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消防
2009-12-10王昌铭
王昌铭
自从人类学会利用火,便不再茹毛饮血,这大大促进了人脑的发育,使得人类有了巨大的进步。所以我国神话中教民钻木取火的燧人氏,西方神话中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都被当作英雄来敬仰。
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了火灾。在西安半坡遗址,就发现一座半地穴式的方形小屋,因火灾毁坏后留下的木炭还清晰可见。伴随着火灾的发生,也就出现了消防。在我国古代,防范和治理火灾的工作,称为“火政”。
我国古代的消防。作为社会治安的一个方面,没有独立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机构。西汉长安设有16个“街亭”:东汉洛阳共有24个“街亭”,唐代京师长安建有“武侯铺”,都是治安消防组织。到了北宋之初,才建立了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专职的消防队。
宋朝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屋鳞次栉比,店铺数不胜数,此外还有供娱乐的勾栏、书场和大规模的观灯活动。因此,最忌火烛。仁宗登位(1023年)后,即降旨在京师厢军中,挑选部分军士,建置为专职消防队员,取名军巡铺。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每所设铺兵5人。他们担负着防火、灭火两大任务。
北宋“京都火甚严”。每至半夜,无论官宦百姓,均须按时熄灯。铺兵在高处设望火楼,一旦发现火警,立即在望火楼上用旗帜按规定的信号指明方向、地点,夜间则以灯笼代替,以此来召集各处铺兵前往协同扑灭。
望火楼下。有官屋数间,驻屯上百名专事灭火的军士。这些军士都经过严格训练,并备有多种救火器械。他们一旦接到望火楼报告的火警,立即奔赴失火地点。同时,失火地段的军政长官厢生、开封府尹以及负责京都卫戍的马步军殿前三衙,各带队伍密切配合,分工灭火、救人、搬物和维持秩序,有条不紊。因此,“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
南宋时,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的消防机构更加完善。市区每近二百步,就置一个军巡铺,主要街道口则设置“防隅官屋”。屯驻“防隅军”,也就是专职消防队。全城望火楼有23处,防隅兵士多达2300余人。
防范再严,也有疏漏。康熙十八年腊月初三(1679年1月4日),皇宫太和殿也曾发生过一场大火。这次火灾是御膳房6位烧火的太监用火不慎所致。从此,康熙制伏火魔用了两个高招儿:一是加强值班巡逻;一是对皇宫建筑进行防火改造。
消防工作搞了上千年了,直到清朝末年,“消防”一词才“出口转内销”。“消防”这个词是由日文引进的,但是这两个单字却是由我国传到日本的。据《说文》、《康熙字典》的权威解释,消,尽也,灭也;防,堤也,防御也。日本人民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借用这两个字组成“消防”一词,包括了水灾、火灾和风灾的预防和救援。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为了镇压人民,沿用了八国联军设“安民公所”的模式,设立“善后协巡营”,很快又改称“京师工巡总局”。后来,清政府全权大臣庆亲王与日本顺天府警务衙门的川岛速浪订立合同,以川岛速浪为监督兼主任教员,在北京先农坛开办警务学堂。学堂中就设了消防科。1902年,更以日本警察机构为模式,在天津设巡警局。次年清政府又设立了巡警部,京师设内外城巡警总厅,分设总务、行政、司法、消防和卫生五处。“消防”一词即随现代消防警察的出现而传开了。
西方同样注意防火灭火。据说,1518年,杜贝尔创建了欧洲的第一支消防队。不过法国的历史有记载,在其北部城市以及阿尔萨斯。甚至巴黎,可能早于这一年就已有了消防队组织。真正确实可靠的历史记载是,最先成立消防队的日期也是在1518年,不过地点是在德国的奥格斯堡,创始人是一个名叫柏拉纳的金匠。
欧洲最早的消防船出现在1762年的巴黎,当时主要是对付在塞纳河上木桥和在塞纳河上航行的小船艇发生的火灾。1781年。巴黎歌剧院发生大火以后,就有了剧场的保卫工作。1801年,巴黎公布了《消防队组织法》。1810年,最早的巴黎消防部队成立,实质上是当时的皇家工兵。
随着电的运用,起火的原因多了,消防的方式、手段也相应进步了。消防技术还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臻完善。我国现在的消防队,不仅防火灭火,在许多抢险救援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到群众热情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