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09-12-11张学彬
张学彬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竞争压力增大、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产生或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一项有关专家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其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7.42%,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8.13%。有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如果班主任意识不到这点,单纯地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当作道德品质问题来处理的话,就会显得“简单粗暴”,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及时地正确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对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学生有违规的事情,常会给这些学生严厉的批评,而忽视心理问题的疏导。班主任应该是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者三种角色的集合。那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以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要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作为学校,应该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减轻班主任的心理压力,通过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座谈会等让班主任交流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获得大家的建议和支持。同时适时进行团队拓展训练,提高班主任面对问题时的信心和勇气,疏导班主任的不健康心理,防止出现职业倦怠、偏执、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要正确地对待学生问题
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意识,是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指我们怎样看待学生,怎样看待他们各种问题的心理成因。理念不同,看法和判断就不同,采取的处置办法也不同,当然效果也就大相径庭。
1要以发展的、运动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的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是与年龄特征紧密相关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学生在成长期出现的问题看成是无药可救的,是不可改变的,我们一定要动态地看问题,要看变化、看发展。面对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少班主任总喜欢这样说:“你怎么又犯这样的错误啊?你真是无可救药了。”这一句给学生定性的话,忽略了学生成长期的发展性,往往使学生给自己定性为“我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从而关闭了改正错误的大门。
2要正确区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中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环境和教育带来的问题,是与整个教育体制和社会价值观念紧密相联的,因此在面对中学生的问题时,班主任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品质问题、道德问题,哪些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将学生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地归纳为学生的品质和道德问题。
3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理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处在动态的发展中,学生的品质是在各种矛盾冲突中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因此,在面对学生犯错误时,甚至是累犯错误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不能厌恶、嫌弃、疏远、急躁、压制、体罚,需要尊重、理解、关爱、亲近、平等交流。这对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影响。
三、班主任的若干“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1把握宏观,掌握微观
从事班主任工作,首先要对当前的大社会环境和主流价值观有所了解。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问题,这个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干预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班主任要对班上学生的个体情况充分掌握,要精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具体成长的小环境,以及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心路。这样,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要害。采用家长会、家访、师生交流会等形式来了解学生是很好的方法。
2建立安全、信任的师生关系
任何与“心”有关的教育,其成功与否的关键都在于教育的双方之间是否建立了信任和安全的人际关系。所以,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也是“建立信任关系”。其中,班主任特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师生关系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情绪失控和言语失控。班主任不恰当的言语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在学校的安全感和归宿感,学生像一根无根的芦苇在漂浮,他的“心”游离于班级、学校之外,为了保护自己,学生会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和班主任再进行交流。为达到班主任控制自己言行和情绪的目的,首先,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要努力减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压力,规范评价体制,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班主任也应该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方式,学会采用各种方式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处理学生问题不能简单化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切记不能做出简单化的处理。一般,先“以静制动”,先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同时给自己一个分析问题的时间。不少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都会遇到一些态度很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语气冲人、言辞激烈。这时候,班主任一定要冷静,做到“以冷制热”,不要受学生影响而大喊类似“你态度好点!”这样的话,如果这样,估计这次谈话就会不欢而散。同时,不要只从道德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要把学生的问题统统归为道德问题,要多观察学生,从家庭、心理、习惯、学校等多角度去了解学生,适当运用单独谈话、小组互助、家庭干预、主题班会等多种手段处理学生问题。班主任应该与心理辅导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介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到心理辅导室去接受辅导。
4处理学生问题要防患于未然
很多学生问题平时是处于隐藏状态的,碰到一个导火索就会爆发出来。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走在问题的前面,而不能跟着问题走。只有通观学生成长发展的大规律,在不同的时期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班主任才能有效地把握教育的主动权,才能从“救火队员”的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一般来说,对初一年级主要是关注入学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对初二年级主要是关注学业分化问题、青春期恋爱问题和理想目标问题;对初三年级主要是关注学习压力问题和学习挫折问题,同时要开展中考考前心理辅导。
很多班主任都说,班主任工作不仅是身体累,更重要的是“心累”。那么,班主任们不妨试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