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数学教学生活化
2009-12-11许观娣
许观娣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任何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正确建立1毫米的观念,知道1毫米的具体长度,课前,我叫学生准备了面值是2分、1角、5角、1元等硬币,还有尺子、橡皮、透明胶布等学具。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从尺子上直观地认识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的观念,知道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接着让每位学生手捏2分钱硬币的厚度,然后闭上眼睛,感受它有多厚。学生睁开眼睛后说法不一,有的说1毫米,有的说2毫米,有的说3毫米…… 就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时,我提示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用尺子来量一量,验证自己的说法呢?”热闹的课堂突然安静下来。同学们都十分认真地用尺子量硬币的厚度,因为他们都想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于是有结果了:厚度刚好是1毫米。原先猜想正确的同学把声音提高八度,其他同学也为这新的收获而高兴。正值同学们兴趣盎然之际,我情绪高昂地提出了下一步的学习活动要求:“其它面值的硬币、橡皮、课本等东西的厚度各是多少毫米?”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这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认识新概念,亲身经历感受、猜想、验证、领悟等认知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于是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载”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创新意识
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十分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我们务必使现实生活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载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成学习材料,激发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寻找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编成两步应用题。如有的学生根据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来编;有的根据自己买的学具所用的钱数之间的关系来编;有的根据校园里各种花的朵数间的关系来编;有的根据车站里不同车辆数量间的关系来编……这些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近了,与学生的生活近了,与学生的情感也近了,从而使学生深深地感悟到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源泉,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不同的事物,培养了创新精神。
用数学再现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捕捉生活实际与学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数学再现生活,运用数学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如有这样一道综合应用题:小强家暑假期间准备去旅游,平均每天开支的预算如下:(单位:元)
(1)如果外出一周,至少应准备多少钱?
(2)小强家平均每月收入1450元,支出1300元。如果把每月的余额存起来,至少要存几个月才够支出这笔旅游费用?
同学们通过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深地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注重现实生活与学习知识间的密切联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化,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广东电白县一小)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