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实践
2009-12-11秦秀芳
秦秀芳
本人在近年的政治教学中,对运用各学科知识提高政治教学效率进行了实践与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对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用一些看似与政治毫不相关的学科知识来讲解政治原理,这能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矛盾的双方转化”原理时,利用数学加减法中的互逆运算:a+b=a-(-b),a-b=a+(-b),使学生明白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而不是虚幻的、任意的,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能转化的。又如,讲解“规律”的概念时,引入了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它揭示了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距离之间的必然联系,这种必然性是自然界中确定不移的客观事实,是不依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这样讲,学生对“规律”的概念就感到浅显易懂了。
此外,运用学生喜欢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漫画,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褒贬时事,往往简单几笔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耐人寻味。在讲授“市场交易原则”时,笔者出示了一幅漫画(如图一),让学生讨论分析漫画所蕴涵的道理。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歌曲,能陶冶情操,给人力量,催人奋进,也能引人深思。将歌曲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有效地激活课堂。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可播放音乐《十年》,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二、运用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可借助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去组织教学,为学生获取、发现新知识提供帮助。通过整合知识、整合思维,把政治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交错渗透,促使多种思维交叉穿插,产生综合效应,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语文知识的运用。政治概念既数量多又高度概括,理论性极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层层推进,显得极为重要。如可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来理解“物质”概念,“物质(主语)//是(谓语)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定语)客观实在(宾语)”。首先,“物质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其次,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这表明物质的客观性。再次,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这是物质的可知性。学生通过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能较易理解、记忆和运用“物质”这一基本概念。又如,政治材料分析题,当材料较长时,学生往往断章取义抓不住中心,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把握题意呢?可以用语文分析段落大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简单的找出“主语一谓语一宾语”,复杂的找出“人物一事件一经过一结果”,语文讲“文眼”,政治则可以讲“题眼”等。
数学知识的运用。政治经济常识部分,有多处涉及数学公式的运用。如“商品价值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股票价格、银行利息、个人所得税”等等。合理地结合一些数学公式推导,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物理知识的运用。哲学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教学难点,学生很难用抽象思维来突破。可选用一则故事加以阐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小虫似的东西在脸颊旁,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他抓到的竟然是德国制造的子弹。由于学生在物理中学过有关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知识,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形象思维,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运用各学科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各学科因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同,思维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学习中仅依靠单一思维是不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只有不同的思维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各学科知识组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学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观点时,可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各科知识的交互来完成。这一观点,教材从“天体起源,人类起源,生命起源”三个方面阐述。“天体起源”可运用地理、物理、化学知识,“生命起源”可运用生物、化学知识,“人类起源”可运用历史、生物知识。同时,还可用语文的归纳推理方法。学生运用已有的各学科知识,围绕着“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的观点展开广泛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既完成了传授知识的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