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香的余馨中写给瓦街的元正
2009-12-08丹妮
丹 妮
认识元正是我刚当编辑那年。每天的稿件像雪片一样飞落在办公桌上,编辑部人少,登记拆阅大量来稿的工作全靠来编辑部义务帮忙的诗人,我能为他们提供的,仅仅是用半张稿纸的背面写一份请假条,盖上《诗林》编辑部的印章。元正就是拿着这样的请假条,牺牲了自己在工厂的一个月工薪和奖金,来编辑部帮忙。在《诗林》初建那几年,哈尔滨的青年诗人几乎都到编辑部来做过这样的工作,现在,这样的做法有了一个响亮的、世界皆知的新的名词——志愿者,那时候,我们只是很实际很贴切地说是为《诗林》帮忙。因了这样的帮忙,他们与我,超越了作者和编辑的关系,成了朋友。
和元正就是这样成为朋友。元正的宽厚让我在许多年里享受着他对我的这份牵挂,直到今天。在我远离家乡闲居北京的日子里,元正的牵挂让我聊解思乡思友之念。我每次回哈,都有不少朋友小聚,住的日子短,能推的就推了,元正张罗的,我每次都要不打折扣地赴约,2008夏天,回哈的短信我至今留着:“还是去年那些人,还是去年那张桌。”让我感动得不得了。几次删除手机里爆满的短信,这一条,不舍得删去,依然留着。
在哈时,一年或两年里,选元正几首诗作发在《诗林》,都是放在随意的位置,从来没有突显过,就像元正本人,隐在人群中不会受到注目。没有写过张扬宏达的诗作,没有写过彻痛流觞的诗作,元正的诗像他的心一样,在大都市远离尘嚣,安闲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富贵,也不贫穷,就是百姓的日子。
现在,我的案头放着元正的十几首诗,是他用邮箱发给我的,我特意打印出来,为的是能看得更认真些,在电脑上看字,总是流于过眼云烟。元正的诗让我回到北方的五月,漫长的冬刚刚过去,丁香迫不及待地开了。小小的丁香花几十朵上百朵簇拥在一起,在枝头团团有序站立,它们不会为居顶而贵,也不会为居末而卑,更不会因为渺小而让美丽逊色。每一朵,都尽情绽放最美丽的姿态,把清馨的香散播在空气中,即便凋零,幽幽的香气仍在大地回旋。元正的《在五月感受凋零的丁香》,就是这样,久久弥漫在我的思绪里。
凋零的丁香是爱的离去。浪漫过,倾心过,即便离去,留下的也是美好,是不可忘记。
爱上一个女人同时也承受着/她的暴烈与柔情/也必须饱尝不弃的创痛/缠绵时热烈的压力/寒流侵袭的凉爽
承受这样的爱,要怎样的心胸,也只有在这样的男人面前,一个女人,能够全部打开自己,毋需隐忍,不愿在人前张露的性情,都会因了这样宽厚的爱而无所顾忌。
丁香义无反顾,在该离去的时候绝尘而去,给我们的诗人留下无限的惆怅。诗是灵魂底处的音响,不在声音的高亢与否,也不在慢板迂回,生命的呐喊有时是振聋发聩,有时是潺潺轻吟,更多的时候,是面对现实的无奈。爱的离去,正是这种无奈吧。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对离去者的怀念和宽容。这宽容让我们读到诗人心底的柔软。
另一首写到女人的是《睡莲》:
白天盛开傍晚闭合花瓣/然后隐入水中/这可不像我的女人/她与你正好相反
这也是不须矜持矫情的真性情,纯粹得让人无法忘掉。诗人的伤感在年深月久中愈加的深沉,这样的深沉在《与你背影的距离》中。
爱在进行时往往会让人忽略悄悄凝集的伤痛,而一旦离开,这种伤痛就会如椽般放大,撞击着血管薄薄的内壁,唯有诗人,能将这样的伤痛从指尖流向笔端。写爱情诗,常常就是撕开被爱蹂躏的伤口,让伤疤不停地愈合再裂开,让读者为你痛心更为你感动,元正长达二十年或是三十年经久不衰地写他经历过的和意念中的爱,此时,我也只是浅浅地触摸到他那颗永恒的,总是铭记伤楚的心。
元正是居士。元正没有把礼佛当做日常,我想元正的佛在心而不在为。佛的广大称为学,佛学的精深不是叩首诵经便能学得的,杯水可敬,自在理得。元正慈心在胸,挂念着每一个远离家乡故土的朋友,比如我,比如永波,元正涉千山跨万水,来看北京的我南京的永波过着怎样的远离家乡的生活。这样的体贴恰正是元正心中的佛啊。
佛门应该是净地。此净不单单是环境,更应该是心境。现在的寺庙几乎都成热闹场所,善男信女为家私求经了愿的,猎奇游者观光古地的,我佛慈悲,来者不拒。元正远游,不写其他,单单就写寺庙,心中佛的分量可见一斑。
一切皆为身外,自种自食也好,饱食嗟食也罢,寺庙的佛金身泥胎都只为世人有个寄托的所在,佛在自心,禅悟在意念中。诗是禅悟的另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将身处之境幻化为凌空之念,让人在笑读之余有灸痛之感,这也许就是元正经年不渝的坚持之本,不追时尚,不跟俗流,不为他人褒贬所动,不以挚友高资历而自馁,信守一个诚字,诚与己,诚与友,诚与诗。
《瓦街32号》。大城市的一个小街区,形形色色的住户,在清晨各自开始习以为常的营生。诗不长,短短的四节十六行,简捷地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瞬间,每一个段落都是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的截图。诗的生动恰在于画面感的灵动,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随意拈来的意像,平实的而无须雕饰的语言,让这首小诗有了根植大地的生命。
城市是什么,车水马龙,繁华商衢,白昼的喧闹夜晚的霓虹,这些都是大都市惹人注目的封面,翻开里面的章节,看家居的小巷,看院子里木栅栏上晾晒的衣服,看邻家的女孩儿长成少妇,这才是真正的城里人真实的生活。在一个城里住得久了,关注的不是喧哗的华街,那是给陌生的外地人来挥霍的。我们长久耳熏目染的就是身边的小街,身边的日子,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元正写诗这么多年,从这首开始,把虚拟的伤情回落到现实,写得生动而不琐碎,水墨写意般舒展亲切。
在元正的博客里,看到他最近的新作,是在我手边这些作品之后所作,不仅是语言,诗中的深远也超脱以往,元正在诗歌的创作上,不多,不躁,却逐渐地显出厚积薄发。这篇稿子发出来,应该是秋了,等元正来北京,一起喝一杯,你喝酒,我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