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激趣方法
2009-12-11胡曼如
胡曼如
阅读能力是语文四大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当学生有了广泛的阅读兴趣,就会积极自主地去参与阅读,反之,必然难以取得学习成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寻找学生阅读的兴奋点
从初中生的阅读心理看,他们更喜欢生动、具体、形象的叙事性文学。而初中教材中叙事性的课文占大量篇幅,其中有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出色的描写、大胆的想象夸张等等,这些往往是初中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充满童趣、神奇的百草园;《变色龙》用夸张的笔法、讽刺的语言极力展现奥楚蔑洛夫变化无常、出尔反尔、媚上欺下的走狗本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残忍、贪婪、阴险;《斑羚飞渡》惊心动魄而又悲壮的场面……这些都是学生阅读的兴奋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科学小品文,这类课文生动有趣,充满科学的神奇色彩,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且文质兼美,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大自然的语言》从冰雪融化到草木萌发,从鸟语花香到草长莺飞,从北雁南飞到风雪载途……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四季有趣的物候现象;《恐龙无处不在》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推出一亿多年前地壳板块运动的情况;《被压扁的沙子》由一粒被压扁的沙子,推出地球某处曾经被巨大陨石撞击……这些课文都具有新知的诱惑力,能满足初中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阅读心理,也是学生阅读的一个兴奋点。
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课本丰富阅读的资源,寻找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体验、揣摩、欣赏,使其自觉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提高理解能力,拓宽知识领域,获取前人经验,陶冶思想情操,培养艺术修养,提高阅读素养,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变换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单调呆板的教学容易令人感到乏味、疲劳,富于变化的、有新意的学习才使人感到有情致、有兴趣。因此,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阅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智力活动。对于诗歌散文类作品,教师可范读课文或指定学生范读课文,通过声音、语调、语速来渲染气氛,将学生带进作品的精彩情境中,从而激起他们的阅读愿望和兴趣。如朱自清的《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可将学生带进春的世界,勾起学生对春无限的遐想和向往。学生在朗读中,能从多维角度感受课文情景,获得美的享受,就会情不自禁地扎进阅读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朗读比赛等方式和手段,把美的声音、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与美的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强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带给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阅读就成了促使学生自觉去追求的一种愉悦的享受了。
2创设情境。这是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氛围,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从心理角度看,情景能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例如,《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内容比较浅白的说明文,学生不太感兴趣。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话题:“同学们,报纸曾经登载这样的消息:由于一些养鱼观赏者的疏忽,食人鲳流入了邕江,这种鱼非常凶猛,繁殖非常之快,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危及邕江的鱼群和邕江两岸的人群。大家想想,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生物入侵者》一文能给我们提供帮助。”将课文的话题融进了学生身边的生活,学生就会兴趣很浓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又比如《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性的文言文,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可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模拟苏东坡、黄庭坚、佛印三人站在船头的位置、动作、神情等,让全班评论他们的演示是否与课文相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仔细阅读、探讨课文的积极性。
3竞赛活动。初中生课堂表现活跃,有竞争意识和挑战心理。在阅读中开展竞赛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竞赛的时机、形式、内容是随机的、多样的。如,词语接龙、课文复述接力、故事赛、朗读赛、辩论赛、演讲赛、表演赛等。词语丰富优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阅读后进行词语接龙;故事性强的课文,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故事赛;优美的散文、诗歌,可安排朗读竞赛;当遇到有异议的问题时,可让学生开展辩论竞赛;情节性强的作品,还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表演赛。采用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是促进学生阅读的强化剂。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还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信心和欲望。
4多媒体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辅以音乐、画面、图片、背景文字、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把单纯的文字符号变为多维的阅读情景,这对初中生的阅读也是很好的刺激,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起到催化作用。例如教学《音乐之声》,可播放《音乐之声》影片的开头部分。课文中所描写的美妙自然环境真切再现于影片之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玛丽亚纯真活泼、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热爱自然的性格特点。再如教学《故宫博物院》,可播放有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独特艺术风格。同时,真实再现我国的文物宝库的瑰丽图景以及八国联军对我国宝库的洗劫惨状,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多媒体的使用,可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学习的愉悦。
三、挖掘阅读文本中的“美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阅读文本的“美”,从中找到文本“迷人”、“诱人”、“令人神往”之处,把学生吸引到美妙的阅读王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1形象美。《伟大的悲剧》中,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作为失败者忠实地履行占领者冷酷无情的任务,这是何等感人的“诚信美”;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继续进行科学观察,这又是何等高尚的“敬业美”。《我爱这土地》为苦难祖国而“嘶哑”歌唱的“鸟”的形象;《我用这残损的手掌》中用饱含爱国之情去抚摸祖国大地的“手掌”;还有不辱使命的唐雎,正义、风趣、睿智的墨子,舞着安塞腰鼓的壮美的西北汉子,真诚热情、助人为乐的长妈妈……这些形象涌动着爱国美、自省美、奋斗美、正义美、赤诚美、智慧美、真诚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形象美,使学生感受作品形象的人格魅力,能满足学生追求人性美,追求人格完善的积极心理。
2语言美。“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
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冰心的《谈生命》),用恬静、美妙、隽永的语言写出了对青年时期美好、浪漫、温馨的生命的感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土地的誓言》),作者用饱含激情的排比句歌颂家乡的土地,在语言的和谐美、音韵美、色彩美中,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挖掘语言的美“味”,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促使他们拥抱作家、拥抱作品,在阅读天地中邀游徜徉,感受审美的震撼和阅读的乐趣。
3情感美。“以情动人”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材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沃土。《散步》中~家三代浓浓的亲情,《羚羊木雕》中追求纯真的友情,《背影》中艰难背景下的父子情,《藤野先生》中跨越了民族界限的师生情,《端午的鸭蛋》中恬淡纯朴的故乡情,《华南虎》中追求人格尊严的气节,《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逆境中拼搏的勇气,《孔乙己》中封建社会人们精神麻木的可悲……这些动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突破口,注意引导学生品读有关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作品细节以及蕴意深刻的词语和意境,让他们始终在高尚、纯真、善良、智慧的情感冲荡下,自觉地与作家进行心灵的对话,以达到感情同化、心灵共鸣、人格提升的阅读目的。
四、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阅读中的想象,是学生根据语言表象进行加工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并以此表达情感倾向,展现作品魅力。因此,阅读时要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想象世界。
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对文本表象的语言进行想象,让想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学生的阅读。例如,看到“春”字,教会学生想象春天冰雪融化、流水淙淙、草木萌发、百花争艳的情景;教会学生想象春天气息甜美,微风和煦,阳光温暖的感觉。又如,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中“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的诗句,可让学生通过“灰烬”、“血和泥”等词语,想象日本侵略中国所制造的种种凄凉景象: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饱受蹂躏……有了这些活灵活现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才是有感情色彩的生动形象的画面。而有了这些画面和情感的积蓄,学生在阅读诗歌后半部分歌颂解放区的内容时,就能够更强烈地体验到作者在诗中所寄托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意境。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让他们领略想象的魅力,增强阅读的兴趣,以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消遣性阅读
消遣性阅读是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有选择的去进行自娱性的阅读。由于这种阅读范围广、选择性大、自主性强,故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在平常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名作名篇,激起学生广泛阅读的欲望,让他们在阅读中领略名家风范、作品艺术,感受人情世故,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从而使他们打开视野,积累知识和社会经验,享受其中带来的无穷乐趣和益处。如教《香菱学诗》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教《杨修之死》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教《我的叔叔于勒》引导学生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教师还可安排每节课课前三分钟发言,让学生向全班推介自己喜欢的书籍、精彩文章、精彩片断,还可以定期让学生口头上、书面上交流阅读课外书的心得体会和评价鉴赏等。
此外,有些经典名作以缜密的理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见长,学生不一定喜欢读,需要教师从激发兴趣人手找出突破口,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或给学生作直接、间接的介绍,或讲清作品的社会价值,或介绍作品精彩片断以及有关的轶事趣闻等。还可以采用由学生出阅读卷的形式,安排学生从课文中出三五道阅读题考考同桌。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主动研读课文、思考课文,进而理解课文深刻的意蕴,感受作家严谨、缜密的理性思维,与作家睿智、敏感、深沉的心灵碰撞,擦射出智慧的火花,产生读书益智、助智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