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09-12-08常丁
常 丁
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很多要求,其中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亚里士多德认为“习惯是第二天性”,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受益终生。下而我就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的现状
作为一名在职业中学从教十年的教师,我认为目前职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急待培养。
我佼学生的来源多数为本县的学生,而且是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成绩居于下游的学生,这些学生长期学习不佳,基础薄弱,造成一种习惯性的学习适应不良。入校后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总的来说,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习惯,更别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听”的习惯
会听课是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听课效果好是学习质量高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学生首先要会听课。
“听”,一是在课堂上的听。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讲解思路,听重点,听难点;二是对教师课后要求要“听”,这样才能避免课后学习时的盲目性。
2、 培养“记”的习惯
“记”,一是指记笔记。俗话说“笔记使人准确”、“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可见“记笔记”的重要性与好处。记好笔记,有助于我们理清每节所学知识,明确教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及其思路,有助于我们课后的复习,能帮助我们避免“堂上听得明,下堂就糊涂”的情况。整理好的笔记不仅是复习巩固的重要资料,更是以后不断温习、思维出现灵感的源泉。
二是指记忆。俗话说“记忆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从中可以看出,记忆的重要性。很多题目不会解,追根溯源是我们没有记准知识点,想用却无东西可用。
3、 培养“读”的习惯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之本,是学生在学习全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重视的最重要的学习资料。因此,要培养学生“读”的习惯。
“读”,一要课前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弄清“是什么”,还要弄清“为什么”,将尚未真正搞懂的内容,反复咀嚼、思考,仔细琢磨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做到有准备地听课;二是课上读,有助于理解教师所讲,理清自己的思路,同时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三是课后读,主要就是巩固所学,以使学有所获。
除了读教科书,还要让学生读必要的参考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过让学生做参考书上的典型题目,学会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4、 培养“问”的习惯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之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另外,应培养学生“善问”的精神。《学记》上早有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之。”可见,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也只有“善问”,他们才能体验到由“问”所带来的交流之乐,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为知识与能力的纽带。
5、 培养“做”的习惯
“做”,主要是指做作业。作业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消化与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作业都是对学生的审题与解题能力、记忆能力、学习态度一学习效果的一次检验。
目前许多学生不做作业,或者做了但是进行抄袭。培养学生“做”的习惯,主是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要让学生做好做作业的准备,再审题、做题,然后还要检查、反思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并能对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常言说,“知易行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好的学习习惯的强大力量下学习学习,热爱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总主编:刘芳
2 《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6,主编:续梅
3 《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12,主编:吴效峰
4 《教师角色调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总主编:刘振怀
5 《教师的使命》,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4,主编:吴效峰