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心教育孩子
2009-12-08麦结柳
麦结柳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他们中能记得这一点的为数不多。而且,他们还指着我们的脸:怎么这么笨!最恨就是大人骂我们笨,这些大人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吗?我愿我的爸爸妈妈永远是童真的。”
一语中的,这段话道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所在。当孩子呱呱落地,父母新的使命便开始了。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茁壮成长成了父母的一道难题。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块泥巴,而做父母的,就要通过教育把这块泥巴变成一件艺术品。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这块泥巴也渐渐有了形状,越来越坚实,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即使再怎么捏,也无法捏出自己想要的。试想,大人的手是干的,泥巴是湿的,不同性质,如果我们的手和泥巴一样永远是湿的,就不怕不成型了。父母要跟孩子拉近距离,保持童真,走近他们的心里去,做孩子的同龄人,做孩子的朋友,同时做孩子的导师。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一对照,现在不少孩子并不完全健康。所以,我们除了让孩子身体健康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不妨做“笨”父母
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女儿是这样写的:
我仔细观察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与别的爸爸妈妈不一样。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很能干,给自己的子女做很多事情,而我的爸爸妈妈却很笨。记得小时候我看到小朋友都会绑鞋带,吵着要学绑鞋带。妈妈说和我一起研究怎么绑,比赛时我绑得比妈妈还快。
我看课外书,有的字不认识,去问爸爸。他对我说:“想知道啊,你自己查字典嘛!”我做作业,有的数学题不会,去问妈妈,妈妈反过来请教我怎么设法搞清楚已知数和未知数,最后还是我自己算出来的。
有一次,妈妈在市场上买回来一条从没见过的鱼,身上有很多斑点。我问妈妈这是什么玩意。妈妈说:“老板说是海鱼,也叫不出名字来,不知道是什么。你去查查再告诉我。”顺手递给我一本《海底世界》来研究。
这就是我的笨爸爸妈妈。其实,我爸爸妈妈也并不比我知道很多知识,我们一家是平等的,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既是父母子女,也像兄弟姐妹。别人说独生子女很孤独,我却不这么认为。
这篇文章写出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的“笨”不是真笨,而是通过自己的“笨”给孩子留下动手、动脑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她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才能。假如我们非常勤快,事事包办代替,那恐怕孩子什么也学不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她自己找到答案,比硬塞答案给她印象要深得多。对于孩子的事,家长还是“笨”一点好。只有在孩子真的没法解决的时候,我们才去引导她:你的方法行不通,用我的方法试试。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乐于倾听。我的女儿是个喜欢说话的孩子,每天都会说个不停。我们也觉得听她说话是一种享受,不管是高兴的、不高兴的,她总能说一些让我们惊奇、惊喜的话,让我们知道她心里那些时而单纯时而复杂的想法。一天放学回家,女儿一脸委屈地说:“妈妈,同学都不喜欢我。”据了解,女儿在班上挺受欢迎的,怎么会这样呢?孩子在语言方面表达不是很真切。我转换她的语言说:“哦,是你跟同学吵架了,还是谁对你不好?”“今天我当值日生,可我忘了,没扫地,结果同学们说我是懒鬼,特别是同桌说不跟我说话了。”“没值日确实是你不对,你失职了。我读书时也曾经忘了值日。我找老师承认错误,放学后留下来清洁,就没人说我了。”女儿一听,马上笑了:“这办法好,我明天也这样做。”“每天暂停十分钟,听听少年心底梦”,这是香港电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可见家长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乐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说得有理,我们加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我们要善于引导,使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理解。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蔼可亲、容易接近,这样的亲子关系是和谐融洽的。关系好了,还怕她心理不健康吗?还怕她不接受教育吗?
喜欢孩子的朋友。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让女儿和她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懂得结交良师益友、与朋友和谐相处也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一天,女儿高兴地说:“妈妈,刘阳明天生日,她请我到她家做客。”“是吗?刘阳是谁?”“她是隔壁班的班长,成绩可好了。她经常过来找我玩。”第二天送女儿上学时,我特意走到隔壁班去打听刘阳的情况,果然是个好孩子。晚上,我带着礼物送女儿到刘阳家玩。回来的时候,女儿兴高采烈地说:“妈妈,刘阳说你真好,她妈妈经常不跟她玩,总说忙。”我马上接口:“因为我也喜欢玩。”一有机会,我便跟那些小朋友聊天,目的是了解女儿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也了解孩子心里都想些什么。我也请她们来家里做客,我们和女儿一起商量怎么招待她们:事先搞好卫生,准备些零食,要玩些游戏,也可以举行乒乓球比赛、知识竞赛等。女儿很有兴趣。等到小朋友来了,我们也跟他们一起玩。她就当起小主人,热情主持大局,显得慷慨大方。
让孩子爱学习并不难
让孩子喜欢阅读。女儿读幼儿园时,我们就给她订了《婴儿画报》《大灰狼》等杂志。一开始,她不怎么感兴趣,偶尔翻一翻。我们陪她一起看,找一些有趣的地方进行讨论。我们还画了一个阅读表,把她阅读的故事写上去,每读三个故事就奖励一颗星星。积累到十颗星星就送她一个书中人物的娃娃。女儿对那些娃娃爱不释手,经常自言自语地表演书中的对话。从此,女儿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读完一本书,就看看邮箱,总埋怨邮递员叔叔送书送得慢。后来,我带她到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就可以随时阅读了。有时她一早醒来,看到我们还没起床,她干脆也不起床,就在床上看书。她的阅读量不断增加,由图书到注音书,到只有文字的书。由故事书到科普书籍、小说,什么都爱看。当然,她读的书,我们都会看,便于跟她讨论交流。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话题之一。有时我们还会因为书中人物做法的对错而争个面红耳赤,甚至最后要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谁说了算。女儿的识字量也在不断增加。读一篇课文,她比同龄人读得流畅、准确得多。
让孩子善于观察和记录。首先我们帮助孩子定下观察对象。闲暇时,我们会带女儿到处走走,使她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我们带她外出前,给她提出一些观察事物的题目:大街上有哪些商店换了新貌?小狗是怎么吃东西的?下雨了,雨是什么样的?人的表情有哪些变化?……在家里,我们和她一起养小金鱼、乌龟,种些小花。我们还比赛看谁观察得更细致。我们大人常常还不及女儿的收获大。孩子看待世界,有他们独特的见解。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地会留心周围的事物。接下来,我们引导女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那将是一笔写作的小财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把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其中一人执笔,另两人口头表述,轮流写作。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改为各写各的,写完后互相检查。这样一来,写观察日记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让网络和电视成为学习的工具。网络和电视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启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对此特别感兴趣。但如果无节制地上网、看电视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看电视。首先我们告诉女儿其中的利和弊。然后我们专挑一些知识性、信息性强的电视节目看,如新闻报道、动物世界、奇闻趣事等。看完后我们喜欢考考对方能否记住。至于网络,我们告诉孩子,网络比字典更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于是,每次遇到问题或需要查找资料时,我们就会用上电脑。而每次用电脑不能超过一小时,以免因用眼过度引起近视。女儿知道近视的坏处,很害怕戴眼镜,所以很赞成。
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儿童时期的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从女儿小时候开始培养她独立睡觉、坚持锻炼、做事有计划、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跟别人攀比、喜欢干净等。我们认为,女儿虽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但无论到哪个地方、哪个场合,总能赢得别人的赞赏。可以说,女儿就是我们的骄傲。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