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返璞归真

2009-12-11林兵峰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语文味

林兵峰

摘 要: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特有的语文味,就得先明白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返璞归真 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味 与文本对话

在公开课课堂上,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刚刚领略到词句的优美时,他们就嘎然而止,不再朗读了;当我们刚刚触摸到人物的脉搏时,他们就点到为止,不再深入……每次总有遗憾,有种赏玩不透的感觉,总感到语文课上应有的一种味儿没能体现出来。在几所知名大学纷纷把语文课列为必修课之时,在众多有识之士高声疾呼要挽救母语于危机之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是否也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还语文课本色了吗?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由此看来,在语文性质中,“工具性”是最基本的,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是语文性质的全部。因为“工具性”不能排斥思想性和文化性,工具性中涵盖着人文内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而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升华。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就会因失去了灵魂而黯然失色。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学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那么怎样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语文课堂中,让语文课散发出特有的语文味儿?

首先,要还语文课真面目。要纯化语文教学,别让语文承担它本不应该承担也无法承担的任务。由于语文课的特殊性,它可以包容德育、美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如解读《纪念刘和珍君》,你不能横眉冷对地一味强调鲁迅先生的爱憎之情,而应通过反复的朗读,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让学生品味文中的多种感情:对爱国青年的爱,对执政当局的怒,对反动文人的恨,对麻木民众的失望,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愤,对社会未来的期待。因此,语文课应给语文自身元素腾出应有的地盘,还语文课自由的空间。

其次,让学生回归文本。时下语文课堂上有一种非正常现象——肆意曲解文本,甚至完全弃置文本,另起炉灶的课堂也时有出现。记得稍前时听过的一节《等待戈多》。教师在做了简短的介绍后,就让学生上台,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戈多。于是,整个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中不乏精彩的发言,而教师的串讲、点评也是字字珠矶,充满智慧和幽默,整节课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可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缺少什么呢?缺少一种对文本的解读。所以,回归文本,就是以文本本意为依托,以文体特色为关键的框架构建。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爱与恨、笑与泪、幸福与苦难、短暂与永恒。

再次,让课堂回归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学千法读为本,诵读是传统教学中的经典方法。诵读就是让学生认识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位意境,发展语感。通过诵读,我们看到了屈原的忠君爱国、庄子的特立独行、王勃的穷且弥坚、杜甫的感时忧国、苏轼的超然豁达,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美文须美读。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让他们把诵读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血肉,铺就我们的精神底色。试想,当我们的课堂飘出一阵阵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声时,谁还能否定语文课的魅力?

再其次,让教学回归生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同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叶圣陶也认为:国文教授限于教室以内,限于书本以内,弊端是明显的。进而更形象的指出:趣味的生活里,才可以找到一切的泉源。如在学习《陈奂生上城》,你可以联系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学习《包身工》,你可以联系山西黑砖窑使用被绑架的儿童为童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你可以联系“神舟七号”“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学习庄子的《尊生》时,你可以联系5.12汶川大地震(生命是何等的珍贵,我们要尊重生命)……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与语文没有距离,语文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于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章、学生与作者之间就产生了异体同向的“情感共鸣”。一旦有了这种共鸣,何愁语文课上没有学生与你呼应?

因此,我认为只有把握好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与阅读文本的正确对话,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在教学生如何学语文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学语文的乐趣,从而体会到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语文老师,谁能忍受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的漠视?为了早日摆脱这种尴尬,让我们一同努力,让语文课返璞归真。我坚信当那语文课上飘散出浓郁的语文味时,也正是我们挽救母语于危机的开始。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虞阳中学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语文味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