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与剧本

2009-12-10杨甲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作

杨甲年

摘要:导演和剧本的关系,好比一座雕塑,剧本是创意、是灵魂,导演是雕塑师、是塑造者,只有当灵与肉坚实依存互不排异时,剧作方能矗立成形;只有当魂与身融会贯通时,作品才会栩栩如生。也许这就是导演与剧本二者之间关系的最为真实的写照。

关键词:导演剧本关系

中图分类号:J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65-02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不知是哪一位未经专业史书记载的影视界先人,用这样一句简要通俗的话语,精辟地道出了文学剧本在影视剧中的本质特征及其王者之尊。若干年以来,这句未经修饰的业界名言,一直为电视剧的出品人、投资人以及绝大多数主创人员所认可,足见其言之至诚至真。在实际操作中,在电视剧复杂和艰辛的制作过程中,至始至终仍充满着无数不确定的因素,这部剧集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个创作团队的首领人物,那就是剧作的导演。

一、用职业眼光对剧本进行匠心独到的阅读

对文学剧本进行卓有成效的阅读是导演从事影视剧创作前的第一道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此时尚未进入启动拍摄的若干程序,所以这道坎其实又是一道隐型的坎。说它隐型,是因为此时的纯文学性的接触,仅仅还停留在导演与编剧于心智领域内的交汇与碰撞之中,我暂且将之比喻为“一次思维的相亲”,而其后的“热恋”、融合以及能否“喝上喜酒”,完全取决于这次“相亲”的结果。处于这个阶段的导演,有点居高临下的态势,用近乎审视而又不无渴求的眼光去探寻和评估着对方,从而作出理智和坚定的抉择,有时不排除是—个异常困难的抉择,因为这一次的结论,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所有的创作环节,乃至于关乎到全剧的成败,足见其一发全身之重,断不可小视。

首读。此乃导演与剧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一次以感性认识为主的阅读。这一次的阅稿,一般来说是带有快速浏览的性质,此时的导演对本子充满着新鲜的感受,像荒漠中的地质学家渴望马上发现矿床那样迅速地从字里行间中捕捉一切靠谱的创作因子,从而在惊喜与失望、赞扬与叹息、奇妙与平凡、获取与遗憾的种种复杂感受中游走。直待阅尽全本之时,—个初步的同时是重要的评判油然而生,可取、不可放弃或是不可取三种观点必择其一,而三种选择分别对应着阅稿后的三种感受,一见钟情、爱恨交加或是取向相左。首读有可能决定着导演和某个剧本有无其后的合作,故首读的关键在于剧本能否获取阅者的兴趣、认同以及能否点燃其“初恋”和创作冲动。首读的魅力在于它始终充满着某种新鲜感和神秘感,导演对剧本深怀期许,而剧本对导演潜藏着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常常会引导着你步入辉煌亦或困局。

二读。这是一次贯通着理性思维的旅程,也是对发生兴趣的本子辨析真伪、推敲质地、究其筋络、品味细节的过程,更是要对所读剧本作出你的个人决定,即是否向制片人荐其上马或你本人是否接拍该剧。显而易见,二读的重要性非同寻常,它不光是导演对剧本的一种审核,反过来也是对导演本人的艺术鉴赏能力、人生阅历及专业经验的一场大考。因此,相对于首读来讲,二读会需要更审慎一些,更仔细一些,同时也会花更多一点的时间。在二读的过程中,导演将试图亲身融入剧本的空间和氛围之中,与角色一起生活,同享其七情六欲,共与感悟人生。一场人出戏局之事终了,其结果不外乎:情系于内、理析如沏而至创作灵感泉涌;或是反陷迷局、步步深渊而至己之不能自拔。

三读。此为纯技术性的详读,或日之为可行性研读。具体来说是要以极为专业的眼光对剧本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评估,如:剧作的取向及内容与时局的趋向及播出机构的要求是否吻合;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及人物剧情与当代观众[以多数为论]的审美心理及需求能否吻合;剧情所涉猎的场面、人物、时代特征描述等的深度和广度与可能的投资规模是否切合等等。此次阅读之后将为剧本是否采用和投拍定下—个基本的调子。

是否刚好读此三遍,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但无论对本子进行多少次的研判,总不外乎这三部分的基本内容,必然行经上述之心路历程,为下一步雄心勃勃的创作做好十足的有效准备。

二、运用文学鉴赏力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导演所接获的剧本初稿往往或多或少总是存在一些不能尽如人意之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剧作者的写作水准未达上乘,造成的问题诸如故事结构松散或部分错位、人物性格不够鲜明、剧情节奏时有拖沓、角色台词如出一口等等;二是作者的生活阅历不够深厚,以致大的事件和主要情节叙述顺畅,而细节描写尚欠生动,不能达至感人心魄的高度;三是作者的写作风格较多地偏重于文学性,尤其是表现在对人物心理感受的描述上,长篇累牍颇占篇幅,可读而不可拍;四是作者入行未深,出手即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想到哪写到哪,不考虑拍摄的难度,等等。所有这些疏漏和利余之弊,都必须及时加以修正,断不可许其带病进入剧组的筹备程序,不然待到剧作开拍之后,遇上实际的困难或投资的窘境,再来设法予以更迭即是悔之晚也。能否炯且识弊,即从一卷长篇大作中几乎滴水不漏地发现和理出其瑕疵和败笔,并于情据理地向编剧和盘托出,是检验一个导演已存的“大脑软件”是否真正合格的第一题。

当然,除去“看病”和“体检”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外,接下来还有一个差不多同样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如何帮助编剧于其妙笔落处再生香花。在看点频生的长篇大作中,那些让你心擎荡动的段落,往往会有稍纵即逝的感觉,反而一些个淡若潭面的叙述则絮絮叨叨使你感觉无止无休。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剧本作者在作品的开掘上没有下足工夫,好比发现了金矿,却又不能正确地深估它的储藏量,仅仅将其浅表部分呈现给了读者,而好戏也许恰恰就在前方。故实实在在地帮助作者于有情有戏之处深挖致尽,于无痛非痒之地删减并合,将使导演的未来之作更具成功的把握,此乃有百利而决无一害之举。

三、用文学功底在必要时直接参与对剧本的修改

当投资人对剧本的采用作出了决断之后,剧本是否将予投拍的问题则尘埃落定,此时导演要对剧本进行最后的精斟细酌。通常,作者已将原作按投资方的要求修改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程度,但也有的时候事不随愿,编剧与导演之间的某些分歧常常一直“磨”到开拍也并不鲜见。这时的情形,不论是由何种原因所造成,导演对剧本的直接修改都已迫在眉睫且不可避免。这就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电视剧导演的你,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它源自你一生的积累。这些积累不外乎博览群书、细察生活、兴致广泛、对影视剧勤看多评等等。除此之外,还须再加上非常人皆有的澎湃的创作激情。

在创作实践中,我们很难寄望于:一个偏重于文学想象和思维碰撞的编剧能与一个更加注重于视觉直感和官能刺激的导演心归一辙。当剧本的某些局部问题不可能取得统一的意见时,导演即要在制片人的授权之下直接下笔对剧本进行修改,以保证剧本达至拍摄的要求,使之如期开拍。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歧见之外,编剧与导演之间常常出现的分歧还存在于:1、对剧本中某些情节的合理性方面;2、在塑造和表现主要人物时理性与感性的分寸把握方面;3、在人物关系的复杂度和全剧人物的数量方面;4、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理解方面等等。总而言之,导演从一开始就与剧本有着扯不开的关系,而在筹拍阶段里,剧本修改这一课题对导演的考验最为重大,导演的所有学识、经验、修养与自己的世界观都得以在此尽情挥放,它对全剧是否能拍摄成功的影响同样意义重大。与此相反,当导演在剧本修改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明显不足、或者质量欠佳的话,就可能对未来的作品大起减分效应,这样的后果应该是大家所不愿见到的。

在一部影视剧里,剧本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导演对于剧本的“捏拿”和发挥将对未来完成作品的“成色”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只有久经历练,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导演,才能够坦然面对各类剧本中存在的问题,将一个专业人士基本认可的电视剧文学剧本打造成为一部真正被广大观众所喜爱的电视剧。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