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009-12-08蒋少云

桂海论丛 2009年5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贵港市人口老龄化

蒋少云

摘要:文章以广西贵港市为例,分析了贵港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指出应该加大对老年事业的投入,从立法、制度建设层面上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和需求。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贵港市;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 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5-0110-04

人口的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和人均寿命(当年死亡人口平均年龄)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及由其引起的经济社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日益尖锐的人口问题之一。文章以此问题比较突出的广西贵港市为例,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极其应对措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贵港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老年人口生活状况

(一)贵港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卫生组织界定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便确认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贵港市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41.15万人,占总人口的10.23%,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7.4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97%,说明贵港市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贵港市全部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为61岁,如果剔除0-14岁未成年人的死亡人数,则15岁以上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是67岁,60岁以上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为76岁。从贵港市“五普”资料中45岁以上各年龄段的平均人口、平均死亡率来综合推算,到2020年,贵港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60-65万人,绝不是“五普”与“四普”相比10年间上升1.37个百分点的两倍而已,届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可达12%左右,假定低生育率稳定,0-14岁人口仍占总人口的32%,则15-64岁的人口比重将下降为56%,总体的供养比将提升到0.8左右,局部如城镇、市区和单位,将超过1,加上劳动人口自身,“一人养两人”的社会时期将到来。贵港市的数据与广西、全国大部地区的数据基本相同,因此,通过对贵港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可以了解广西乃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其基本状况。

(二)贵港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分析

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主要可以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简称“六老”)入手分析,贵港市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六老”有着落,且基本满意者。这部分老人的情况有下列特点:(1)生活费基本充足且不再负担子女晚辈的生活(包括教育)费用。(2)有较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3)有一个较好的学习和娱乐的环境条件,社会活动热情度较高。这一生活等级类型的老人约占老年人群体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且绝大部分分布在退休干部和国企退休工人群体中。

2.“六老”虽有一定的着落或条件,但不大如意。这一类型的老人,其情形比较复杂,虽自身的生活费基本有着落,有了“老有所养”的经济前提,但却处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的尴尬境况中:或有子女晚辈的经济负担,或有种种思想负担,诸如子媳姑婿之间的不睦,两代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差异的矛盾,子女辈招灾惹祸引发的精神刺激等等。这一生活质量等级的老人数量较多,约占老年人口的85%左右。

3.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费用仅靠社会保障来源的老年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保障”不含体制内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而是指城市的低保人员和农村的无儿女的“五保户”。这类老年群体状况的特点是:(1)物质生活较清苦,基本解决温饱;(2)精神寄托单一,只求安宁走完人生历程;(3)尽量寻取乐趣,特别渴望与故旧和邻居聊天。这一状况的老年人口除了无子女老人之外,还有虽有子女但不生活在一起(主要是城镇中的),或虽处在一起却各自另灶生活(主要是农村中的),由子女供柴米油盐之类最基本生活品。这一部分的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0%左右。

4.托老院(所)中的老人。这部分老人是指在各乡镇办的敬老院,民政部门办的福利院和一些慈善机构办的托老院以及一些带商业服务性质的托老院所中生活的老人。乡镇办的敬老院多是专收农村的“五保户,经费来源于财政拨付,吃穿医用水平(质量)按所拨付的经费而为,基本上没有社会其他赞助费补充。在里面居住的老人大多数各自为炊至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止。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之后则由敬老院雇佣的临时工照料,生活虽清淡但也有乐趣和安全感。其他的托老所都是收费的,收费标准不一,除了统一的伙食费、水电费之外,还收取较低廉的住宿费和服务费(供托老院所办公和人员工资开支)。进这类托老院(所)的老人共同特点是子女们抽不出时间侍奉或者不愿侍奉,情愿出钱送托,在本地工作的子女则间隔性地到托老院(所)探望。“不能自由外出”是托老院所的管理规章,所以不到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地步,一般的老人是不愿意进托老院(所)接受有偿服务的。目前,贵港市含市辖区和平南、桂平两县(市)进托老院(所)的老年人不多,还不到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这类托老院所不仅会越来越多,而且会越办越好。

5.贫困无助的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虽然占不到老年人口2%,但确实存在于城乡之间。因其有子女,而且从表面看全家平均月收入也过得去(超出“低保”的有关规定),但事实上子女们不但不负瞻养责任,还有虐待老人行为,老人情愿忍气吞声也不愿诉诸法庭给儿女出丑,有的甚至连街坊中人也不肯诉说。生活困苦直至终老。

以上五类情形是就贵港市内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五种情形之间也常有转化,各地经济、文化和公共管理上有所差异,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也有差异。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一)老龄人口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成本

老年人口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两大方面的表现:一是社会资源功能。老年人在几十年的社会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是宝贵的可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几十年的人际交往,形成了一定时空半径的人际情感关系圈,这也是一大重要的可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老年人口群体中绝大部分还具有相当强的劳动能力,不仅能从事劳动强度不太大的简单劳动,其中一部分老年人还能从事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而且无论是从事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行业的熟练劳动力,这更是宝贵的乃至有部分属于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源。二是劳动功能。老年人从事的劳动,粗略地概括有这几方面:(1)家务劳动,如家庭生活物品采购,家庭炊事工作,看护孙辈,家庭卫生,家庭社会交往联系等等。(2)教育劳动,这里说的教育劳动是指家庭中以各种方式开展的教育(家教)和参与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在与邻居、亲友聊天中所起到的知识传播、道德教化、经验媒介作用的教育活动)。(3)产业劳动,60岁或65岁以后继续从事自己熟悉的产业劳动,在老年人特别是60-70岁之间的老年人中带有普遍性。(4)社会协调劳动,老年人在社会交往,特别是社区生活中,往往要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或文化活动,往往要承担许多人际间的协调工作,上述这四个方面的劳动,除了第三方面是有偿之外,其余的都是无偿或基本上是无偿的劳动,但客观上是老年人向社会付出的劳动。

老龄人口的社会成本,又叫维护老年人存在而使社会所支付的费用(代价)。从用途构成上分,主要有吃穿住用的日常生活费用、医疗卫生费用、交通通讯费用、文化娱乐费用(含学习和旅游费用)、人情交往费用等方面。从来源构成来分,主要有财政供给的费用、劳动保障系列供给的费用、家庭成员或儿女辈供给的费用、老人自我储备的费用、再劳动(就业)的创收,此外,还有亲友济助和社会其他济助等。以上各类养老金,统称维护老年人口存在的社会成本。以财政供给这部分来看,主要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医疗费用补贴和殡葬费用补助、职工遗属的生活补助费、国企退休职工的退休金统筹中财政承担的部分。这部分“社会成本”应是退休人员在工作期间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由财政拨给民政部门支付的与老年人有关的各类福利基金。由财政供给的老年人生活成本,在目前只占全社会养老成本的很小一部分,而且其中的主要部分还属于老人退休前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一种初分配的转移支付方式,还不属于严格意义的社会负担。劳动保险系列供给的养老成本,有一部分是由财政承保的,这部分是属于再分配性质,是真正意义的社会负担;有一部分是企业或单位自有资金承保的,这部分保金的来源属初分配性质,因为它实质上也是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至于职工个人从工资收入中的直接投保部分,则属于职工退休前的“个人储蓄”,且来源于初分配,不是真正意义的社会负担。由家庭成员或儿女晚辈供给的养老费用,虽然属于报恩乃至义务的性质,但供给者毕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主体,由他们供给的老人生活成本可以算为维护老人群体存在的社会成本的一部分。至于从老人个人储蓄及其退休后(或60-65岁之后)继续就业创收用于其自己的生活费用,也同样不属于真正意义的社会负担成本。由以上的老人群体的社会功能与维护成本来分析,老人群体的存在,在整体上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用“人口盈利观”来陈述,则是对社会有效益的。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贵港市人口老龄化
墨韵书香
《贵港市志》审查验收会召开
——广西第二轮市县志全面完成审验任务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退牧还草政策对牧区社会影响的人类学个案研究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