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09-12-08庞金华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庞金华

1 前言

青少年儿童作为未来竞争的主体其体质健康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界、体育界等有关部门先后推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等政策和措施,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地位与条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在校期间所费课时最多的课程之一。但是近年全国学生体育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速度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学生的肺活量下降比较明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这种现象非常值得人们深思。因此,如果能够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增强的因素,无疑是对我国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 研究对象、方法和时间

2.1 研究对象

苏南地区随机抽取7所学校的学生、领导、教师,其中农村与城市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一所,并在各校随机抽取30名学生和5领导或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210名学生和30位教师或领导)。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两年来国内与本研究相关的三十余篇文献资料。

2.2.2 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共向调查学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回收率99.2%,走访或电访学校领导或教师20人次。

2.2.3 数据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对回收有效问卷运用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3 研究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4月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学生对体质健康重要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参与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思想基础。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说明通过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已普遍对体质健康和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

3.2 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与什么有关

从表2中看出,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与“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分别是60.5%、55.5%。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与学校教育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很重要。

3.3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锻炼周次数、时间及强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以趣味性较强的“球类”和时尚的“健美操”为主,分别是52.1%、22.3%,而枯燥的田径则不受欢迎只占10.5%;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多数是与同学一起或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别是65.4%、18.1%,说明学生依赖性强;1/3以上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不足3次,这也就是每周上体育课的时间,其中有3.3%的学生不参加体育活动;近1/3的学生每次平均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30分钟;有81.9%的学生不知道活动中应该如何掌握运动强度。以上说明,目前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教育部规定的“在校学生每天应有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育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3.4 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生任务重”和“家长不支持”分别是61.7%和48.7%。这主要是现在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

孩子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种文化补习班填充得严严实实,家长们关注是孩子的前途,是智育,是升学考试,体育锻炼依然处于遗忘角落或无暇顾及。

3.5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兴趣爱好”和“缓解学习压力”分别是83.6%、58.4%和50.8%。从总体上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的主流是健康的,绝大多数都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调查中也发现仍有24.3%的学生为应付考试,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要使中小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目前,通过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引导,中小学生已普遍对体质健康和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学生受学习任务重、升考试压力、依赖性强等诸多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如人们对体育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大多把体育理解为金牌多少和胜负几何,而对体育在人生中的意义知之不多;学校中不重视体育,忽视体育的现象仍很严重等等,不一一而论。以上诸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上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使得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不高,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造成认识与实践的脱节。已成为阻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责任感,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推向纵深。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养成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4.2 建议

4.2.1 在学校体育中强调人文精神

要想有效的发挥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意识、行为和能力方面的作用,就必须从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每一堂体育课,每一次课外活动入手,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增加体育人文精神的含量。

4.2.2 加强体育的社会和教育功能的宣传

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家长学校、家访形式,对体育的社会和教育功能的宣传,使公众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人生观,呼醒大家对体育、文化和教育相结合的重视。

4.2.3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关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由中考、高考的竞争带来的沉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4.2.4 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谈竞技、重能力,谈结果、重过程,渗透“快乐体育”的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乐,在玩中育,构建一个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愉悦和谐的良好氛围。教师应注意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不失时机地将“健康体育”、“娱乐体育”、“体育消费”等现代理念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4.2.5 普及课外文体活动工程

实施课外体活动工程的重点在普及,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保证课外文体活动的普及程度。加快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提升课外文体活动的质量。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们的“体育梦”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小“运动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