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如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09-12-11王吴群
王吴群
摘 要:如何化解网络的不利因素、合理利用网络,促进网络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 行为习惯
网络连接世界,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越来越深刻地进入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社会成员的学生既接受了信息技术下的机遇也接受了这种机遇下的挑战,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重要的生活方式,网络如一股洪水冲击着学生的生活,但中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各个方面正处在养成阶段,面对信息技术的大环境,很难把持住自己的方向,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而仅仅只是把他们当成娱乐,游戏,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面对学生群体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趋利避害,把不利因素转为有利因素,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转变学生的网络观念,促使信息为社会服务,为教育服务。
那么怎么利用网络信息引导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呢?
首先,学校要因势利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主动给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机会,比如在课余时间,信息课,双休日免费开放和使用。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环境中争取过来。既满足了学生上网的需求,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度监控下自由上网。校园网内便于确立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学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剔除不良的网络信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保证学生能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下自由学习。
其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面对网络,我们有的教师,技术和精神准备不充分,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对因特网知之甚少,有的教师即便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还不能转变观念,迅速形成现代教育的新理念,造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发挥。要尽快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质,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主导作用,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在信息技术上能够指导学生而不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为人师者只有技术上高于学生一筹,学生才能信服于你;教师也只有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占领校园网络阵地,剔除网络的不良因素,引导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转变学生使用网络的观念。
其三,通过引入益智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
相对于学习而言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网络游戏,如果校园网内剔除一切游戏,那么学生宁可自己掏钱去网吧上网,所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网络益智游戏也是必要的。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同时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网页,鼓励他们互相访问点击,这样不仅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满足了他们交友的欲望,使同学的涵义更宽广化,由班级走向了校园。充分根据网络传播特点,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及活动;开设网上论坛,并积极予以正确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在网上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等,并能及早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早解决问题。
其四,把好家庭网络教育关
学校虽然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
我国现在许多中学生家庭都有上网的电脑,由于大多数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因此学校首先有责任也有必要,也有能力为家长进行培训,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懂得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家长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把好孩子在家上网这一关。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校园网站和教师、学生个人主页等,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家庭和学校可以互通情况,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以上四点的基础上还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推举校园绿色小网虫,网络健康之星等。对健康文明上网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激励,比如粘贴照片在校园网上,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也可以让信息教师指导一下新的网络技术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等。
总之对网络信息技术我们不能只是把它们当成洪水猛兽,一概拒之,事实上也难以拒绝,我们只有正确疏导才是根本,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引入正确的网络道路。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先进的科学技术,它不只是给我们提供游戏娱乐那么简单,更主要的它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走向更高的文明服务,作为学生只有积极利用信息资源为学习服务,将来才能成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当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中养成的,我们不可能短期内完全转化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网络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始终要有耐心,要有恒心,更要有决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4期张辉《利用网络优势,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2.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
3.张晓梅,张英宏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望里镇望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