和各类人才培养好,使用好;深刻领会农村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根据广西北部湾教育、经济发展现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总体上应继续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为重心,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一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补和衔接的社会化终生教育体系。一是加大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转变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提高义务教育的入学率,降低中途辍学率;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中等职业教育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层次的职业培训,使未升学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短、平、快”的短期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偿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解除农村居民培训后依然无业可就的顾虑。
(三)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各级政府要指定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设立农村人才服务窗口,定期组织为农村吸引各类人才的专题服务活动。对那些在农业生产、科技推广一线,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学、科技等人员,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评聘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比如,明确在农村从事教育、卫生、农业、水利、林业等工作的人员,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受身份、学历、户籍、所学专业限制,可自主参加社会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职称评审。二是创新外出务工回乡人员机制。外出务工回乡人员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观念等有利因素,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传播者,基层政府管理部门应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影响。当前,虽有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但还未形成规模,政府应该加大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开拓创业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铺平道路。
(四)加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容量;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把紧缺岗位信息提供给农民,并加以正确引导,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营造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稳定农业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收入积累率,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工作力度,对于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对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宣传活动。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农民成长兴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韩绍林.新农村实用人才瓶颈的破解对策[J].河南农业,2008(3)
2.李志勋.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7(1)
3.曹广俊.农村实用型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