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09-12-11李道合
李道合
摘 要:情境创设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线教师,要把握情境创设的含义、时机、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情境创设在一节课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学活动,启迪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景创设 有效教学 创设方法 创设意义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环节——问题情境创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中国有一句俗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效率高,教学质量优,效果明显的数学课,情境创设的优劣至关重要。快速地进入愉悦的教学课堂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探索性。为出色完成一节数学课的教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多年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索。
一、正确理解数学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方法、秉性、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知识,这也是得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所创设的情景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具备的知识能力,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
二、正确适时把握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情境创设的方法是老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观察、思考、研究问题的动力,强烈的求知欲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件“乐事”而不是“苦事”。
1.精心设疑,创设疑问情境
根据教材和本节课教学特点,设疑布障,引发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梯形中位线性质”时教师可提出下列情境:梯形中位线性质能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推证吗?它的结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一样吗?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积极探索梯形的中位线是怎样转化成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来研究的。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升华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体现!
2.联系现实生活,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在讲“直角三角形”时,它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些重要性质,而且它的性质应用广泛,现在大家都有一副三角板,拿出来量一量两锐角间的度数,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30°角所对的边与斜边间的关系?身边的学习用具引起悬念,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定会得到以下结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以上问题正是这堂课所要讲的。就自然引出了新课。
3.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创设图片图案情境
多媒体图片丰富多彩,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充分观察、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图形的特征。
如在讲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教材提供了国旗、京剧脸谱、建筑物图片,教师利用多媒体下载一些国家的国旗、轿车商标标志、银行、交通标志等以利于学生概括,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也可用挂图、标本、照片展示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4.组织数学活动,创设实践情景
如学生经历折叠、画线、剪切的剪纸过程,感受剪纸与轴对称的关系,激发兴趣,设计思路,思考折纸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剪出的“双喜”,折的飞机,正五角星等,在实践中丰富了数学知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5.引数学典故创设经典知识情境
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引用数学典故,数学家的故事,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深刻感悟数学的文化魅力。如:将勾股定理的证明时,介绍这样的数学史:2002年的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的北京举行,这是21世纪数学家的一次大会,这次大会的会标选用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勾股圆方图注》一书中给出的证明“弦图”另外有面积割补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综上所述,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因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而灵活恰当创设,使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更自主,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指导》张梅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版
[2]《中国数学史》钱宝主编.科学出版社.1964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利国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